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门姚以价,字维藩,号龙门,河津县西毋庄村人。清光绪七年生,民国36年卒。宣统元年任山西陆军步兵八十六标(二标)三营管带(营长),后转任八十五标(一标)二营管带。著有《抗战实录》、《世风校正》等。 龙门lóng mén(字)见尔先。 龙门lóng mén见“登龙”。白居易《斋居春久感事遣怀》:久作龙门主,多为免苑宾。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张祜《忆江东旧游四十韵寄宣武李尚书》:鹫岭因支访,龙门诣李登。 龙门 龙门贡院的第三道门。旧时传说鲤鱼跳过黄河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就会成龙。题为此名,含有祝贺考生飞黄腾达之意。 ☚ 稂不稂莠不莠 蹭蹬 ☛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前86以前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并称“两司马”。与东汉史学家班固并称“班马”。少年师事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元封三年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天汉二年因替李陵辩护,得罪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愤著书,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后世称之为太史公、史公、史迁、马迁等。原有集一卷,已佚。今存《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各一篇。 龙门 龙门《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后以此典形容受高士、贤者接待交往;也用以称颂接纳、奖掖自己的人。南朝梁·王筠《奉酧从兄临川桐树》:“伊昔擅羽仪,待价龙门垂。” ☚ 六龙 鲁酒薄 ☛ 龙门(清)顾炎武 亘地黄河出, 开天此一门①。 至龙门而思禹功,最后却为忠君爱国志士不见而大发慨叹,自然是借景抒情,可见诗人之心境。 【作者】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学者、思想家。初名绛,字忠清,清兵渡江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曾参加抗清,入清为遗民,晚年居华阴,卒于曲沃。学问淹博,于国家典刑、经史百家、音韵训诂均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之风。著述宏富,有《日知录》等。 【注释】 ①“亘地”两句,谓黄河横亘在大地上,夏禹以开天辟地之功凿出了这一龙门。②“千秋”两句,言千秋万代都仰赖大禹治河的功绩,由昆仑山奔腾而下的黄河,才得由此通过,滔滔万里。③庙:大禹庙。焄(xun)蒿:祭祀时祭品发出的气味,亦用指祭祀。④此句说没有人见到禹庙中的壁画,像屈原见到楚庙中的壁画那样,书壁而作《天问》。意为没有屈原那样忠君爱国志士。 龙门 龙门《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晋·袁山松《后汉书》曰:“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后以此典形容得到德高望重之人接待;也用以称颂接纳、奖掖自己的人。李曾伯《水龙吟·送馆人管顺甫父子赴省》:“从此青云阔步。看龙门,锦标双取。”李君行《沁园春·刘山春新居》:“又谁说,李膺豪放,门号龙门。” ☚ 龙光牛斗 龙蟠虎踞 ☛ 龙门参见[登龙]。张祜《忆江东旧游四十韵》:“鹫岭因支访,龙门诣李登。” 龙门 龙门lónɡmén━━ 科举考场的正门。唐·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 ☚ 乡老书 龙头 ☛ 龙门lóng méng
![]() ![]() ![]() ![]() ![]() ![]() ![]() 龙门比喻声望高的人家。清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 “过从漫指龙门在,束缚真愁虎穴连。” 龙门❶〈隐〉清末以来船夫指后舱门。 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与山西河津县间。《艺文类聚》九六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 (鱼),故云暴鳃龙门。” 龙门lóngmén〈名〉 指球门。 龙门lóngmén〈名〉指球门。 龙门lóng mén郢都东城门。《哀郢》:“顾龙门而不见。”王逸注:“龙门,楚东门也。”汪瑗集解:“前所出国门而轸怀即出此门也。”蒋骥注:“龙门,郢城东门。”“龙门,《水经注》:楚郢城东门。盖下两东门之一也。发郢而东,正应从此门出,故以不见为伤。”马茂元《楚辞选》:“龙门,郢都的城东门。郢都城东关有两门,就是下文所说的‘两东门’。‘龙门’是‘两东门’的总名。这次屈原离开郢都,可能是从东门出城的。”金开诚校注:“按屈原是从郢都的东门即龙门出发,先由夏水向西行,然后入江,顺江东下。上文所谓‘东迁’,下文所谓‘今逍遥而来东’是其证。”又洪兴祖补注:“《水经》云:龙门,即郢城之东门。又伍端休《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龙门,一名修门,修门见《招魂》。” 龙门lóng mén山名。比喻声望高的人。《南史·陆倕传》:“及(任)昉为中丞,簪裾辐凑,预其谪者,殷芸、刘苞、刘孺、刘显、刘孝绰及倕而己。号曰‘龙门之游’。”参见“登龙门”。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二陰 > 龍門 龍門 lóngmén 已婚未產女子之陰道口。其稱始見於晉代典籍。晉·王叔和《脈經·脈證》:“師曰: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未產屬龍門。” 龙门lóng mén❶旧时竹器业谓应试的考篮。《切口·竹器业》:“龙门: 士人之考篮也。” 龙门 龙门山名,在今山西省和陕西省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或云即吕梁。《艺文类聚》九六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鱼),故云曝鳃龙门。”枚乘《七发》: “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龙门山的桐树,高达十丈还没有分枝。 ☚ 龙马银鞍 龙盘虎踞 ☛ 龙门lóng mén〖名词〗 水坝 水坝坝(坝子;坝塘;大~;高~) 水库 ☚ 水利 堤子 ☛ 府第 府第府(府舍;府邸;府院) 邸寓 馆第 ☚ 宅第 房间 ☛ 龙门即玉门。出 《脉经》。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参见玉门条。 龙门旧指科举试场之正门。唐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因亦借指科举考试,中式者为登龙门。 龙门即玉门。女子阴道或阴道口。 龙门又称禹门。在今韩城市东北约30公里处。相传大禹导河于此,凿以通流。西岸形如门阙,峭壁对峙,黄河流经其间,惊涛骇浪,声震岩谷。古时为秦晋交通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 龙门 龙门Longmen又称禹门口。为黄河晋陕峡谷的南口。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部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部。此处,龙门山夹峙于黄河两岸,形成宽仅百多米的嶂谷。两侧石灰岩山地,经流水切蚀,形成高达200—300米的壁立雄崖,黄河穿流其中,水势湍急,浪花飞溅,颇为雄险。古人望之形如阙门,故名龙门;并传说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鲤鱼跳龙门”发生地。古书《禹贡》曰: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故又取名禹门口。历代诗文多附会上述传说,对这里的形胜大加渲染,著名的如:“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河水至此,直下千仞,地皆震撼;其下湍澜警波,如山如沸”等。禹门口口狭谷深,水成一线,河道中有两座石岛,巍然屹立,就像几道大门,十分壮观。原石岛上曾建有龙门庙,今已毁圮。黄河两岸之间架有铁路桥、公路桥和索桥,构成三桥并立胜景。 ☚ 潼关 兰州 ☛ 龙门 龙门位于西山的罗汉山,濒临滇池。漫长悬崖峭壁上,凿有许多石室、石道、石栏、佛台、佛像,包括达天阁石室、达天阁小石坊、别有洞天、云海、石林、慈云洞、龙门石坊等。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道士吴来清开凿,至咸丰三年(1853)竣事,这一巨大石刻工程持续了七十二年。首倡者吴道士一人即坚持不懈十四年。石道未开之前,这段路需攀铁索危蹬方能通过。云华洞前摩崖石碑有钱匡之书刻龙门工程始末。彝族文人那文凤有诗赞颂龙门工程:“万钻千锥显巨才,悬崖陡处辟仙台。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禹凿开。”龙门内雕有“魁星点斗”,魁星足踏鳌背,提斗执笔,形象灵动。他如门楹、台案、供瓶、香炉及游龙等各种装饰,均在崖石上精雕细刻而成,而又颇具天然之妙。“仰笑宛离天五尺,凭临恰在水中央”。石刻垂直高出滇池水面三百余米,站在龙门,恍若置身霄汉。 ☚ 三清阁 聂耳墓 ☛ 龙门 龙门位于市东北约25公里,亦名禹门。《尚书·禹贡》说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这里龙门山东西夹河,相对耸峙,形如阙门。上游河谷狭窄,下游渐宽渐低,黄河从龙门喧嚣奔腾而下,声如惊雷。前人有诗云:“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禹门春浪”为韩城胜景之一。《韩城县志》载,龙门石崖上原摩刻有斗大的“龙门”二字,今已无存。两岸龙门山上皆有禹王庙,日军侵华时以炮火毁之。龙门自古为秦晋交通冲要,往来唯靠舟船摆渡。近些年来陆续架起铁索桥、公路桥和铁路桥,龙门摆渡成了专供游人观赏景致的一项节目。 ☚ 文庙 党家村古民居 ☛ 龙门❶又称“禹门”。在今山西河律县西北。当黄河水流经壶口而下,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夏禹所凿,故称“禹门”。 龙门 龙门(一)即禹门口,在陕西韩城市北30公里,东与山西河津县相连,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如立,形如阙门,故名龙门。《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自古以来龙门为秦晋交通要冲。(二)即伊阙,在河南省洛阳市南12.5公里, 伊河两岸为我国著名石刻艺术宝库。 ☚ 汪 繁庞 ☛ 龙门黄河中游的重要门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城北约30千米处,跨黄河东西两岸,形如门阙,故名龙门。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开凿以通流,故又称“禹门” 。龙门山东西对峙,黄河流经其间,出龙门后一泻千里,形成佳景 “禹门春浪” 。 龙门 龙门位于平原县城东南角。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后来拆除。洞楣上刻有狂草“龙门”二字的石碑,现存该县图书馆。 ☚ 石老人 龙洞 ☛ 龙门lónɡmén出《脉经》卷九。指已婚未产妇女的阴道外口。 龙门dragon gate 龙门lóng ménthroat; gullet 龙门楚郢都城门。《楚辞·九章·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王逸注:“龙门,楚东门也。”《水经·夏水注》也说:“龙门,即郢城之东门也。”然洪兴祖补注引齐梁间人伍端休《江陵记》以龙门为南门门名。 龙门❶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黄河两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