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烈性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防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烈性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防治

(一)烈性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防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云南的卫生防疫事业全面发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56年全省控制了人间鼠疫,1960年消灭了天花,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霍乱自60年代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静息状态,80年代初期实行计划免疫后,白喉、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1.传染病发病率持续稳中有降。“八五”期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32.62/10万,较“七五”期间的年平均705.04/10万下降了69%。1999年传染病发病总人数为85 718例,年发病率为207.11/10万。霍乱自1986年从境外传入复燃后,经全省应急处理,目前被控制在有限局部县(市)、乡范围内,未造成大范围流行。
自1987年在美国旅游者中查出首例艾滋病感染者后,云南加强了边境地区及重点城镇的HIV检验监测工作,建成了由省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心——重点地区或防治机构初筛实验室——基层监测哨点组成的监测检验网络,实行综合防治,艾滋病的流行速度及传播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2.计划免疫进程加快。80年代以前,全省儿童免疫接种率与覆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1980年,四病发病率分别为:麻疹312.67/10万、百日咳347.4/10万、脊髓灰质炎4.43/10万、白喉1.40/10万,总病例数为210 057例。预防接种未达到保护儿童健康的目的。为搞好此项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1983年、1984年分别建成覆盖全省的计划免疫三条冷链运转线,并先后于1988年、1990年与1995年分别实现了以省、以县和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的三个85%的儿童免疫接种目标。全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报告率从1996年的10.78%提高到1999年的42.51%。1999年四病发病率分别为:麻疹7.75%/10万、百日咳0.5/10万、脊髓灰质炎0.00/10万、白喉0.00/10万,总病例数3 414例。自1990年至2000年6月,已在全省进行了16次27轮的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累计服药儿童总数达4 611.5万人次,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成就显著。
3.鼠疫防治。云南是世界固有的鼠疫疫源地之一,其流行可追溯至西汉。1772—1955年的184年间流行从不间断,先后波及93个县,死亡近百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卫生防病运动,到1956年鼠疫得到有效控制。1982年,鼠疫在云南边境地区死灰复燃,迄今为止,有10个地州的44个县有鼠间鼠疫流行,其中23个县的鼠疫波及人间,发现病人数百例,尚无死亡。据297个疫点疫情动态分析,鼠疫93.6%分布在坝区;91.36%分布在农村。为控制疫情蔓延,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鼠害联防,到1997年,在75个县(市)建立了鼠疫监测网络,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理。
4.麻风病防治。云南省是麻风病的高流行区,全省128个县均有麻风病人。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摸清了全省麻风病流行情况,1958年成立云南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开始大规模防治。通过落实联合化疗为中心、发现病人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麻风病的流行趋势减缓。到1998年底,全省累计发现麻风病人50797例,已治愈37639例,除正常死亡及外迁以外,尚有病人1642例。患病率由最高年(1966年)的0.82‰下降到0.0041‰,全省已有57个县基本达到国家消灭麻风病的标准。

☚ 三、卫生防疫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 ☛
000006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