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钞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钞引

宋时,茶、盐、矾等物的产销由官府控制。商人纳钱于官,官授以文据,商人可执此于他处取得茶、盐、矾等货物。此文据统名钞引。又称交子、会子、关子等。金代始为交钞之制,外为阑,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右书料、号、禁条,阑下书行换之法,并有官员押字。印一贯至十贯,分五等,谓之大钞。后也相沿称纸币为钞票。参阅《宋史·食货志下三》、《金史·食货志三》。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概稱 > 鈔引
鈔引  chāoyǐn

宋代以降,商人納錢於官,官授以文據,執據於他處取得茶、鹽、礬等貨物,此種文據統名鈔引。《金史·食貨志三》:“户部尚書蔡松年復鈔引法,遂製交鈔,與錢並用。”

钞引

钞引

亦称“交钞”。中国古代金朝、元朝发行的一种纸币。在宋代,政府发给商人贩卖茶、盐、香货等商品的特许证或执照,叫“茶引”、“盐引”等,统称钞引。那时的钞引具有可以买卖的有价证券的性质,是商人凭以换取茶、盐的凭证,商人也可以在市面上(到交引铺)凭以换售现钱。

☚ 贞祐宝券   交引 ☛
钞引

钞引

宋代政府发给商人运销茶、盐、矾等类商品的凭证。以商品为区别亦称“茶引”、“盐引”(盐钞)、“矾引”等名目。神宗熙宁( 1068—1077)时,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此为钞引之始。崇宁( 1102—1106 )时,蔡京当权,又变盐钞法,分为长引与短引。长引运盐至距离较远之地,限期一年。短引远盐至距较近之地,限期一季。后世盐引之法(即引岸法),实始于此。

☚ 交钞   见钱公据 ☛
钞引

钞引

宋代政府发给商人运销茶、盐、矾等类商品的凭证。以商品为区别亦称茶引、盐引 (盐钞)、矾引等名目。神宗熙宁 (1068—1077) 时,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崇宁 (1102—1106) 时,蔡京当权,又变盐钞法,分为长引与短引。长引运盐至距离较远之地,限期1年。短引运盐至距离较近之地,限期1季。后世盐引之法 (即引岸法),实始于此。(参见“盐引”、“茶引”)

☚ 时估   盐引 ☛

钞引

金代盐钞和盐引的统称。贞元(1153—1156)初年,始行钞引法,设官置库以造钞、引。盐钞,合盐司簿之符。盐引,会司县批缴之数。均为取盐和销盐的凭证。无钞引而销盐为非法。各地计量各有不同。山东、沧州、宝坻三盐司规定300斤盐为一袋,25袋为1大套,小套则10袋、5袋、1袋不等。交足盐款并纳税后每套给盐钞1件,每袋给盐引1件。宝坻零盐计其斤数,或六之三,或六之一发给小钞引,以便销售。解盐250斤为一席,5席为1大套。每套给盐钞1件,每席给盐引一件。其输粟于陕西军营者,许以公牒易钞引。西京等场盐以石计,5石为1大套,3石为1小套。北京则4石为1大套,1石为1小套。辽东则10石为1大套。皆套发一钞,石发1引。零盐积10石,亦发1钞、10引。销售盐时,必须钞、引、公据(盐司证明)三者俱备。设置钞引库以印造盐钞、盐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