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虎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虎山

龙虎山

汉族山川传说。流传于江西贵溪。龙虎山在贵溪县上清镇附近,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和“神仙所都”。相传太上老君为了张天师在龙虎山创建道教,特派九龙一虎协助天师炼丹。其中有条“冲天龙”因不耐陆地燥热,乘神虎熟睡之机逃跑了。张天师大怒,一画镇龙符,二立镇龙牌,挡住了冲天龙的去路。冲天龙火冒三丈,吐出烈焰熊熊的龙珠,把张天师烧得焦头烂额。危急之际,熟睡的神虎惊醒,一声长啸扑向冲天龙,从此龙争虎斗不休,最后冲天龙和神虎一并化作了山峦,龙虎山由此得名。

☚ 莲花石   仙桃石 ☛

龙虎山

 在江西省贵溪县境内,道教名山,是天师道(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之世代孙居住之地。有人说从第四代张天师张盛起,历代天师都居此山的上清镇“嗣汉天师府”。上清宫是天师诵经、修道、祭祀神仙之处。上清宫原名“传箓坛”,后更名“真仙观”,至宋时才称“上清宫”。后又多次改名,到清康熙时称“太上清宫”,简称上清宫。现只存有一些历代碑石及一大钟。

龙虎山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龙虎山

 

吴武陵


 龙虎山中紫翠烟,青精颜色四时妍。
 桃枝惯见花成实,瀛岛宜闻海变田。
 五斗米仙真有道,一楼神药岂无缘?
 秋风吹绿茂陵草,的的黄金飞上天。


 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县城西南八十里处,为象山支脉,由龙、虎两山组成。龙山逶迤蜿蜒,势如龙腾;虎山峻拔拱立,状似虎跃,故合称龙虎山。又说,本名云锦山,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于东汉永元二年(90)在山下炼丹,有青龙白虎绕山,故名龙虎山,它是我国道教正一派(亦称天师道)的发祥地。《名山洞天福地记》列为二十九福地。山间峰奇峦秀,悬崖壁立,奇石盘错,流瀑飞溅,古木参天,烟云缥缈。
 “龙虎山中紫翠烟,青精颜色四时妍。”诗人首先赞叹龙虎山景色之美好,它云蒸霞蔚,烟云缭绕,一片紫翠之色。同时乌饭树四季常青,郁郁葱葱,颜色总是那样的奇妙无比。似乎在暗示着这道教名山上有无穷的做青精饭的原料,道士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桃枝惯见花成实,瀛鸟宜闻海变田。”神话中的神桃三千年一结实,沧海亦数千年才能变成桑田,这些对凡人讲确实是远不可窥之事,但对神仙来说却屡见不鲜。而世间的一些蠢人,如一些方士、甚至一些皇帝,他们所汲汲追求的正是这些。
 “五斗米仙真有道,一楼神药岂无缘。”五斗米仙,指天师道。天师道创始于龙虎山,从东汉永元二年(90)张道陵开始,他们就在山下炼丹,但几百年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能长生不老,所以“真有道”三个字是应该加上引号的,实言其无道。在几百年中,他们究竟炼了多少金丹神药,谁也说不清楚,作者以“一楼”概之,极言其多。但是尽管吃了如此之多的神药,还是“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难道神仙之道和他们无缘吗?
 “秋风吹绿茂陵草,的的黄金飞上天。”茂陵为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而汉武是以服食求仙著称于史的。作者在这里没有说“春风吹绿茂陵草”,却用了“秋风”,极其耐人寻味。因为秋风吹过之后是冬天,要再等上好几个月才是春暖草绿的季节,作者意在强调四季如流,光阴飞逝。汉武帝费了偌大的力气,乞求长生,但却躺在这陵墓之中,只有茂陵之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当年那金光闪闪的炼丹炉中的黄金,今日也不知飞向何方。作者的画外音似乎是在说: 服食金丹神药是何等荒唐,乞求长生又是何等的可笑!
 联系本诗的时代背景来看,作者的讽刺是尖锐而辛辣的。当时唐朝的皇帝大多都服食金丹神药,如宪宗就吃了一年多的由山人柳泌合成的神药,有意思的是,他在元和十五年(820)被宦官杀死时,亦托言他错服神药,中毒身亡。其后的穆宗酷肖父皇,亦服食求仙,五年之后 (824),穆宗真的因服食金丹,中毒而死。由此可见,作者此诗确乃有感而发,并非无的放矢。

龙虎山

道教名山,在江西贵溪县西南八十里。两峰对峙,如龙昂虎踞,因此得名。相传汉张道陵修炼于此。其子孙世代居于两山间之上清宫,人称“张天师”。事见《读史方舆纪要·江西·广信府贵溪县》。

龙虎山

中国道教4大名山之一,古称云锦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鹰潭市南约6km处,海拔247.4m。由龙、虎2山组成,故名。东汉张道陵在此修道炼丹。公元141年(永和六年)时107岁,作道书24篇,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教。世称张天师,天师称号曾传63代。唐武宗会昌年间建龙虎山道观,赐名“真仙观”。宋真宗、徽宗尊道教,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真仙观敕赐为“上清观”。1113年(政和三年),赐名“上清正一宫”。1310年(元至大三年),改称“太上清正一万寿宫”。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又改称“太上清宫”。龙虎山古迹胜景多,盛时有道观15座,位于山东南约4km处的上清镇,有上清宫和天师府,两座古建筑于公元307~312年(西晋永嘉三年至六年)所建,后来各朝代又有增扩建。盛时占地5万多m2,房舍500多间。龙虎山有奇峰峻岭48座,奇洞幽谷42处,怪形奇石70余种。山下悬崖,溪水清澈,旧称24岩。仙岩石壁,古人题刻颇丰,有“玉壁凌空”、“仙岩环翠”等。赵孟1人即留下碑刻25块。位于仙岩泸溪河两岸的陡崖峭壁上,离水面约30~50m处,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岩墓群。经1978、1979年2次考古清理,发现岩墓18座、棺木39具,随葬器物235件,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龙虎山

150 龙虎山

位于鹰潭市西南20公里,是我国道教的发源地。东汉中叶张道陵在此炼丹,有青龙白虎幻绕丹鼎之上而得名。山高约200米,纵横约200平方公里,由红色岩系组成的典型丹霞地貌。仙水岩为主要景区,芦溪河贯流区内,两岸群峰竞秀,丹崖连绵,风景幽美,有“小漓江”之称。乘船游览,使人陶醉忘返。岩壁洞穴中,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崖墓群。上清宫是最大道观,迄今1900余年。嗣汉天师府为历代天师起居和供祀祖先之处。自东汉第一代天师,后已承至63代。府内有元代铸造9999斤大钟。山东部有“象山书院”。

☚ 井冈山   福建省 ☛
龙虎山

龙虎山

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地跨贵溪、余江两县。两峰对峙,状如老虎。故名。海拔199米。为道教正一派发源地,遂书“第三十二福地”,为汉代张道陵后裔世居之所。也是祀奉道教教祖太上老君之地。以上清宫和天师府为中心,宫、观、寺、庵堂、庙、院遍布各处。有春秋战国岩墓100多座。为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奇峰怪石,丹岩碧水,别具野趣。著名景点有象山、麈湖山、鬼谷洞、演法观、飞升台、祥符观、炼丹岩、云锦石、仙水岩等。

☚ 新建西山   庐山 ☛

龙虎山

道教名山之一。称“第三十二福地”。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山名由来,一说因山有酷似龙、虎的两峰盘踞,故名。一说因天师道创始者张陵居此炼龙虎大丹时,有青龙白虎绕其上,故名。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张陵第四代孙张盛迁徙至此,从而成为天师道世居之地。祀神之处为上清宫,是正一派最重要的宫观;居家之所在贵溪上清镇中部嗣汉天师府。原有的正一观、真应观、乾元观等,今已不存。山有壁鲁洞,号曰驻仙岩,传为张陵得异书处。龙虎山风光旖旎,亦是游览胜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