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云1884—1962

彝族,祖籍四川金阳,生于云南昭通。
国民党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监委,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建国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副主席等职。
原汉名:龙登云
小名:毛老四
字:子舟、志舟、治舟
彝名:纳吉岬岬


龙云约1902—?

湖南人
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国民党党政考核委员会任职。
字:曙星

龙云1884—1962

字志舟,云南昭通人。彝族。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曾任唐继尧副官、大队长、第五军军长,昆明镇守使。1927年2月参与发动倒唐政变,任云南省务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同年6月,被蒋介石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正式易帜。1928年任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控制云南军政大权。1935年曾堵截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任其为昆明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副团长、陆军副总司令,但对龙加紧控制,龙、蒋矛盾加深。1945年10月,被蒋免去一切职务,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6年12月逃离南京,去香港。1949年8月13日,与黄绍竑等在香港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0年1月至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62年6月27日在北京病逝。

龙云

龙云在京逝世 人民日报1962年6月29日
龙云虎口脱险记
怀念龙云先生
张增智
王昆仑 楚图南
人民政协报1983年12月21、28日
人民日报1984年11月19日,新华月报
1984年11期,新华文摘1985年2期
我是怎样逃出南京的
记龙云先生数事
时人汇志——龙云
龙云
田汝增
团结报1984年11月24日
团结报1984年12月1日
国闻周报1927年4卷8期
我与龙云
龙云(1887——1962)
刘健群
关国煊 于翔麟
*传记文学1962年1卷6、7期
*传记文学1980年36卷6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4册第396页
龙云南京虎口脱险记李师弼文史通讯1981年2期,河北文史资料选辑
第4辑第187页
又谈龙云——龙云与徐为光离合悲欢
回忆祖父龙云逝世前后(附:龙云简介)
龙云调离昆明经过
龙云和蒋介石的合与分之我见
有关倮㑩军阀龙云种种(上、下)
马履诺
龙保福
万辞辉
赵振銮
廖位育
*中外杂志1981年29卷3期
中国建设1981年6期
*传记文学1981年39卷6期
研究集刊1983年2辑
*传记文学1983年43卷6期、1984年44
卷1期
粤桂“六一”反蒋事变中的龙云 云南档案史料1984年6期

龙云投共记——《龙云传》的一章:“北上”
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
解放战争时期起义的部分原国民党知名将领简
介:龙云
江南
龙云
姚仁隽 孙璞方
*争鸣1984年85期
云南文史丛刊1985年1期
人物1985年3期
龙云如何走上反蒋拥共的道路
龙云如何发迹
为拙作《倮㑩军阀龙云》一文答江南先生
关于《龙云如何发迹》几点补正
军统特务刺龙云
龙云(1887-1962)
张增智
后希铠
廖位育
于翔麟
仁柯等
云南现代史料丛刊1985年4辑
*传记文学1985年46卷4期
*传记文学1985年46卷4期
*传记文学1985年46卷5期
东海1985年6期
中央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14页
龙云(1884-1962)
龙云
我所知道的龙云
回忆龙云被迫下台以后
龙云
龙云
张敏孝
傅润华
刘宗岳
赵鼎盛
广西统计局
邵献书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62页
中国当代名人传第286页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170页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144页
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旅桂部分)第187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8辑第
47页,民国人物传第3卷第137页
记龙云院长
龙云
龙云在解放战争时期
龙云(1887——1962)
抗日战争中的龙云将军
龙云
龙云(1884——1962)
王光炤
厂民
张增智
甘丽珍
黄济舟
余牧人
中国名将录第1辑第16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76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96辑第18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7册第522页
昭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85页
党国名人传第169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第373页

龙云

龙云传
龙云传
龙云、卢汉与蒋介石
首都各界人士公祭龙云,刘文辉致悼词
龙云被错划右派问题得到改正
谢本书
(美)江南
王朝柱
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287页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188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401页
人民日报1962年7月4日
人民日报1980年8月19日
龙云的秘密出走
龙云与昆明的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龙云对昆明民主运动的支持和保护
陈赓雅
谢本书
谢本书
人民政协报1986年8月12日
云南省历史研究所1986年1期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

昭通龙云家乡调查记
龙云小传
龙云对民主运动的态度及其与民盟的关系
年轻气盛话龙云
龙云下台前后及南京出走真相
汪精卫叛逃与龙云
“云南王”脱险记
西安事变与龙云
蔡唐龙卢之比较
民盟的三个秘密盟员——刘文辉、潘文华、龙云
龙云规劝李宗仁接受中国共产党八项原则实现
和平电(1949年4月10日)
谢本书
昭通炎山等
冯素陶
谢本书
(香港)朱志高
蔡德金
方明
顾金龙
谢本书
赵锡骅
龙云
云南现代史料丛刊1986年6辑
云南现代史料丛刊1986年7辑
云南文史丛刊1987年3期
名人传记1987年6期
云南文史丛刊1988年1期
档案与历史1988年1期
名人传记1988年3期
云南文史丛刊1988年4期
云南方志1989年3期
红岩春秋1990年1期
云南档案史料1991年2期
龙云主持云南时期的滇军
陈纳德协助龙云逃港的一段往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龙云
胡以钦整理
陈香梅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云南文史丛刊1993年2期
*传记文学1995年67卷3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28页
龙云(1884—1962)
龙云(1887—1962)
龙云的脱险抵港
“云南王”龙云被迫离滇后
汪新主编
范济国
徐铸成
完颜绍元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99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41页
旧闻杂忆第12页
民国军界名流归宿第162页,民国军政要
人归宿第280页
彝族爱国将领龙云
龙云(1884—1962)
龙云(1884—1962)
龙云(1884—1962)
谢本书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2卷第819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515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119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184页,民国军政要人
归宿第280页
龙云(1887—1962)京声 溪泉新中国名人录第223页

龙云

 云南昭通人。彝族。彝名纳吉岬岬,字志舟。1914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任云南都督唐继尧侍从副官。1922年被唐委为第五军军长。1927年参与倒唐政变,次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所部编为第六十军,派卢汉为军长,参加台儿庄抗战。后扩编为第一集团军,辖三个军。1838年12月汪精卫逃离重庆路过昆明时,曾表示赞成汪的“和平”主张。由于不满蒋介石对云南的控制,有意在云南开放一些民主运动,并与民盟和共产党人往来。1945年蒋介石策划倒龙成功,被调至重庆任军事参议院院长虚职。解放战争时期,实际上被蒋软禁。1948年底逃至香港,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支持反蒋民主活动,次年8月13日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1962年6月27日在北京病逝。

龙云1884—1962

云南昭通县(今昭通市)人。彝族。字志舟,彝名纳吉岬岬。1911年携*卢汉一起参加滇军。191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后, 在云南都督唐继尧部先后任佽飞军大队长、第五军军长、昆明镇守使等职。1927年2月6日与其他镇守使发动倒唐政变。1928年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 并任黔滇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期间, 兼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后因地方割据与蒋介石扩展势力之间矛盾加剧, 逐渐支持反蒋(介石)运动。1945年10月被蒋武装免除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8年12月由南京潜往香港, 翌年8月13日在香港公开发表声明, 表示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年9月被列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特邀代表。1950年1月由香港赴北京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和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第三届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及第三届中央副主席、委员等职。1962年6月27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龙云

彝族,云南省昭通县(今昭通市)人,生于1884年。191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后,在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任第5军军长等职。1927年2月6日,发动倒唐政变。1928年任国民党第38军军长、13路军总指挥兼云南省省长。在云南统治18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国民党内部矛盾,逐渐支持反蒋活动,1946年被蒋介石软禁于南京。1948年赴香港,1949年8月13日公开发表声明,表示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1951年从香港赴北京。历任第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1、2届常委。1962年病逝。

龙云1887—1962

字志舟,云南昭通人。彝族。曾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兼第13路军总指挥、抗战时期兼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后被蒋免职。1946年潜往香港。1949年在香港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0年初赴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

龙云

❶(1887~1962)爱国将领。彝族,字志舟,云南昭通人。1912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入滇军,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1年起,曾任团长、前敌司令、建国联军第五军军长。1927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军长兼第13路军总指挥。1930年,蒋、冯、阎战争中,通电拥护蒋介石。抗日战争期间,任第3预备军总司令。1943年任中国战区陆军副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9年8月,在香港通电拥护共产党。1950年1月回到北京,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2年6月27日在北京病逝。
❷(1904~1934)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湖南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参谋长兼湘赣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第6军团18师师长。1934年牺牲。

龙云

龙云1904~1934

县籍不详。中共党员。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上井冈山。1930年夏任红三军团军一纵队一支队队长,参加两次攻打长沙和第一、三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任红三军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10月到湘赣根据地指挥第二十一师和湘赣独立第十二师,巩固遂川根据地。先后任湘赣军区参谋长、新独立师师长。1934年任红六军团十八师师长,参加西征先遣队。10月在石阡甘溪遇敌,激战三昼夜,弹尽粮绝,负伤被俘,在长沙就义。

☚ 冯冠雄   龙在云 ☛
龙云

龙云1904—1934

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湖南人,县籍不详。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五纵队十一大队大队长、红五军随营学校大队长,参加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夏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一支队支队长,参加两次进攻长沙之役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三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夏任红三军团第七军二十一师师长。同年10月至湘赣革命根据地,指挥红二十一师和湘赣独立第十二师。次年任湘赣军区参谋长、湘赣红军新编独立师师长,参加湘赣革命根据地反 “围剿” 作战。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师长,参加西征先遣队,10月在石阡甘溪遇袭,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后就义于长沙。

☚ 邓乾元   冯冠群 ☛

龙云1884—1962

彝族民主革命者。字志舟。彝姓纳吉。祖籍四川金阳(今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后迁云南昭通县(今云南昭通市)定居。1911年参加“保路同志军”,10月,在四川宜宾加入援川滇军。1912年,被梯团长谢汝翼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受训。1914年毕业后,在云南都督唐继尧麾下先后任佽飞军大队长、团长、梯团长、军长、昆明镇守使等职。1927年2月6日,与胡若愚、张汝翼、李选廷联合推翻都督唐继尧。1928年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黔滇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兼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陆军副总司令等职。1945年10月,因与蒋介石集团矛盾激化,被蒋以武力解除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并受监视。于1948年12月,由南京秘密赴香港。1949年8月13日,与黄绍竑、刘建绪等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声明,谴责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统治,主张拥护中国共产党。9月被列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特邀代表。1950年1月,由香港回归北京。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政和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及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62年6月27日,在北京病逝。

龙云1887—1962

字志舟。彝族,云南昭通人。原在云南军阀唐继尧部任军长,1927年初发动政变,逼唐下台,独掌云南军政大权,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兼任陆军副总司令。后因与蒋介石集团在云南扩展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支持反蒋民主活动。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来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62年6月在北京病逝。

龙云

龙云

原名登云,字志舟、志洲,彝族人,彝族名纳吉岬岬。祖籍四川金阳,1887年11月27日生于云南昭通燕山。幼年曾读私塾。父病逝后因家道中落而流浪于昭通及四川凉山金沙江两岸,曾拜江湖术士马得胜学习拳术。辛亥革命后入滇军中服役,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兵科。1914年秋在昆明打败一自称“天下无敌手”的法国拳师而轰动昆明,年底从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昭通独立营排长。1915年任唐继尧的侍从副官。其后任唐的亲随部队中队长及大队长等职。1921年2月唐继尧被顾品珍赶下台后,龙护送唐去香港。临行被委任为近卫军第十一团团长。同年秋任云南第二卫戍区司令,以响应孙中山讨伐陆荣廷的名义出兵广西,攻占柳州后任柳州警备司令。1922年2月任滇军第一军前敌司令,率部返滇攻击顾品珍,回滇途中代理第一军军长。3月唐继尧重掌滇政。1925年被委任为滇军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军昆明。1926年任昆明镇守使。1927年2月6日联合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三镇守使举行兵谏,推翻唐继尧的统治。3月5日成立省务委员会后,任省务委员,兼陆军讲武堂校长。6月14日被南京政府任命为第三十八军军长。是夜,胡若愚、张汝骥派兵袭击龙住宅,被击伤一眼,束手被擒。其部第三十八军以胡瑛为代理军长,将胡若愚驱出昆明。8月13日,重任第三十八军军长代云南省政府主席。1928年1月17日蒋介石指定龙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三路军总指挥。2月7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直至1929年秋,击败其他反对势力,统一云南。此后曾配合蒋介石出兵讨伐桂系军阀,在云南建立和巩固忠于自己的滇军系统。1931年6月14日选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32年1月6日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1933年底任中国国民党云南省党部常务委员。1935年2月任 “剿匪” 军第二路军总司令,指挥围堵过境的红军第一方面军。4月3日任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3月任滇黔绥靖公署主任,4月任滇黔“剿匪”司令,“追剿”过境的红军第二方面军。抗日战争开始后奉命将滇军编为第六十军,派卢汉率军开赴前线。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驻滇干部训练团副团长,抗战最高统帅部第三预备军司令长官、中国战区陆军副总司令。1938年7月调部分滇军与第六十军合并为第一集团军,一度兼任总司令。12月汪精卫经昆明去越南时曾与龙云密谈所谓 “和平运动”,表示赞成汪的主张。1939年3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1940年5月龙拟将部队开至湘西与日军主和,未遂。9月日军侵占河内,以防守滇西为由将第六十军撤回云南,改为滇南作战军。1940年底改为第一集团军,任总司令。1945年初第一集团军改编为第一方面军,任总司令。2月11日任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第一方面军奉命开赴越南受降。不久蒋介石命令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以武力驱龙,改组云南省政府,逼龙云去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0月3日被免去本兼各职。1947年5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此后三年在南京过着近乎软禁的生活。1948年12月8日在陈纳德的帮助下离开南京去香港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1月曾代理李济深主持香港民革工作,8月13日与黄绍竑等44人在香港发表 《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龙曾是中国国民党第五、六届及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制宪 “国民大会”代表。1950年1月由香港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特邀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会议第二、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6月27日病逝于北京。1980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其改正划为“右派” 的错误。

☚ 龙文治   龙天武 ☛
000027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