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鼻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鼻疔病名。见《外科启玄》。即疔疮之生于鼻内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治宜大剂量清热解毒,佐以止痛排脓,临症须密切观察,预防疔疮走黄。详见疔疮条。 鼻疔病名。见《外科正宗》。鼻部的疔毒。由肺经火毒凝聚而成。鼻内外所生的肿,红肿胀痛,基底坚硬,尖端突起呈脓头。重者可引起唇颊部红肿,全身寒热不适。最忌挤压,否则可引起疔毒内攻。 鼻疔病名。指发生在鼻孔内的疔疮。红者又名“火珠疗”,白者又名“白刃疔”。症见局部红肿疼痛,形小根紧,坚硬如钉,顶有脓点,甚则唇面俱肿,痛引脑门,壮热畏寒。多由肺胃积热,火毒循经上炎;或挖鼻、拔鼻毛损伤肌肤,染毒而生。治宜清热解毒消肿,局部可用药液热敷,或涂药,脓成顶软者应挑开排脓。禁忌挤压,以免脓毒扩散。 鼻疔bídīnɡ病名。见《外科正宗》。红者又名火珠疔, 白者又名白刃疔。由肺经火毒凝聚而成。生鼻孔内, 自觉麻痒, 红肿胀痛, 或生小白泡, 顶硬根突, 堵塞鼻窍, 甚则痛引脑门, 腮唇俱肿, 破流脓水, 易引起疔毒内攻。治宜泻火解毒。用蟾酥丸内服及外搽。参见疔疮条。 鼻疔 鼻疔鼻前庭或鼻尖部位的疖肿,因其根脚坚硬,形如钉状,故称“鼻疔”,又称鼻疖。以局部红肿,呈粟米状突起,坚硬,胀痛,有脓点为特点。疼痛剧烈时可引及脑门,甚则唇面俱肿,壮热恶寒。若邪毒壅盛,处理不当,邪毒内陷,成疔疮走黄,可危及生命。本病多由肺胃素有积热,恣食膏粱厚味及辛辣炙煿之物,以致火毒结聚,循经上炎,凝结于鼻而成。或因挖鼻、拔鼻毛伤及鼻孔肌肤,染毒而生。 ☚ 鼻疳 酒皻鼻 ☛ 鼻疔bí dīngboil in nasal cavi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