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地貌类型划分
河南省东部为广阔的平原,西部为山地和盆地。平原地区以沙、颍河为界,以北是以黄河为主体的冲积扇平原,以南则为淮河及其支流泛滥冲积和洪沼堆积而成的低缓平原。在平原边缘与山地交接地带为洪积平原区。
根据河南省地貌类型的区域分异规律和地貌的研究程度,把河南省地貌划分为2个一级地貌区,7个二级地貌区和31个三级地貌区。
1.豫西、南部山地丘陵盆地区。该区基本上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及省境南缘。西部地貌以山地为主体,地势大致自西向东渐降,由中山变为丘陵;省境南部的山地,东西走向,山势南高北低,向北迅速降为低山丘陵。该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为农、林、牧、副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多种地貌条件;但山地坡陡谷深,水土流失明显,土地不足,耕地发展受到限制,适宜林、牧业发展。
(1) 太行山山地丘陵盆地区。该区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山地明显的呈弧形带展布;东北部盆地、低山、丘陵及台地等,也是由北向西南偏转略呈弧形带状排列组合。
(2) 三门峡—洛阳黄土丘陵山地区。该区位于豫西山地的北部,包括小秦岭和崤山西段以北地区、崤山东段和济源的南部地区、伊河和洛河的中下游地带,以及嵩山以北地区。区内地貌主要特点是:黄土广泛分布,黄土地貌占优势;构造和构造活动在地貌上反映明显;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重力地貌作用较明显。
(3) 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山地区。该区为河南省山地的主体,位于豫西中部,主要特征是:山势高峻,地势变化规律性明显;山脉与河流相间分布,其走向、流向明显地受构造线方向影响;地貌基本轮廓受构造单元和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格架所制约,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反映明显;形成地貌的外力因素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侵蚀占优势。
(4) 南阳盆地区。该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规模最大的山间盆地。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部为宽阔开口,与襄樊盆地相连,是南襄凹陷盆地的一部分。盆地中间为唐白河水系联合冲积作用形成的广阔平原,地势由周围向中南部和缓倾斜。地表组成岩性以亚粘土、粘土为主,土质肥沃,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平原总面积的11.3%,是河南省第二大平原。
(5) 桐柏—大别山地区丘陵区。该区山地和丘陵主要属于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部分属于伏牛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桐柏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主脊以中低山为主,其东北部为连绵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大别山脉近于东西方向,主脊地带以中低山为主,其北侧以丘陵为主,并有低山散布其间。
2.豫东平原区。是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大别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其西面和南面的边界分别在200米与120米等高线上下。除山前地为洪积平原以外,均为冲积平原,是由黄河、淮河和卫河联合冲积而成,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9%。其中以黄河冲积扇为主体,面积占东部平原总面积的75%,是黄河冲积而成。豫东平原地势坦荡,土层深厚,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河南省耕地最集中、土地质量较好的地区。
(1) 黄河冲积平原区。该区是以黄河大型冲积扇、漳河冲积扇、安阳河冲积扇、沁河冲积扇和双洎河冲积扇等组合而成的冲积扇平原,其中黄河大型冲积扇为平原的主体,但其他4个冲积扇的土质和灌溉、排水条件均较黄河冲积扇良好。黄河以北的平原是黄河大冲积扇的北翼,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倾。该区是黄河决口泛滥和改道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反映黄河变迁的地貌形态特征明显,故河道高地、故河道洼地、故河漫滩地、故背河洼地等地貌形式分布较为普遍。黄河以南的平原属于黄河大冲积扇的南翼,地势向东南倾斜,微地貌复杂,有古河槽、古河滩、古背河洼地、古泛道、决口扇沙丘、沙岗、沙地等多种类型。
(2) 淮河冲积平原区。该区位于沙颍河以南、伏牛山地以东、大别山以北地区,主要是淮河泛滥冲积和湖积而形成的低缓平原。地势低下而平坦,大体向东南微倾。该区沿河间平原和沿河两岸的平地上,有面积相当大的浅平洼地和湖洼地。平原上有河流发育,大小支流众多,河道曲流发育典型,常有牛轭湖遗弃河道发育。在淮河及其支流沿岸,由于受新构造运动振荡性和升降差异性的影响,分布有2~3级堆积阶地,汝河沿岸可见到3~4级阶地。区内地面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一种较好的土地类型,加上水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地貌条件良好,但要进一步加强兴修排水和除涝工程。
(一)按地貌类型划分
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五个基本形态类型。
根据不同的内外营力,吉林省地貌又可划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湖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冰缘地貌等六个基本成因类型(表1-1-2)。
表1-1-2 全省地貌类型百分比(%)
地区 地貌类型 | 长春市 | 吉林市 | 四平市 | 辽源市 | 通化市 | 浑江市 | 白城 | 延边朝鲜 族自治州 | 全省 |
火山熔岩地貌 | 火山中山 熔岩丘陵 | | | | | | 0.18 0.06 | | 0.14 0.04 | 0.32 0.10 |
熔岩高台地 熔岩低台地 | | 0.09 0.08 | | | 0.01 0.18 | 5.28 0.01 | | 1.60 0.47 | 6.98 0.74 |
流水地貌 (含喀斯特地貌) | 侵蚀剥蚀中山 | 0.01 | 3.13 | | 0.08 | 3.83 | 2.96 | | 10.28 | 19.29 |
侵蚀剥蚀低山 侵蚀剥蚀丘陵 侵蚀剥蚀台地与河流高阶地 | 0.21 0.62 0.41 | 4.39 1.32 1.05 | 0.20 1.13 0.04 | 0.56 1.40 | 1.97 0.45 0.38 | 0.63 0.11 0.01 | 0.02 0.35 0.04 | 4.80 0.78 0.75 | 12.78 6.16 2.68 |
冲积洪积台地与河流高阶地 | 3.69 | 0.59 | 2.08 | 0.16 | 0.41 | | 1.57 | 0.08 | 8.58 |
河谷平原与泛滥平原 冲积洪积扇平原 | 3.90 0.74 | 3.78 0.06 | 1.79 1.49 | 0.62 | 1.90 | 0.29 | 8.20 7.29 | 3.86 | 24.34 9.58 |
湖成地貌 | 湖积冲积平原 | 0.01 | | | | | | 0.60 | | 0.62 |
0.34 | | 0.06 | | | | 2.15 | | 2.55 |
风成地貌 | 平缓沙地 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复合沙丘 | 0.02 | | | | | | 0.84 | | 0.86 |
0.14 | | 0.74 | | | | 3.55 | | 4.43 |
合 计 | 10.09 | 14.49 | 7.53 | 2.82 | 8.13 | 9.53 | 24.61 | 22.80 | 100 |
火山熔岩地貌。包括火山中山和熔岩台地。火山中山主要指长白山火山中山,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系火山碎屑和熔岩叠加而成的火山锥体,海拔2 691米,山顶有火口湖——天池。熔岩台地,指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此外沿牡丹江谷地、松花江谷地和延边地区也有大片分布。
流水地貌。类型最为复杂。其中侵蚀中山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龙岗山一线以东的广大地区,山体多有花岗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组成,山体高大,山坡坡度多在15°以上。侵蚀剥蚀低山,大部分集中于中山两侧,以及大黑山、吉林哈达岭一带,山坡坡度较缓。侵蚀剥蚀丘陵,多分布于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一带,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丘顶浑圆,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侵蚀剥蚀台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中,宽谷盆地两侧和低山丘陵的边缘,相对高度数十米至百米,经沟谷切割多呈波状起伏、土壤大多瘠薄。冲积洪积台地和河流高阶地,主要分布于大黑山山前地带、伊舒地堑及宽谷盆地。高阶地,主要包括三级阶地和二级阶地,地面多覆有较厚的黄土状土。经沟谷切割,亦多呈波状,目前台地面上,多已垦为以旱田为主的耕地。河谷平原,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大小河谷的谷底,在大小盆地中比较宽展。泛滥平原和广阔的阶地平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地面有较厚的漫滩相物质。
风成地貌。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沙丘高一般5—10米,包括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在抹余、农安、公主岭、双辽一带还有一些平缓的沙地,地面呈微波状起伏,耕地较多,有些地方风蚀严重。
湖成地貌。包括湖成平原和湖成阶地,以前者为主。主要分布在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松花江下游和平原西南部沙带间的低洼地。湖成平原地势低平,地面物质多为砂土、亚砂土和淤泥质亚砂土,有不同程度盐渍化。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中,石灰岩集中的地方,见于磐石等地·以喀斯特低山丘陵为主,具峰林特点,此外小型喀斯特岩洞亦有零星分布。
冰缘地貌。集中于长白山火山顶的顶部,主要由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