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
从计划的内容侧重安排不同来分,可以分为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和操作性计划。
1.战略性计划
在日常语言中,战略意味着思考比较遥远的事情,是属于面向未来的计划。正是基于此,战略性计划当然是一个长期计划。当然,长期计划的内涵远远不能涵盖战略计划所包含的蕴意。长期计划,只是突出计划实施和实现的时间跨度,而战略性计划则强调了战略目标的统领全局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其区别于其他计划的这个特点。与战术计划、操作计划相比,战略计划着眼于宏观的长远的目标,这是在计划设计和制定中需要把握的关键一点。当决定要制定一个战略计划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包含最重要的未来目标计划。制定行政战略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在未来,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环境的变化。行政组织的决策层不停地思考着,需要制定怎样的长期决策以保证在未来行政组织依然可以拥有行动的主动性。只有对未来的目标得到确认,只有对战略计划有了规划,即探索未来的计划得以确定之后,各种具体的战术性计划和相关的操作性计划才能得以考虑。
2.战术性计划
战术性计划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找到能帮助组织实现和达到战略目标计划,又利用其环境和自身优势正确定位实现途径。在制定计划中,战略计划涉及未来,是个目标蓝图,是个工作计划,却只是个计划的基本起点。手段计划为了能够证明或说明决策目标所描述的前景,而为组织的未来行动提供一个有效的具体实施规划。所以,手段的选择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制约力量。战术计划本身的设计完全可以决定战略计划完成的进度。当然,总的来说,战术计划仍然是手段,仍然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正确的策略选取可以通过一套有效的行为方式的选择来为重要的目标和政策的实现提供一条最为经济最为省力最为快捷的实施途径。
3.操作性计划
操作性计划就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应遵循的具体步骤,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程序安排。这种程序是广义的程序意义,通常包括任务推行的方法、时间、负责人以及经费等方面。计划程序上的各种任务,经计划实际操作者的手把它们连贯起来,按照时间的顺序使彼此具有关联性,以便使得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所确立的原则标准有条不紊地一一推行。这种计划强调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效用程度,所以,可操作计划的安排一定要注意结合工作实际。对于重复出现的工作最好采取标准程序。按优化途径而制定的标准程序的使用,可以减少人为行动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使行动有章可循,使行政工作保持有序状态。
这三种计划类型形成一个计划链。在最高的战略层次上,目标的指导方针需要加以确定。这样实现政策就变成了一个达到组织整体目标的手段。这些整体目标中可能包括一个总的社会目标,如对公众负责,提供好的社会服务,增强国家经济的稳定性等等。在下一个层次上,即在战术计划里,可以把这些指导方针当作其计划的目标。战术计划中会包含更多的具体的管理手段的描述。在更低的层次上,也就是在操作计划里,这些管理手段就被转化为它自己的具体可操作的计划。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目标分解的过程。虽然这并不意味着高层管理者会确定所有的目标,但是一旦总体目标确定了,它就会指导整个体系中的所有活动,以及引导着组织未来发展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