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龛手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龛手镜》

字典。辽释行均撰。4卷。书成于辽圣宗统和(983~1011年)年间。针对佛典“流传岁久,抄写时讹,寡闻则莫晓是非,博古则徒怀惋叹”而编纂,目的在帮助僧众研习释典。“犹手持于鸾镜,形容斯鉴,妍丑是分”,故称。宋时避赵匡胤先祖赵敬讳,改“镜”为“鉴”,故亦称《龙龛手鉴》。收录26430余字,注释163170余字,总计189610余字。编排上有创新。把《说文》部首归并为242部,又按四声分为4卷。第一卷平声97部,第二卷上声60部,第三卷去声26部,第四卷入声59部。每部中字也按四声排列。每字下于“正”、“俗”、“今”、“古”、“或作”诸体,一一注明,注音释义,注音用反切或直音。此书对《说文》、《玉篇》外字多所搜辑,特别是保存了唐写本释籍中大量俗字别体,对研究唐以来俗字的使用以及汉字流变都具有重要价值。不足之处是分部混乱,标音有误。现存善本有汲古阁藏宋刻本、涵芬楼影印江安傅氏双鑑楼藏宋刻本、高丽版影印辽刻本(中华书局1985年以此为底本影印重刊)。

《龙龛手镜》

按部首和四声相结合排列的字书。辽释行均著,成书相当于宋真宗至道三年(997)。本书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4卷,平声卷97部,上声卷60部,去声卷26部,入声卷59部,共计242部。每部之内又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收字26430个,分正体、或体、俗体、古文几种,或、俗、讹体颇多。立部与归部与前代字书不同,立足于字形,而不拘泥于造字时的结构。

龙龛手镜

四卷。辽释行均 (生卒年不详)撰。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氏,通小学。此书是一部按部首和四声两相结合排列的字书。卷首有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燕台悯忠寺 (即今北京法源寺)释智光 (字法炬)序。智光认为有了这部书,“犹手持于鸾镜,形容斯鉴,妍丑是分”,故名曰《龙龛手镜》。宋人避宋太祖祖父赵敬讳,遂改 “镜”为“鉴”。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此书当完成于此时。智光序说行均为作此书曾费时五载。其编写目的,主要是使佛徒由通解文字而领悟佛典。此书虽按部首编次文字,但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声读音分为四卷。卷一平声九十七部,卷二上声六十部,卷三去声二十六部,卷四入声五十六部,共计二百四十二部。各部之字亦按四声排列。这种部首与四声相结合的排列方法,别具一格,是检字法的新创获。全书共收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余字,注释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余字,总共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余字。每字之下,仿《干禄字书》体例,详列正、俗、今、古及或作诸体。字下注音释义。注音或用反切,或注直音,并不一律。释义较简略,以释字为主,释词则不多。《四库提要》云: “于《说文》、《玉篇》之外,多所搜辑,虽行均尊其本教,每引《中阿含经》、《贤愚经》中诸字,以补六书所未备,然不专以释典为主。”因而书中或体、俗体、讹体很多,与正体杂然并陈。可供考查俗体、或体之用,是研究异体字,简化字的宝贵资料。主要缺点是分部不够科学,全然不顾形与声的结构关系; 注音释义也颇多错误。旧有北宋刻本,清代有《函海》本 (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正谊斋丛书》本,民国有《四部丛刊》影抄本,今有1985年中华书局影印高丽刻本。

龙龛手镜

书名。辽代僧人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撰。共4卷。为研读佛经而作的通俗字书,或于辽统和十五年(997)。收26430余字,注163,170余字,共189610余字。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各为1卷,每卷又分上下。所收字也以四声为序。这在字书编排上是首创。每字下详列正体、俗体、古体、今字及或体,以反切注音,并作简单义释。对研究汉字变化、识读异体字颇有意义。书前有僧人智光(字法炬)于统和十五年七月一日所作序。原在辽朝刊行,熙宁年间(1068—1077)传入宋境。宋人重刻时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与“镜”同音)讳,改“镜”为“鉴”,故凡宋境版本皆作《龙龛手鉴》。有《续古逸丛书》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宋刊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