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坚舌柔老莱子提出的一个寓有明哲保身和“以柔克刚”之意的命题。《战国策·楚策四》:“或谓黄齐曰:人皆以公不善于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以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也,王爱富挚,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又《孔丛子·抗志篇》记老莱子论事君之道:“子不见乎齿乎?齿坚刚卒尽相磨,舌柔顺终以不弊。”老菜子是一个不愿受人之禄,为人所制,十分清高而又向往自由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告诫孔子,是因为:其一,传统政治的非理性的运作机制使为臣者必须以君主和权贵之好恶为好恶,容不得个性和独立思想,因此,身在官场之人不得不以明哲保身为信条。其二,身在官场之人如想有所进取,就不能不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奉行“以柔克刚”的策略,这样,才不至于“卒尽相磨”,成为政治倾轧中的牺牲品。倘能自存,庶几能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其三,以貌似柔顺而等待时机。齿虽坚终有零落之时,舌柔顺终以不弊;到了齿尽而舌犹存之日,即是柔顺者施展抱负之时。就这种政治智慧本身说,并无善恶的道德属性,而其具体运用则有善有恶:为志士仁人所用,则为聪明睿智;为奸诈小人所用,则为阴谋权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