齻读音d·ian(-),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都年切,平,先韵。 ❶最后的臼齿,牙床两侧末端长出的两对磨牙,也称智牙、真牙、牙末。 上一条: 癲 下一条: 蹎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口 > 齻 齻 zhēn 亦稱“牙”、“真牙”、智牙”。即臼齒之最後生者。今通稱智齒,俗稱盡根牙。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儀禮·既夕禮》:“卒洗具反於笄,實具柱,右左。”賈公彦疏:“謂牙兩畔最長者。”《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王冰注:“真牙,謂牙之最後生者。”又:“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强,故真牙生而長極。”張志聰集注:“真牙者,盡根牙也。”《北齊書·徐之才傳》:“武成(帝)生牙,問諸醫……後以問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生智牙者聰明長壽。’武成悦而賞之。” 齻dianFD82 <文>牙床末端最后长出的两对大牙,又称“真牙”、“智牙”。俗称“智齿”。男约二十四岁、女约二十一岁时生出:武成生~牙(《北史》)。 齻diān [书] (牙床末端最后长出的两对磨牙) wisdom too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