(一)铁路建设奠基时期1950—1957年
广西于1949年11月解放后,立即组织军民抢修被国民党破坏了的铁路,湘桂铁路的桂林至衡阳段和桂林至柳州段分别于1950年1月4日和12月修复通车,至此,中断了5年之久的衡阳至柳州段铁路恢复通车。同年8月12日,来宾至合山煤矿窄轨铁路线也修复通车。1950年10月10日动工兴建湘桂铁路来宾至镇南关(今友谊关)段,长420公里,次年2月23日完成来宾至南宁段铺轨任务,10月全线铺轨通车至边陲重镇凭祥。1954年冬又从凭祥铺窄轨12.9公里至隘口(1965年改建为标准轨距和窄轨合用的套轨)。从此,横贯广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湘桂铁路在广西境内从全州县黄土井站至凭祥市镇南关(友谊关)段全长830.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其途经桂林地区、桂林市、柳州地区、柳州市、南宁地区、南宁市共14个县、市,也使中越国际铁路运输连成一线。在此同时,于1954年9月动工修建广西连结沿海大港的黎(塘)湛(江)铁路,1955年7月1日建成通车(1956年1月1日交付运营),其在广西境内长231.5公里,途经南宁地区和玉林地区5个县。1955年继续修建黔桂线柳州至金城江段,并向西延伸至麻尾,1956年全线建成通车,使整个黔桂铁路从柳州直通贵州都匀(1959年修通都匀至贵阳段),其在广西境内长295公里,途经柳州地区、柳州市、河池地区共5个县市。至1957年末,广西境内拥有北连京广铁路,南止友谊关,与越南铁路相接的湘桂铁路和同西南云贵相通的黔桂铁路以及沟通广东湛江港的黎湛铁路等3条铁路干线,通车里程达1 358公里,比1950年通车里程增长1.37倍。全自治区已有8个地、市的24个县(市)通了铁路。1957年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21万人,货运量311万吨,分别比1950年增长2.66倍和4.02倍,占全省同期交通运输客、货运量的39.6%和26.31%;货运周转量为19.74亿吨公里,比1950年增长11.9倍,占全省同期交通运输货运周转量的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