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兵工厂Guantian BinggongchangGuantian Arsenal
1931年中国红军在江西兴国县官田建立的中央兵工厂。1931年中央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新的革命形势下,要求建立更大规模的武器装备修造基地,以适应前方作战的需求,于是官田兵工厂应运而生。
官田兵工厂主要以江西省修械处为基础,同时合并了东固养金山修械处和原在官田的修械处。中共上海党组织派了一些技术人员和工人来到官田兵工厂,加强了技术力量。1932年4月,获得国民党政府造币厂的机件;4月20日红军攻克了闽南重镇漳州,获飞机两架和漳州修械厂的全部机器设备,还动员了一部分技术工人来官田兵工厂,使兵工厂得到了较大发展,人数增加到450多人,厂房也随着扩大。官田兵工厂接受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领导。
官田兵工厂的规模和产量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在成立之初,设有枪炮科和弹药科。枪炮科有工人200余人,每天修理50或60多支步枪,生产10多支步枪及刺刀、皮带等制品。弹药科有工人100名左右,以制造子弹和马尾炸弹为主,另外也制造一些地雷和火药等。当时火炸药一部分为外地来的“洋硝”,另一部分为自己熬制的土硝。弹壳开始还不能制造,主要为收集的使用过的子弹壳。到1932年夏,官田兵工厂的生产组织,在枪炮科和弹药科的基础上发展成枪炮厂、杂械厂和弹药厂。全体职工和全苏区人民一样,在“多造一颗子弹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等战斗口号鼓舞下,发挥了聪明才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为中国人民的武装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