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钞币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钞币论 243 钞币论许楣 (1797—1870)为批驳王瑬《钱币刍言》而写的一部论述货币问题的专著。其兄许梿写了序言和按语。1846年刊行。主张金属主义货币论,反对发行不兑现纸币。认为货币本身必须是有价值的商品,金、银、铜可作货币,而白银是理想的货币,指出,“银,银也;钞,纸也”,纸“必不可代银”,对纸币流通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作者逐条驳斥了王瑬所说的发行纸币的22条“大利”揭露了其行钞主张的实质是以纸币“尽易天下百姓之财”,会造成驱银出洋,钱庄亏空,民间藏银悉化为纸,商品流通混乱,物价波动,商人罢市,官兵胥吏以钞强买,蠢役、地棍借机勒索搜刮等恶果。《钞币论》批判了王瑬滥发纸币的主张和为通货膨胀辩护的观点,反映了市民的要求,具有进步作用。但它根本否定纸币流通的理论则是不正确的。 ☚ 钱币刍言 资政新篇 ☛ 钞币论书名。清许楣驳王瑬《钱币刍言》所作。其兄许梿写《叙》和按语。1846年刊行。对钱币流通持否定态度,认为纸“必不可代银”;“凡以他物为币,皆有轻重变易,惟金银独否。”此金属货币金属主义观点,但对批判《钱币刍言》为通货膨胀辩护的论点有一定意义。参见“许楣”。 钞币论 钞币论中国清代关于金属主义货币理论的著作。系许楣(公元1797年~1870年)为批驳王鎏《钞币刍言》而撰,其兄许裢加《叙》和按语。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刊行。作者用金属主义观点解释货币,对纸币流通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凡以他物为币,皆有轻重变易,惟金银独否”;“至于钞,骤增百万即贱,骤增千万则愈贱矣”。他把金银视为可以保证通货稳定的理想货币,极力反对王鎏倡导实行纸币流通的主张,逐条批驳了王鎏所列发行纸币的22大利及其他论点,坚持认为纸币制度于国于民均不利。金属主义观点在理论上并不科学,但《钞币论》批判了《钞币刍言》为通货膨胀辩护的论点,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稳定币值,不失其积极意义。 ☚ 钱神论 钱通 ☛ 钞币论 《钞币论》书名。清许楣著。道光二十六年( 1846 )刊行。《钞币论》专为批驳王瑬《钱币刍言》而作,分《通论》、《钞利条论》、《造钞条论》、《行钞条论》、《禁铜条论》、《铸大钱条论》、《杂论》等部分,并有其兄许梿( 1787—1862 )的《叙》和按语。该书彻底否定纸币流通,揭露王瑬行钞主张的实质是“以纸代钱,而至欲尽易天下百姓之财”,并分析了实现其主张将会产生的种种严重后果。书中的货币理论是彻底的金属主义理论。 ☚ 钞币刍言 原道醒世训 ☛ 钞币论 《钞币论》清许楣(1797—1870) 所撰反映其货币思想的一部专著。其胞兄许梿作叙文并加按语,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 刊行。此书专为批驳王瑬《钱币刍言》而作。《钞币论》以金属主义货币观论证“纸虚银实”,批判王瑬的“银钞皆同”观点和废银行钞主张。他说:“银,银也; 钞,纸也”(《钞币论·通论八》),“其贵贱之相去也远矣” (同上书,《通论一》)。“夫天生五金,各有定品,银不可以代金,而谓纸可以代钱乎?” (同上书《造钞条论一》)因此他责斥王瑬的行钞是“罔民之政” (同上书,《通论三》),断言其:“钞法之必不可行” (同上书,《钞利条论十八》)。他把白银作为理想货币,强调“银之为币久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国家权力所不能改变的。许楣否定“以纸代钱”、代银,是否定不兑现纸币流通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他看到并指出了兑现纸币与不兑现纸币的区别,说前者是“以纸取钱”,是“附丽于银而行”的,后者是“以纸代钱”。肯定兑换纸币而根本否定不兑换纸币,认为王瑬的行钞主张是无限发行不兑现纸币,以不兑现纸币“尽易天下百姓财”(《通论一》)。根本否定不兑现纸币流通的可能性是错误的,反映了许楣所持金属主义货币观点的理论缺陷,但揭露王瑬行钞主张是以不兑现纸币搜刮民财,则有进步作用。许楣许梿在书中,对王瑬在纸币发行、纸币流通方面散布的观点及其所宣扬的行钞二十二大利,逐一进行了驳斥,指出如果实行王瑬的行钞主张,就将造成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腾贵,市场混乱,钱庄亏空破产,官吏乘机勒索,民受其害,财政匮乏与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等种种恶果,从多方面揭露了王瑬主张滥发纸币的掠夺本质及危害起了积极作用。但他在批判否定王瑬主张之后,并未就如何解决当时的货币问题提出积极的办法。 ☚ 钱币刍言 安吴四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