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生淀粉糖类植物
全省约有78种。遍及全省各山区的主要有栎类、玉竹、鹿药、蕨、绵枣儿、山药、卷丹、枫杨、黄精、耧斗菜、阔叶天南、山丹、翻白草、山葡萄、崂山百合、石蒜、穿龙薯蓣、何首乌、槐树等;分布湖泊、洼地及沿海各县的主要有慈菇、菱、莲、芡、菖蒲、芦苇、茭白等。均含有较丰富的淀粉或糖类物质,可供酿造、制糖、制胶、入药及作为工业原料。如:石蒜的鳞茎含淀粉58.4%,黄精根茎含淀粉40%、糖35%,可以制糖酿酒;崂山百合的鳞茎含淀粉80.33%,可以食用和制点心;菖蒲的根茎,栎类的种子,何首乌和穿龙薯蓣的根,玉竹、拳参、卷丹的鳞茎,芦苇、翻白草的根,苦糖果,山葡萄的果,枫杨的种子均可酿酒。见表1-5-3。
表1-5-3 野生淀粉糖类植物
名 称 | 产 地 | 利用部分 | 含淀粉(%) | 含糖(%) | 用 途 |
绵枣儿 | 全省各山区大量分布 | 鳞茎 | | 6.18 | 制胶水及饴糖 |
苦糖果 | 全省各主要山区 | 果 | | 23 | 酿酒 |
翻白草 | 全省各山区 | 根 | 10 | | 酿酒、食用 |
山葡萄 | 全省各山区,以泰山为主 | 果 | | 8.12 | 酿酒 |
耧斗菜 | 全省各山区,以崂山、昆嵛 山、牙山为主 | 根 | | 35.5 | 制糖 |
(续)名 称 | 产 地 | 利用部分 | 含淀粉(%) | 含糖(%) | 用 途 | 阔叶天南 | 全省各山区,济宁、临沂有 栽培 | 块茎 | 28.05 | | 制粉浆纱、制酒 | 山 丹 | 全省各山区,以昆嵛山、崂 山、泰山、蒙山为主 | 鳞茎 | 22.5 | | 制点心 | 拳 参 | 全省各大山区 | 鳞茎 | 12.35 | 7.5 | 酿酒 | 玉 竹 | 全省各山区,以崂山、泰山 及招远、海阳、栖霞、文登、沂 水为主 | 鳞茎 | 35.6 | | 酿酒,出酒率10%— 20% | 鹿 药 | 全省各山区有少量分布 | 鳞茎 | 46.4 | | 酿酒,出酒率10%— 20% | 栎 类 | 全省各山区及文登、牟平、 烟台等地 | 种子 | 50—60 | 4.45 | 酿酒、制酱油 | 菖 蒲 | 全省各地,以南四湖为多 | 根茎 | 52.1 | | 酿酒、制酒精 | 山 药 | 野生于胶东昌潍山区,栽培 于济宁、昌潍、泰安等地 | 根 | 13.1—16.8 | | 酿酒、制淀粉 | 石 蒜 | 全省有少量栽培 | 鳞茎 | 58.4 | 8.84 | 制淀粉,工业原料 | 蕨 | 昆嵛山、崂山、泰山、蒙山 | 根 | 20 | 4.43 | 食用工业 | 穿龙薯蓣 | 昆嵛山最多,蒙山、泰山有 少量分布 | 根 | 40.99 | 多糖类 | 酿酒 | 何首乌 | 昆嵛山、牙山、崂山、蒙山 | 根 | 47.3 | | 酿酒 | 槐 树 | 全省各地 | 种子 | 28.57 | 半乳甘 露聚糖 | 制龙胶(用于纺织、印 染、造纸) | 芦 苇 | 南四湖及渤海沿海各县 | 根 | 51 | 2.8 | 酿酒 | 卷 丹 | 崂山、昆嵛山、泰山、蒙山及 五莲、招远山区 | 鳞茎 | 24.9 | | 酿酒 | 枫 杨 | 除盐碱地区外,均有分布 | 种子 | 15 | | 制酒、醋 | 茭 白 | 湖洼沼地 | 种子 | 甚多 | | 食用、酿酒 | 慈 菇 | 南四湖 | 根茎 | 丰富 | | 淀粉、食用 | 菱 | 主产于微山湖、其他湖泊也 有 | 果仁 | 39 | | 酿酒、食用 | 莲 | 南四湖及其他湖沼 | 种仁 | 多量 | 棉子糖 | 酿酒、食用 | 崂山百合 | 主产崂山、牙山,威海有少 量分布 | 鳞茎 | 80.33 | | 制点心、食用 | 芡 | 东平湖、微山湖 | 种仁 | 32 | | 补品、酿酒、食用 | 黄 精 | 全省各山区 | 根茎 | 40 | 35.6 | 制糖、酿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