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

浙江的水利事业历史悠久。早在春秋吴越时期就筑有胥塘、蠡塘。秦代,开挖了嘉兴至杭州的人工河“陵水道”。汉代,创建了钱塘江北岸海塘、绍兴鉴湖、余杭南湖等水利工程。三国后期,孙吴名将陆逊屯田东南,出现了“田池布千里”的局面。晋代,修筑湖州荻塘,开挖山阴运河。南朝梁时,兴建了丽水通济堰。唐宋时期,修建了杭州西湖、萧山湘湖、衢州石室堰、鄞县东钱湖和它山堰等大型灌溉工程。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置“撩浅军”,治河修堤,订立水网塘田规制,治水治田结合,修管并重。元代,塘工技术有所发展,创用了“探海法”。明、清两代,是钱塘江海塘大发展时期,所投人力、物力之多,技术上的进步,超过以往历史时期。康熙二年 (1663年),建造了尖山石坝,以块石垒叠,是为建造块石塘之始。海宁鱼鳞石塘,迄今巍然屹立。
民国时期,近代科学技术引进浙江,在水文测量,气象观测和各河流的基本测量等均有发端。民国20年(1931年),于西江口建造西江闸,蓄淡御咸,闸为8孔,每孔净宽2.5米,受益农田约13.3千公顷,至民国23年完工。民国21年(1932年),建金清新闸,闸分22孔,每孔2.5米,受益农田达33.3千公顷,至民国23年完成。民国15年(1926年),于石塘之后新建混凝土塘40丈,是为塘制的一大变革。但是,当时政治腐败,置民生于不顾,水利设施长期失修,江堤海塘千孔百疮,浙江大地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境地。在1911—1948年的38年中,浙江曾发生水灾29次,旱灾22次。1922年60多个县大水,1934年70多个县大旱,这两次受灾农田都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 一、发展历程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 ☛
000223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