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文革”时期的状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文革”时期的状况

三 “文革”时期的状况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教育事业带来极大破坏。许多学校教职工流散,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损失殆尽,大量校舍被挤占;“文革”前17年教育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被全面否定,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
城市大量高、中等学校下迁农村。全省用撤、迁、并、下的办法共砍掉8所高校和188所中专学校(其中半工(农)半读中专168所),以及几乎全部半工(农)半读中学和农、职业中学。1970年之后的几年里,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只有初中甚至不到初中文化程度,大量的中等专业层次的“五七大学”,到70年代中期已遍及全省各县、市,其中只有少数学校办得较好,培养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毕业生;中小学实行“开门办学”,以推荐取代“招生考试制度”,农村中小学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并根据“上小学不出生产队,上初中不出大队,上高中不出公社”的要求,一批条件简陋的中学匆匆上马,许多小学附设初中班,大批小学教师拔高到中学任教,小学大量吸收民办教师,普通中小学畸形发展,严重破坏了基础教育内部的合理结构;当时所谓的“普及小学教育”也只是“春进校、夏辍学、招得多、流得多、质量差”,春天入学率虽然高达95%以上,但能读到次年升级的不足一半。与此同时,各地厂矿企业纷纷办起了成人高等教育性质的“七·二一大学”,绝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低下。1976年,全省有高等学校11所,在校学生1.83万人,专任教师5035人;中等技术学校38所,在校学生0.97万人,专任教师1647人;中等师范学校35所,在校生0.97万人,专任教师885人;普通中学3199所(其中高中1336所、初中1863所),在校学生220.56万人(高中生34.40万、初中生186.16万),专任教师89712人;小学77190所,在校学生823.71万人,专任教师27.76万人;幼儿园13306所,在园幼儿65.47万人;“七·二一大学”1791所,在校学生11700多人。
“文革”期间,全省培养高校毕业生3.32万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3.55万人、中师毕业生3.14万人、普通中学毕业生249.71万人(高中生58.76万人、初中生190.95万人)、小学毕业生554.31万人;全省职工教育陷于瘫痪状态,农民教育完全停顿;全省高校至少少为国家培养2万名毕业生,中等专业学校大约少培养10万名毕业生,致使各条战线人才青黄不接、严重匮乏。

☚ 二 1949年至1965年的发展   四 新时期的巨大成就 ☛
000023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