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基督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基督教 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在初唐。最重要的史料都见于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当时传入的是基督教的聂斯托里派。其创始人是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里(约380—451)。他提出基督二位二性说,即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不能说是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本体”,其神性本体应依附于人性本体之上。圣母玛利亚只能是基督的人间之母,并非上帝之母。其说违反了正统基督教基督“三位一体”的教义,于是在431年以弗所(今土耳其塞克城北)宗教会议上被东罗马皇帝和西派教会判为“异端”。聂斯脱里被革职流放,其教徒纷纷逃往波斯。五世纪末独立的聂斯脱里派在波斯形成。在这里经过一百多年的大力发展,随着唐朝与波斯、拂菻(东罗马帝国)交往的增多,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叙利亚僧人阿罗本传入长安。当时具有兼容并包宽广胸怀的李世民对这种全新的异域宗教十分欢迎。《景教碑》记载当时“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迎宾入内。”三年后,太宗下诏:“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译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元宗,生成主要。词无繁说,理有忘鉴。济物利人,宜行天下。”(《唐会要》卷四十九)并于义宁坊赐建景寺一所。后来高宗准诸州各置景寺。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并赐其他景僧高官。玄宗也支持景教,曾令宁国等五王(李隆基一兄四弟)亲赴景寺,建立坛场。德宗更为景教立碑记盛。历朝重臣如房玄龄、魏征、高力士、郭子仪等均曾奉诏招待景僧。由于唐朝统治者的宽容态度,阿罗本后一百余年景教来华传教士就有六十五人,“寺满百城,家殷景福。”(《景教碑》语) 景教传入后,即开始翻译本教经书,如撰述《景教碑》的景净译有景经三十部。诸多景僧译经不仅弘扬一神论、耶稣救世、行浸礼、领圣体、划十字、制品极、守礼拜等基督教教义和仪轨,也鼓吹“圣上皆是神生”等,以争取中国统治者的支持。并奔走王公权贵间,争取帮助,扩大影响。如景僧崇一曾为玄宗之弟让皇帝宪治病,伊斯曾为郭子仪翻译,参与戎事。景教在三秦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武则天时,景教曾遭儒佛两家诋毁。武宗灭佛时殃及景教。他认为故波斯的景、摩尼、袄三教与“中华之风”相牴牾,“岂可以区区西方之教,与我抗衡哉?”(《唐会要》卷四十七)遂勒令“三千余人还俗”(同上)。从此,景教在传入中国二百余年后,在中原几近失传,只是在唐朝政令不及的西北边远地区,如蒙古、畏吾儿等继续存在。至元,景教随蒙古入主中原而再度复兴,当时与罗马天主教共称“也里可温教”,在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及东南西南都很流行。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法国神甫金尼阁来到西安,他看到出土不久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将碑文节译为拉丁文。同期传教会副会长阳玛诺、传教士鲁德昭、汤若望也来到西安,其中葡人鲁德昭将《景教碑》通译为葡文,这是此碑第一个西文全译本。他们还在泾阳人王征帮助下在西安建立了天主教堂。但当时除少数人外,多数百姓对基督教已颇为陌生,甚至充满敌意。 基督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教派。 1世纪时,形成于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地区。传说创始人是耶稣。其宗教信仰大致可归结为:上帝是人类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但人类一开始就犯下罪孽,苦难深重,只有上帝及其子耶稣基督才能拯救人类。人们要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天堂。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经。早期基督教反映了奴隶和贫民对奴隶制度的憎恶,但主张今生忍耐、服从,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天堂。罗马帝国先是对其进行迫害,后来又加以利用。4世纪时,定为国教,成为统治阶级压迫和麻醉人民的工具。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基督教也于1054年分裂为西部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和东部正教。天主教以罗马教皇为中心,后来逐渐在意、法、比、西、葡、匈、波等国流传。正教在希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俄国流传。中世纪时,基督教教会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支柱。16世纪,天主教内发生反对罗马教皇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各派别。在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成为西方资产阶级对内统治人民、对外进行侵略的工具。主要分布于欧洲、南美、北美和大洋洲各国,在中国也有传布。在中国,习惯上为与天主教有所区别,通常称新教为基督教。 基督教 基督教在澳門的地位和影響僅次於佛教、天主教,它是十九世紀初傳入澳門的,迄今已有逾一百九十年的歷史。 一八○七年,基督教倫敦佈道會派遣教士羅伯特·馬禮遜取道紐約乘船經太平洋到達廣州,後因清政府嚴禁基督教傳入,於是轉而到澳門。馬禮遜到澳門後與東印度公司一位高級職員的女兒瑪麗·摩登小姐結婚。自此,他定居澳門並開始在澳門的傳教工作。這是基督教傳入澳門之始。馬禮遜在傳教中,將《聖經》釋譯成中文,並編輯了《神道論贖世總說真本》 、《答問淺注耶穌法》等一些佈道小冊子,又先後收了一些中國人為信徒和牧師。 一八三一年,荷蘭教會派遣教士郭實臘從暹邏乘船到達澳門。郭利用自己精通中文的有利條件,以行醫為名進行傳教,並要其英籍妻子在寓所開辦女塾,專收貧窮家庭女孩入學佈道。一八三四年馬禮遜病逝,次年英著名鴉片煙商、怡和洋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和寶順洋行的老闆顛地倡導組織了馬禮遜教育會,並資助郭實臘妻子所開設的女塾。一八三九年,美國傳教士布朗在澳門正式開辦中國近代第一所西式學校——馬禮遜學堂。這是一所基督教傳教士專為傳教而在中國開設的學校,學制為三至四年,課程設有英語、漢語、算術、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生理衛生、地理、歷史、音樂等。中國近代著名改良思想家容閎以及中國近代第一位著名西醫黃寬均都是從這所學校培養出來的。 基督教傳入澳門時期,正值清政府厲行禁止傳教,加上澳門素為天主教的基地,因而一直發展不快,到一八三一年,信徒僅十人左右。不過,近二十年來,基督教在澳門有了較快的發展。據統計,目前澳門大約有基督教徒二千五百名,分屬五十八個教會單位;其中,有的創辦機構或所屬教會在澳門本地,亦有部份在香港和歐洲地區,最有名的是神召會、浸信會、路德會、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等。一九九○年,基督教聯會宣佈成立,目前屬於教會單位已從創立時的十九個增加到二十九個。 基督教在澳門除傳教外,還致力於社會服務,以老人、兒童、學生為服務對象。目前,基督教在澳門共開設九所教會學校,共約八千名學生就讀。基督教還在澳門開設四家福音戒毒中心,包括“應許之家”(一九八八年)、“耶穌家庭”(一九九○年),“青年挑戰”(一九九○年)和“新生命團契”(一九九五年)等。 基督教分為“洗禮”(入會儀式以水洗額)和“浸禮”(入會儀式全身浸在水中)兩大派。在澳門的“洗禮”派有志道堂、宣道堂、路德堂、聖馬可堂等。“浸禮”派有浸信會,主要受美、英教會影響。 基督教jīdūjiào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上帝,奉耶稣为救世主。 基督教jī dū jiào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17世纪初,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1602年)和《天主实义》(1603年)中称基督教为“圣教”。◇耶道、真教、救世教、西洋教、十字教、基笃教、基利斯督教、克力士顿教、克力斯顿教、克教,其中“基利斯督教”中的“基利斯督”为英语Christ的音译;“克力士顿教”、“克力斯顿教”中的“克力士顿”、“克力斯顿”为英语Christianity的音译。“基督教”这词出现较晚,大约是在19世纪末,如1891年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救世教,又名基督教。”此后的例子有: 1895年李提摩太《泰西新史揽要》第八卷:“天主、耶稣二教总名之曰基督教。”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基督教異名(附) > 基督教 基督教 jīdūjiào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傳公元一世紀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穌創立。奉耶穌爲救世主。四世紀成爲羅馬帝國的國教,十一世紀分裂爲天主教(羅馬公教)和東正教。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又陸續從天主教中分出許多新派,合稱基督教或耶稣教(新教)。基督教聶斯托利派五、六世紀已傳入中國新疆,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正式傳入内地,被稱爲景教,是中國基督教之始。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詔令禁佛,景教受波及,在中原中斷,北方蒙古族等地區仍然流行。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景教復興;天主教亦於元定宗元年(公元1246年)後漸入中國,與景教皆被通稱爲也里可温教。元滅後,又皆中斷。明正德至嘉靖年間,天主教傳教士先後在我廣東下川島、浙江雙嶼、福建漳州建立教會。至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來華後,天主教開始在中國内地廣泛傳播。元代東正教隨俄羅斯教士活動及邊界戰争亦漸入我國。清雍正間,沙皇派遣俄羅斯正教傳教士正式進入中國。新舊各派,於鴉片戰争前後亦陸續傳入。 宗教 宗教教(~派;~规;~义;~堂;~主;~徒;信~;在~;说~;传~) 另见:信仰 神仙 佛 寺庙 ☚ 信奉 家庭 ☛ 基督教Christianity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加拿大90%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在加拿大,基督教的主要宗派有罗马天主教(1981年统计有信徒1120万)、东正教(信徒36.2万)和新教(信徒990万)。他们有相似的教会年历,都将圣诞节和复活节作为主要的节日庆祝。圣礼作为精神皈依的外在表现被多数宗教团体实行。虽然多数新教徒只视浸礼和圣餐为圣礼,但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圣礼还包括坚信礼、补赎礼、临终涂油礼、圣命礼和结婚礼。 基督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此处指基督新教。基督教在四川的活动可上溯至盛唐时期,当时早期基督教的一支曾传入四川,称 “景教”,成都当时建有 “大秦寺”。清同治三年 (1864年),英籍牧师石琢之始入川传教。清同治七年 (1868年),英国伦敦会牧师杨格非 (Griffith John) 和大英圣书公会的伟力 (A·Wylic) 入川,游历全省考察。清光绪二年 (1876年) 十二月,英国内地会传教士康慕伦 (Cameron) 由鄂进川,后到川西藏族地区考察。次年五月,内地会英籍牧师麦卡梯 (JohnMcCarthy) 抵重庆设立诊所,开始医学传教。以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差会 (基督教的海外传教组织) 纷纷入川传教。至1949年,接受差会津贴的教派31个 (其中3个已停止传教活动),自立教派5个,自立地方教会12个。先后建立基督教礼拜堂611个,至1949年有宗教活动的礼拜堂 (含分堂) 504个,分布在130个市、县,较大的有阆中圣约翰堂、重庆社交会堂、成都四圣祠礼拜堂等,有教徒2.6万多人; 外籍传教士411人,中国教牧人员514人 (其中会督3人,牧师201人)。差会所办天道神学院等神学院校、大中小学近100所,慈善机构数十个。1950年,四川各地建立三自革新会或小组,外国差会和传教士先后全部离川。差会办的学校、医疗和慈善事业由政府接收。1958年,四川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1966年初,全省有宗教活动的礼拜堂51所。1966年~1978年,停止宗教活动。1979年始,陆续重新开放一些礼拜堂和聚会点,恢复正常宗教活动。1981年成立四川省基督教协会。1984年,云、贵、川三省基督教联合在成都开办四川神学院,培养青年教牧人员。各地教会还兴办幼儿园、诊所和服务部等事业。 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伊斯兰教齐名世界。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有罪行,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因此崇奉耶稣为救世主,以耶稣诞生年代为公元元年,以《旧约全书》(继承犹太教经典)和《新约全书》为圣经。从一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为原始基督教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神学宗教,其形式大体上还与当时犹太教内一些非正统下层派别相近,仍保留有浓厚犹太民族色彩,最初流传在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沿岸犹太人中间。约于公元一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耶路撒冷一次会议上,以保罗为首的世界派战胜以恪守犹太教传统的民族派,使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并远播到希腊、小亚细亚等地,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392年正式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自三世纪开始,罗马帝国基督教分为东西两派,1054年两派公开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罗马公教”,在中国被称为天主教。东派教会自称“正教、东正教”。16世纪又分化出一些脱离天主教会新宗派,被称为“新教”。三大派别于不同时期分别传入中国,尤自近代以来为盛,在汉、彝、布依、朝鲜、土家、壮等民族中有所传播。 基督教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的教派。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传入罗马后,4世纪为帝国国教。该教创立初期在罗马帝国形成东部希腊语地区的东派和西部拉丁语地区的西派。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东派自称东正教,西派自称天主教。16世纪又分化出“新教”。后又形成繁多的派系。635年传入中国,845年在中原地区中断。1582年再度传入。从1715年至1956年共有20届俄罗斯正教来中国。1807年新教到广州传教。1919年,天主教在中国推行“中国化”。1922年成立中华全国基督教协会。该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全世界约有15亿人信奉基督教。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与 “救世主”同义,为基督教加于创立者耶稣的称号。公元1—2世纪流传于罗马帝国下层人民中间。初遭迫害,公元313年以后被奉为国教。11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16世纪又分裂为新旧两派。以《新旧约全书》为经典。其一派于唐初传入中国,称为景教。 ☚ 弥失诃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与 “救世主”同义,为基督教加于创立者耶稣的称号。公元1—2世纪流传于罗马帝国下层人民中间。初遭迫害,公元313年以后被奉为国教。11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16世纪又分裂为新旧两派。以《新旧约全书》为经典。其一派于唐初传入中国,称为景教。 ☚ 弥失诃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基督教 基督教早期Jidujiao奉上帝之子救世主(希伯来语称 “弥赛亚”, 希腊文作 “基督”) 耶稣为主要崇拜偶象的宗教, 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大教派, 均以 “圣经” 为主要经典, 是当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通常把基督教在世界上古史时段内的形成和演变为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宗教的漫长过程称作早期基督教或原始基督教。该教是公元1世纪30年代—60年代犹太人反抗罗马征服者斗争的产物。以色列一犹太民族是西亚弱小民族,历史上曾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后多次为大国所灭。公元前1世纪,罗马侵入巴勒斯坦,施行暴政,犹太人苦难到达顶点。他们多次起义均遭血腥屠杀,陷入愤怒与绝望中,不得不到宗教领域寻求出路。而传统犹太教也在尖锐民族和阶级斗争中分成许多具有政治色彩的派别,基督教便是犹太人下层教派中分化出的小宗派之一。据《圣经》记载,该派由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创建。耶稣据说是上帝独子,为救人类于公元元年12月25日降生人间。他构建思想体系,培训门徒,四处传教,被罗马的叙利亚巡抚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3日后复活升天,将重返人间,建理想的上帝之国。目前尚不能确定历史上是否真有耶稣其人,但可确认基督教最初是下层群众运动的结果,是被压迫者的宗教。初期教义主要有:崇拜上帝耶和华为唯一神,信仰基督降临并信仰得救,简单化的礼仪。与犹太教根本不同之处是信仰基督得救论,且信仰者不分民族,均可入教,这就打破了犹太教的狭隘民族界限,成为一种开放性的世界宗教。此外,早期基督教在创立时还带有鲜明政治色彩,鼓励人们推翻罗马与犹太上层统治,建立无阶级压迫、无私有财产的新社会。其社会成分主要是下层劳动群众,因而为罗马政府与犹太上层所不容。许多信徒被处死,组织被解散。但帝国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人民的失望却造就出一批批新信徒。殉教者视死如归的勇气和信徒们精诚团结的精神也鼓舞了众多的后来人。基督教很快在公元1世纪中叶至2世纪的帝国城乡广泛传播开来,教会组织、经典文献、宗教仪典逐渐形成、完善。随着该教发展壮大,一些中等阶级和富人加入教会,在组织中因其富有文化素养和捐资能力而逐渐取得领导地位。到2世纪中叶,业已编定的《新约大全》中增加了泛爱、忍耐和服从权柄的内容。于是基督教开始演变成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宗教,为帝国政府所容忍。在3世纪,教徒已发展到约600万。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时(约245—305),对基督教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镇压,企图恢复罗马教不可挑战的地位。几千名教徒被杀,教堂被拆毁,《圣经》被焚烧,但基督教仍保持着充分活力。君士坦丁称帝(306—337)后,改变政策,利用基督教为帝国的精神支柱和统治工具,企图摆脱帝国危机。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正式宣布基督教合法,使它同国家政权结合到一起。为了进一步发挥基督教的统治工具作用,君士坦丁大帝于325年在小亚尼西亚主持召开该教会议,统一教义,消除派争,健全教会组织。尼西亚会议标志基督教实际上完成了由被压迫者的宗教向统治阶级宗教的转变,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80年(另说392年)罗马皇帝独尊基督教,正式确认该教的国教地位。 君士坦丁—世梦见基督 ☚ 隶农 巴高达运动 ☛ 基督教 基督教jidujiao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崇奉耶稣为救世主。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罗马公教(中国亦称天主教)、新教(在中国通称基督教或耶稣教)和正教(亦称东正教)。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古罗马奴隶制帝国统治下的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等地。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要让这些地区的被奴役的民族尊崇天上的罗马神、地上的罗马皇帝。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斗争席卷地中海东岸,但最终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人们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传说中的救世主——弥赛亚身上。后来,人们把耶稣拥戴为犹太民族中理想的救世主,要他领导犹太民族赶走罗马统治者,恢复民族的尊严。人们坚信,耶稣是上帝派往人间的,是上帝赐福给犹太民族的。拥护耶稣的人便成为早期的基督徒,基督教作为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就这样产生了。到了2世纪末,基督教才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神职人员、有戒律和经典的宗教团体。 ☚ 宗教 伊斯兰教 ☛ 基督教 基督教宗教流派。指以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流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逐渐流行世界。该教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而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受到苦难,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教徒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为圣经。唐朝贞观九年(635年)传入中国,称作“景教”,几度起落,一般以其新教为旨。该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 其他宗教 圣经 ☛ 基督教 基督教Jidujiao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3大宗教,系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其经典为《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据传耶稣为该教创始人。但关于耶稣是否确有其人,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基督教公元一、二世纪形成于罗马帝国,后逐渐扩大影响,向外传播到欧洲和北非,在历史上先后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教派。早期基督教是在犹太教新宗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徒多为受压迫者。早期基督教宣扬:世界是上帝(亦称“天主”)创造的,人类一开始就犯下罪孽,苦难深重,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才能“得救”;如果忍受了人间的苦难,死后便可进天堂。此外,还宣扬一些对压迫者予以揭露、抨击的观点。这些宣传反映了罗马帝国统治下被压迫者痛苦境遇和呼声。二、三世纪,教徒成分发生了变化,基督教的性质也开始发生改变,教义也注入了“原罪说”、“天国报应说”等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内容。基督教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由原来被排斥、迫害的宗教转而成为罗马帝国国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基督教变为为奴隶主阶级服务为封建主阶级服务的工具。中世纪的欧洲是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的一统天下。天主教不仅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而且也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1054年,东西教会发生分裂,东部称“正教”(亦称“东正教”),西部为“公教”(即天主教)。天主教曾以维护基督、“保卫圣地”的名义,先后8次组织十字军东征。1517年,路德在德意志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很快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新教”。此后基督教不断分化,生成许多派系。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仍作为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为殖民侵略扩张服务,并被殖民主义者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宗教。 ☚ 斯巴达克起义 日耳曼人大迁徙 ☛ 基督教 基督教Jidujiao, Christianity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以及一些较小派别。公元1至2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它崇拜上帝, 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 并将永世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独生子耶稣基督才能得救,相信“救世主”会降临人世。基督教以《圣经》为经典。早期基督教是下层人民的一种宗教,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 穷人和无权者, 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二二,第525页。)它不敬皇帝而敬重上帝,诅咒帝国而向往天国,因此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的迫害。后来基督教传遍整个罗马帝国,一些大地主、大官吏、大商人也入教来寻求精神的解脱。因此教会领导人的社会成分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主张顺服执政者。这样最高统治者也由对基督教的迫害改为利用。392年,正式定基督教为罗马国教,给教会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教会原先特有的许多节日也被作为帝国的节日来庆祝。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分裂后,基督教正统教会也于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罗马公教)和正教。中世纪时,教会发展到全盛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14世纪以后,教会弊端日增。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没落,新兴市民阶级逐渐兴起,他们对教会所代表的封建势力不断反抗,终于酿成了16世纪初叶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而产生了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各宗派。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对欧美各国的历史、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曾于唐初传入中国,称为景教;另一个派别于元朝传入中国, 称也里可温教; 后皆中断。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将天主教义附合于儒学, 争取了大批教徒。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俄国也派正教传教士来华。新教各宗派则于鸦片战争前后陆续传入中国。到解放前夕,中国约有天主教徒300万人, 新教徒70万人。 ☚ 圣诞节 伊斯兰教 ☛ 基督教 基督教Jidujiao宗教名称。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派别,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是希腊语christos的音译, 来自希伯来语的“弥赛亚”,即 “救世主”的意思。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逐渐流传于罗马帝国全境。1054年罗马东西教会大分裂,东部自称为正教(东正教),西部自称公教(天主教)。16世纪,西部教会内部发生反对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 遂陆续分化出脱离天主教会的 “新教”,亦称 “耶稣教”。新教不断分化,形成繁多的派系。信仰上帝(天主)创造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带有 “原罪”, 因 “原罪”而受苦;上帝派圣子耶稣降世成人,牺牲自己来救赎人类。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 人类才能获救。以 《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经,伦理思想围绕其教义而展开。宣扬天赋道德观念, 把对上帝的爱作为人们自己行为活动的准则和区分善恶的标准。初期,基督教反映了奴隶及贫民对奴隶主的憎恨,强调所有人都是上帝的选民,主张平等、博爱,反对享乐;后觉无力改变现状,又主张今生要忍耐、顺从,寄希望于基督再临世上,毁灭世上一切不义,申张正义。它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后因中上层人士渗入并窃取领导权, 改而主张效忠顺服执政者,罗马帝国改迫害为利用,于公元4世纪定为帝国国教,成为罗马帝国实行愚民统治的思想武器。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曾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鼓吹天命论,宣扬忍耐、自卑、温顺;把哲学、政治、法学等都置于其神学控制之下,禁止人们思想自由,敌视科学研究,阻碍知识传播;一部分农民、平民和市民,曾利用该教“异端”教派的形式,作为旗帜来组织和发动反封建斗争。近代,基督教被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作为对内统治本国人民,对外进行侵略的工具。主要分布在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现约有教徒 (东正教、天主教、新教) 12亿左右。唐贞观九年,该教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称 “景教”,会昌五年遭禁绝佛教的波及而中断。元代该派又传入,通称“也里可温教”或 “十字教”, 至元亡而又中断。明万历十年再度传入。清雍正五年及至鸦片战争前后,该教各宗派前后陆续传入。 ☚ 武士道 天主教 ☛ 教理辞典/袖珍神学/简明基督教辞典/中华基督教会年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年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年历表/圣经辞典/圣经备典/四福音大辞典/圣经字典/圣经类编/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宗徒列传/入华耶稣会士列传/辞海辞源天主教名词正误 ☚ 列仙通纪 教理辞典 ☛ 基督教文化百科全书/圣经词典/圣经百科辞典/圣经人物词典/圣经人物辞典/圣经新约人名词典/圣经旧约人名词典/圣经珍言/明清间在华的天主教耶稣会士 ☚ 中国十大名道 基督教文化百科全书 ☛ 基督教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等教派。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于罗马帝国。相信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宣称人类犯有“原罪”,无法自赎,上帝派独生子耶稣降临人世,以其生命和鲜血为人类赎罪。只有信仰上帝和耶稣才能获得“赦免”,使灵魂“得救”。基本经典称《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早期基督教反映了广大奴隶和贫民对奴隶主阶级的仇恨但又无力改变现状,只有寄希望于救世主降临的思想状况。教徒原受罗马统治者迫害。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发“米兰敕令”后,取得合法地位。391年被定为罗马国教。此后,逐渐成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思想工具。中世纪时,正统教会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支柱;部分农民、平民则以与正统神学思想对立的“异端”作为旗帜,组织并发动反封建斗争。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东部称“正教”(即东正教),西部称“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时,西部教会发生反对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并由此产生出一些脱离天主教会的新宗派,统称为“新教”。后新教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派系。到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利用它作为侵略工具。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于635年(唐贞观九年)传入中国,称“景教”,不久遭禁绝。元代天主教和聂斯脱利派再次传入,通称“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但流传不广。天主教在明代由耶稣会传教士又一次传入。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各宗派也陆续传入。在中国,“基督教”通常专指新教。 基督教基督教见“宗教”中的“基督教”。 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天主教/新教/耶稣/圣经/原罪/十字架/梵蒂冈/主教与红衣主教/圣诞节/亚当和夏娃/祝福和阿门/天堂、炼狱、地狱/教堂/罗马教皇/鸽子和橄榄枝的象征/最后的晚餐/世界末日/神父与修士、修女/圣诞树/犹大/天主十诫/复活节/牧师/撒旦 ☚ 白马寺 基督教 ☛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包括罗马公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信仰上帝(或称天主)创造并管理世界,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尊奉耶稣为救世主,以《旧约》(承继自犹太教的经典)、《新约》为圣经。起源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1—2世纪开始流传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间。早期的基督教反映了当时奴隶和贫民对奴隶制度的憎恶,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主张今生要忍耐、驯服,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故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罗马帝国先对该教残酷迫害,因其教义与犹太教当权者不合。但后因中上人士渗入基督教并取得领导权,逐渐改变主张,效顺、服从执政者,帝国当局又对其加以利用,于4世纪定为国教。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支柱,教会一统天下,禁止思想自由和异端学说,敌视科学研究,并以残酷刑罚处置叛逆者。一部分农民、平民和市民也曾利用该教异端教派形式为旗帜和纽带,发动反封建斗争。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也于1054年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教义略有分歧。16世纪新教从公教中分裂出来,尔后不断分化,派系繁多。现今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教徒人数约15亿。唐初(7世纪)景教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曾传入中国;元代(13世纪)另一派别也里可温教传入中国,后皆中断;天主教曾于元代一度传入,但随元朝灭亡几近绝迹,明末(16世纪)再度传入。1727年后沙皇也派遣俄罗斯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新教各宗派于鸦片战争前后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基督教常指新教,又称耶稣教。1954年8月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0年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首届会长丁光训。 ☚ 基督教 东正教 ☛ 基督教 基督教jidujiɑo19世纪末传入咸阳。1889年,英国传教士邵涤源、敦崇礼、莫安仁等先后在三原县福音村建立传教基地。1891年建立第一所英浸礼会总堂。1895年邵涤源在三原县城设立教堂,培养王培春为第一位中国传道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基督教传入栒邑。传教士为一男一女(男的是美国人,女的是丹麦人),于福音堂(故址在今旬邑县农业银行院内)传教。20世纪初期,陕西英浸礼会分别在三原县的福音村和县城救世堂设立荆南公会、池阳公会。美国协同会1893年在兴平、1894年在乾县、1895年在彬县、1903年在武功相继设站传教。基督教在咸阳地区有了长足发展。长武、永寿、礼泉等地也先后建起了教堂。新中国成立后,咸阳市李博爱、张文化、王怀仁等基督教负责人参加了1950年在西安召开的西北基督教负责人会议。随后,咸阳协同会、泾阳中华基督教会先后成立了三自爱国组织。1951年开展三自革新运动,调整了兴平、咸阳、乾县、永寿、彬县、武功、礼泉等县的教会机构,清理财产,割断与帝国主义势力的联系。1958年陕西省基督教第一届代表会在西安召开,决定实行联合礼拜,咸阳市基督教实现了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合理布局,在实行自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自养途径。文化大革命中,基督教被迫停止活动,教堂被封、被毁或占用。20世纪80年代,咸阳市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各县区基督教先后建立了三自爱国组织,其活动逐步走向正轨。至2002年,有牧师8人,长老20人,教师8人,传道员129人,信教群众6万余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堂点共104所。其中秦都区有信教群众3000余人,宗教活动堂点2所;渭城区有信教群众4000余人,教牧人员10人,宗教活动堂点7所;兴平市有信教群众7600余人,教牧人员3人,宗教活动堂点15所;武功县有信教群众2400余人,教牧人员2人,宗教活动堂点3所;乾县有信教群众8000余人,教牧人员2人,宗教活动堂点15所;礼泉县有信教群众4800余人,教牧人员1人,宗教活动堂点5所;三原县有信教群众8600余人,教牧人员6人,宗教活动堂点23所;泾阳县有信教群众8000余人,教牧人员6人,宗教活动堂点20所;永寿县有信教群众5000余人,教牧人员1人,宗教活动堂点12所;长武县有信教群众600余人,宗教活动堂点1所;淳化县有信教群众7200余人,宗教活动堂点1所。此外,彬县有信教群众500余人,旬邑县约有信教群众300人。 ☚ 桑树栽植 基督教自立会 ☛ 基督教 基督教19 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新教在中国通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清光绪二年(1876 年)基督教传入天水。清光绪二年至三十二年(1876—1906 年),基督教内地会英国传教士庞克、马殿臣、丁秉衡,美国传教士李春雷先后来秦州渭南镇、街子镇及伏羌县传教,成立福音堂,分立女教堂。内地会在渭南镇吴家庄成立基督教会,建立教堂,在街子成立中华基督教街子教会,发展教徒百余人。民国五年至十八年(1916—1929 年),基督教先后传入武山、秦安、清水,在武山县洛门镇、秦安县城东街建立福音堂,成立秦安县中华基督教会,发展教徒 30 余人。之后,天水县石佛、雷王集、霍芦、熊集寨,甘泉、党川、关子、李子园,甘谷县磐安、渭阳、金山,秦安郭嘉、西川等村镇建立基督教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天水成立甘、宁、青西北基督教联合会陇南分会。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传入天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西关韩家巷设立天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同年,基督教聚会处传入天水,在天水城区自由路澄源巷设立教堂,有教徒 60 余人。同年,信义会传入天水,在东关城壕沿设立礼拜堂。1949 年 8 月,天水、甘谷、秦安、武山、清水县基督教派有中华基督教会、安息日会、基督教聚会处、内地会(福音堂)、西北基督教联合会教会等 23 个,教徒 3300余人。1980 年,全市有基督教礼拜堂 10 处,聚会点24 处。至 2010 年,全市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40 处。著名教堂有秦州区王家坪基督教堂、麦积区北道基督教堂、秦安县兴国镇大西巷基督教堂。 ☚ 天主教 渗金寺 ☛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后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世纪时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基督教在罗马境内形成后,逐渐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主的东派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主的西派教会。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即天主教。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又从天主教中分裂来,出现了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三大新教主流派,后又陆续派生出许多其他宗派。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基督教各派都认为新、旧约全部都是由上帝默示写成,是上帝的启示,可认为是上帝的话语,是基督教信仰的依据,是宣传教义和教徒行为的标准。基督教各派共同信奉的教义有: ☚ 尔克孜等族 基督教科学派 ☛ 基督教 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的意思是救世主,源于古希伯莱语,汉译弥赛亚 (又译默西亚),意为受膏者,指的是上帝将派敷以圣膏油的人为复兴以色列王国的救世主,凡信者,灵魂都可以得到拯救,死后进入天堂。 ☚ 天龙八部 天父 ☛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小教派的统称。公元1世纪起源于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后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世纪又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近代以来随西方殖民主义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大洲。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基督徒约有10多亿人,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主要有俄罗斯族,汉族和西南、东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有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帝国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产物。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而灾难深重的民族,长期遭受异族统治。公元前1世纪,巴勒斯坦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犹太人再次受到异族统治。罗马入侵期间,大批犹太人被屠杀,财物被劫掠。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更受到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异族统治精神的犹太人民,持续不断地发动了反抗罗马统治的运动。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在反抗罗马外来统治的斗争中,犹太人逐渐形成许多宗教和政治派别,主要有祭司贵族等上层组成的“撒都该派”,“文士”和“律法师”等中产阶级和宗教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法利赛派”,以农、牧民为主体的“艾赛尼派”和以无产者、贫民、无业游民等社会下层为主体的“吉拉德派”。原始基督教就是从其中的下层教派,一般认为是艾赛尼派分化出来的一个名为“拿撒勒派”的小教派逐渐发展形成的。据基督教说,该教是由巴勒斯坦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创立的。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上帝为救赎人类差遣其“道成肉身”,由童贞女玛利亚受孕降生于伯利恒。30岁左右开始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宣称天国将至,人们要悔改相信福音,要爱上帝,“爱人如己”和“爱仇敌”,并且扶危济困,行了很多奇迹。他反对默守犹太教的某些成规,抨击犹太教当权者,终被犹太教上层集团勾结罗马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3天复活,第40日升天。据学者研究考证,传说中的耶稣可能原来只是拿撒勒派的一个信徒,后来成为该派领袖,自称弥赛亚(救世主),在社会下层宣传其教义和政治主张,反对罗马和犹太上层的统治,被捕后钉死于十字架上。耶稣的12个门徒在其死后继续宣传其教义主张,并将其神化,宣称他将作为救世主重降人世,拯救人类,建立理想社会。由于该派的主张触怒了犹太教上层集团,被犹太教逐出圣殿。该派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终脱离犹太教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即原始基督教。基督教的主张给罗马帝国奴役下的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异族统治的仇恨,因此得到下层人民的拥护。信徒的大量增加和传播地域的扩大,终使基督教成为当时罗马帝国境内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了利用基督教这股势力及其所宣扬的顺从忍耐,“爱仇敌”等主张,以加强对犹太人民的统治,罗马帝国统治者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由迫害转而积极扶植。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合法的社会地位。后来他又主持基督教主教会议,强行统一基督教教义,并采取措施加强教会的统一和主教的权力。从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又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进一步与世俗政权结合,不仅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而且其教会凭借宗教和政治特权,及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近代以来,基督教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和地区,成为分布最广、信徒最多的世界宗教。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即景教于唐朝初年传入中国。元代又有另一教派天主教传入,当时与景教通称“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但流传至元朝灭亡即告中断。明朝后期天主教由耶稣会传教士再度传入,但流传不广。鸦片战争前后,作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的基督教各教派,随帝国主义的侵略传播到中国各地区。基督教同其他宗教一样,也分裂为大大小小的许多教派。早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不满基督教会统治的下层神职人员和信徒,在同教会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被官方斥之为“异端”的许多小教派。1054年,基督教发生了东西教会大分裂。此次分裂由来已久。基督教早已分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主的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主的西派。两派争夺教会统治权的斗争和教义上的论争从未间断。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两派斗争日益加剧,最终以东派的总教长和西派的教皇互相开除教籍为标志,两派正式分裂。东部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部自称“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初,德国发生了反对罗马教皇封建统治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不久,宗教改革运动相继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在这些实行宗教改革的国家,均脱离天主教会,建立了符合本国资产阶级或新兴民族国家统治阶级利益的宗派。这些宗派统称为“新教”,即中国通常所称的基督教。至此,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即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正式形成。各派以后又不断分化,形成繁多的派系。基督教三大教派在我国均有传布。基督教的教义因教派的不同而有别,各派共同承认的教义有:(1)信上帝。相信世界和宇宙存在一位至高无上、全知全能、全善全智、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创造和主宰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的唯一真神,即上帝耶和华。(2)信原罪。所谓原罪即与人生俱来的罪。基督教要人们相信,人类共同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受魔鬼引诱,违反上帝命令,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而犯了罪,这种罪具有继承性,因此人生来就有罪,只有信仰基督教,才能得到赦免。(3)信救赎。相信人既有与生俱来的原罪又有后来所犯之本罪,如果得不到救赎,来世就要入地狱,但人类不能自我救赎,只能靠上帝差遣到人间的救世主耶稣基督才能获得救赎。(4)信末日。相信现实世界会终结,末日会来临,届时,上帝将主持末日审判,生前行善者升天堂,作恶者下地狱。基督教的基本经典是《圣经》,它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系基督教承袭自犹太教的经典,约形成于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约形成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中叶。全本《圣经》(即《新旧约全书》)为4世纪定本。《圣经》形成时间长,又是各派经典的汇编,因而不仅内容芜杂,且相互矛盾之处甚多。基督教的教规有十条,称为“十戒”,即(1)除上帝外不可信别的神; (2)不可造、拜偶像; (3)不可妄称耶和华之名;(4)当守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10)不可贪恋他人财物。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圣诞节(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复活节(纪念所谓耶稣“复活”的节日)、圣灵降临节(纪念所谓“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 ☚ 开斋节 天主教 ☛ 湖南省基督教概况/长老会/复初会/遵道会/中华基督教会湖南大会/中华内地会/循道公会/中华信义会/中华圣公会/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中华宣道会/自立教会/真耶稣教会/长沙市基督教青年会/湖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湖南省基督教协会/湖南省基督教圣经学校/湖南省基督教信德基金会/长沙市基督教老年人之家/培苗幼儿园/基督教外事活动/重点教堂概况/长沙市基督教北堂 ☚ 天主教外事活动 湖南省基督教概况 ☛ 基督教 基督教湖南基督教源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不久,基督教即进入湖南。当时虽有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但由于人民此起彼伏的反洋教的斗争,所以到1899年近50年的时间,只有一些外国传教士游移于长沙、常德、衡阳、辰州4府和临武个别县境,其时教徒号称较多的衡阳也只有39人。1900年至1949年的半个世纪,基督教先后有大小28个教派活动于湖南城乡,共建教堂814座、医院16家、大学3所、中学14所,小学48所,各种慈善机构21处,共有教徒5万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方针,基督教组织为团结教徒、弘扬教义做出了贡献。 ☚ 马少成 遵道会 ☛ 基督教 基督教新教基督教(新教)亦称更正教、抗罗教,在中国称耶稣教,有人把基督教作为新教的专用名称,所以一般人称之为基督教 (新教),或直称基督新教。由英国人罗伯特·马礼逊 (Robert Marrison) 于1808年传至澳门。此后,基督教会派遣美国传教士裨治文 (ElijakColeman Brigman)、荷兰教会派德国传教士郭实腊(Karl Friedich August Gutzlaff) 来澳门传教。马礼逊等人虽然努力进行传教活动,但因清朝政府实行禁教政策,加上澳门耶稣会又禁止天主教徒与基督教 (新教) 徒来往,因此基督教 (新教) 发展不快。至19世纪30年代,澳门仅有10多个教徒。其中记载有姓名者是蔡高、梁发、蔡兴、蔡亚三、古天青、屈亚昂、李新、梁冲能 (梁发父亲)、梁进德 (梁发之子)、黎氏 (梁发之妻)、刘广泉、何福堂、周学、林某等。鸦片战争后,基督教 (新教) 仍传播不快,直到1991年人口普查统计,澳门信仰基督教 (新教) 也只有6205人,占总人口的1.8%。澳门基督教 (新教) 的教会规模较小,但数量却不少,据统计,1990年有54间,1997年增至55间,其中有24间只有教友50人以下。比较出名的教会有澳门圣公会、圣马可堂、白马行澳门浸信会等。鉴于教会小而多的情况,各教派于1990年1月 14日宣布成立澳门基督教联合会。该会执行主席是肖卓芬牧师,副主席是陈映灵牧师,办公处设在东望洋街15号的澳门神召会内。澳门基督教 (新教) 同样注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据统计,在澳门办有小学8间、中学3间,共有学生3000多人; 办青年活动中心8间,还举办综合性的文艺活动。 ☚ 基士拿教 教区社会传播中心 ☛ 基督教 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一些较小教派。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宗教之一。该教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得救。它以《旧约全书》 (继承犹太教经典) 和《新约全书》为圣经。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由耶稣创立,以后逐步传播于罗马帝国。早期基督教徒大都是贫民和奴隶,他们受到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对统治者极端仇恨,但又认为无力改变现状,因而寄希望于基督临世,毁灭世界上的一切不义,为自己报仇,伸张正义。以后由于中上层人士渗入并取得了领导权,该教逐步演变为主张效忠顺服执政者。罗马帝国也因之对其改迫害为利用,并于4世纪定其为国教。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分裂后,基督教亦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罗马公教 (天主教) 和正教 (东正教)。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曾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支柱,它禁止人民思想自由,敌视科学研究。16世纪,罗马公教发生了反对教皇封建统治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改革运动,陆续分化出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派,称为“新教”。以后新教又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派系。资本主义时期,基督教被利用作为统治人民和对外侵略的工具。基督教的不同派别曾先后于唐、元、明、清时期传入中国。新教各派则于鸦片战争前后传入中国。中国习惯上称新教为基督教。 ☚ 宗教 天主教 ☛ 基督教 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统称。传说为耶稣基督创立。1世纪兴起于犹太人集居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迅速传播于欧洲和北非。最初的基督教是受压迫者的宗教,其信徒多为穷人、奴隶以及在罗马统治下国破家亡的流民,他们反对罗马暴政,反对为富不仁,具有平等平均思想。其宗教信仰大体可以归结为:上帝是人类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但人类一开始就犯下罪孽,苦难深重,只有上帝及其子耶稣基督(救世主) 才能拯救人类,人们要忍受人间苦,死后进天堂。2、3世纪后,随着有产者入教并取得教会领导权,基督教发生质变,成为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4世纪罗马政府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的基本经典是《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在中世纪的欧洲,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最大的封建主。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东部“正教”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权基本上从属于东罗马皇帝;西部“公教” 以罗马教廷为中心,与世俗王权进行了长期斗争。11—13世纪,天主教会以维护基督教为名,组织了8次十字军东侵。1517年在德意志首先发生宗教改革运动,随之扩大到其他地区,从而产生了“新教”,其中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圣公会等。近代以来,随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基督教更广泛地传布到亚洲、非洲 (内地)、美洲和澳洲,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宗教。 ☚ 佛教 伊斯兰教 ☛ 基督教 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的意思是救世主,源于古希伯来语,汉译弥赛亚 (又译默西亚),意为受膏者,指的是上帝将派敷以圣膏油的人为复兴以色列王国的救世主,凡信者,灵魂都可以得到拯救,死后进入天堂。 ☚ 天龙八部 天父 ☛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个教派的总称。 ☚ 痛悼节 历史 ☛ 基督教泛指以耶稣基督为教主、以《圣经·新旧约全书》为经典的各教派的总体而言,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他比较小的教派。在中国,基督教通常专指新教,也叫耶稣教。这里所说的基督教是广义的基督教。 基督教 基督教(一)信仰上帝创造并管理世界,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的派别。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以《旧约全书》(承继自犹太教的经典)和《新约全书》为圣经。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逐渐流传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中间。早期基督教反映了奴隶和贫民对奴隶制度的憎恶,但又主张对现实生活的忍耐、顺从,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教徒多是贫民和奴隶。受到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后因有中上层人士入教并取得领导权,改对统治者的仇恨为效忠顺服执政者,从而使罗马当局改变了态度,变迫害为利用,并于4世纪把其定为国教。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教会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禁锢人们思想,敌视科学研究,把社会的一切方面都置于神学的统治下。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两派,即罗马公教(又称天主教)和东正教(又称正教)。16世纪,在宗教改革中,从天主教中又分化出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新教后又不断分化,形成繁多的派系。基督教一教派(聂斯脱利派)曾于唐贞观九年(635年)传入中国,称作“景教”。后因朝廷下诏禁绝佛教,遭波及而在中原地区中断。元代(13世纪)又有天主教和聂斯脱利派传入,通称“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但流传不广,至元亡又皆中断。明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定后,沙皇俄国曾派俄罗斯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各派陆续派遣大批传教士来华。基督教现主要分布于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二)在中国,通常专指基督教新教,又称耶稣教。 ☚ 琐罗亚斯德教 基督教女青年会 ☛ 基督教ji du jiao❶Christianity 基督教Christianity 基督教Christianity 基督教Christianity;Christian Church (or religion)(理论上,是一个泛指,包括天主教Catholic Church、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和新教Protestant Church。在英国是圣公会Anglican Churches: the Church of England or a Church connected with it in another country,但在中国的宗教语汇里“基督教”指的是新教,而且是后宗派时期的新教,即“耶稣教”) 基督教台湾宗教之一。传入台湾已有100余年。1949年10月大陆解放后,许多外籍传教士从大陆前往台湾,遂使其更加流传。1984年有教派64个,教堂2403所,信徒约25万余人,外籍传教士600余人,学院21所,学校90所,养老及育幼院1所,医院、诊所13所,出版社2所。其超教派组织有“中华民国基督教会协会”、“中华民国福音联谊会”、“中华民国基督教护教反共联合会”,其他还有基督徒从业人员协会、基甸会、圣经公会等。 基督教❶以耶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新教及其他一些较小教派。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以《旧约全书》 (承继犹太教的经典)和《新约全书》为圣经。公元一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逐渐流传于罗马帝国全境,四世纪定为罗马国教。中世纪时,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支柱。1054年正式分裂为正教和罗马公教(天主教)。十六世纪,罗马公教内发生了反对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陆续分化出脱离其教会的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 罗马公教即称为“旧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