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农场的创建1954—1965年
这一时期是上海农垦围垦创业阶段。上海的国有农场都是于50~60年代围垦滩涂创建的。最早的一个是1954年,由江苏省农业厅投资在奉贤县和南汇县海边建立的五四农场(今名,以下同)。50年代建立的,还有东海农场(在南汇县)、新海农场、东风农场(在崇明县)、星火农场(在奉贤县)。
1960年,为了克服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造成的副食品供应困难,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简称市人委),决定围垦滩涂,建立城市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由市区的各区和部分市属局划片包干进行。是年9月, 决定成立上海市围垦总指挥部, 组成以工人为主体, 有干部、店员、学生和知识青年共同参加的3万人, 到崇明岛、长兴岛和奉贤县海边围涂造地,到1962年, 共围垦土地20 016.88公顷, 建立了16个国有畜牧场。
为了加强统一领导, 进一步办好国有农牧场, 使之成为城市的副食品基地,1963年3月, 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委决定成立上海市农垦局, 先后将各区、局的畜牧场、市牛奶公司以及县办的新海、东风、东海和星火4个农场, 都移交给市农垦局统一领导管理。1964年, 市农垦局继续组织围垦崇明岛东滩, 于1966年元旦建立了前哨农场。
到1965 年, 市农垦系统共开垦耕地1.72万公顷,将原来的畜牧场与农场合并调整为15个国有农场,实行 “农牧并举、多种经营” 的方针。是年, 粮食总产量3.4万吨, 常年亩产262.5千克; 棉花总产量325万千克, 亩产39.5千克; 油菜籽总产量33万千克,亩产70.5千克; 生猪全年饲养量5.8万头, 年末圈存量2.3万头; 奶牛全年饲养量1.06万头, 其中成乳牛0.65万头, 牛奶产量3.5万吨; 工农业总产值6 034万元 (1957年不变价), 其中农业产值2 657万元, 工业产值3 377万元; 职工3.55万人; 固定资产原值9 190万元; 实现利润294万元。
1965年10月, 根据当时提出的加强战备的需要,上海市与安徽省协议, 由市农垦局接办原属安徽省公安厅在皖南太平县境内的黄山茶林场。1966年4月,为解决后方小三线工厂职工奶制品供应问题, 又在皖南歙县建立练江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