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冈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海子是大地之子,他短暂的一生始终深深依恋着乡土中国。但与那些廉价的土地歌者不同,海子不是空洞地歌唱土地,颂赞农夫,写下一些陈旧的农耕庆典; 而是将大地作为生命的循环和灵魂的指称,“外界景色、土地景色和故乡景色,更主要是一种内心冲突、对话与和解”,是 “某种巨大的元素对我的召唤” (海子 《诗学: 一份提纲》)。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就是一首抵达元素的诗篇。在这里,有几组彼此纠葛的意向: “黑夜——光明”; “大地——天空”; “丰收——荒凉”; “远方——这里”; “一无所有——给我安慰”。这些意向使诗章充满了张力,我们读着它,感受到一种复杂难辨的滋味。它是沉稳宽阔的,但又有内在的倾斜和速度; 它是果实累累的,但又蕴含着羸弱清寒的迟暮秋风; 它领受了地母的神恩,但心灵陡然袭来一阵空洞之感……我们究竟在读一首 “献诗”,还是在读一阕 “挽歌”?它究竟是在写土地,还是在写具体历史境遇中的心灵? 我想,现代乡土诗的巨大意蕴和魅力正体现在这里,它包容了如上杂陈的各义项,搅得我们的心智深深不安。那种和谐的土地颂歌时代结束了,“可怕的美已经诞生” (叶芝语),“献诗” 与 “挽歌” 已边界模糊。
 里尔克在 《杜伊诺哀歌 (附录)》 中说: “我们的使命就是把这个羸弱、短暂的大地深深地、痛苦地、充满激情地铭记在心,使它的本质在我们心中再一次 ‘不可见地’ 苏生。” 海子这首诗亦可如是观之。“大地的本质” 在这个欲望和利润统治一切的时代被深深遮蔽了,它不再是令人敬畏的地母。人类将自己巨大的努力和智慧倾泻到对它的疯狂掠夺上。为了利润和欲望,人类不惜天天使大地破碎流血,他们丧失了对土地慈护、恭谨、明智的感情,代之以贪婪、愚昧和残忍。海子对此深怀巨痛: “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的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多少东西”(海子《诗学:一份提纲》)。这一切乃是“黑夜”、“荒凉”的隐喻基础。辽阔大地像慈母温暖的袋囊呵护和哺育了我们.但我们只知无耻地掏空它,殊不知我们是在自设世界的暗夜。“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空空的大地袋囊无言,它甚至不能发出叹息的悲音。在这万劫不复的所谓“现代化进军”中,诗人首先预感到了前程的危险,他要说出“欲望的陷阱”,唱出挽歌。大化流行,生生不息,诗人领悟到,一代代人类只不过是“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最终都是“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应有能力“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像海德格尔所言——人固然应充满劳绩,可人之为人,却秉有精神和灵性,使之在劳作中“仰望天空”,“此仰望穿越向上直抵天空,但是它仍然在下居于大地之上。此仰望跨于天空与大地之间”(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海德格尔所言的“天空”,是基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性关系,仰望天空是指对神性的渴望。海子部分吸收了海氏的框架,但又进行了创造性“误读”。在一个没有宗教感的种族,对“天空”的仰望不是基于神性,而是人性的高迈、纯洁,对精神与道义的护持、追慕。因此,诗人既坚定又迟疑地说出:“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在此,“天空”是一种精神维度,有这个维度存在,我们才得以澡雪精神,抑制无休止的粗鄙欲望,使“黑暗的谷仓”变得澄明朗照,在丰收中看到人性的光芒,而不是“太黑暗,太寂静,……也太荒凉” 的 “阎王的眼睛”!
 经过如上彼此纠葛、渗透、互动的语义关系,经过如上精神维度的一再重临,整首诗达成了动态平衡。矛盾的五组意向开始互相吸收和转化,由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发展为 “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的天地同参之境,内心冲突终致 “达成对话与和解”。诗人那颗高贵而敏感的心暂时得以宁静、宽怀,他祈愿同类,不要仅知道 “取走了一年的收成”,还应保持对精神世界的瞩望,对大地的感恩: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冈/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这的确是一首意蕴复杂、情感深沉的大地献诗。它不是简单无谓的农耕庆典,而是地之子生命的象征、灵魂的隐喻——如果说大地是 “母亲” 的话,人类就是它的 “孩子”。但这些孩子曾如此不肖、如此贪婪、如此具有男性式的进攻和掠夺性格,因此,海子说此诗是“献给黑夜的女儿” 的。人类在海子的心目中,应是大地的 “女儿”,她是懂得羞愧、懂得慈爱、懂得敬畏,有一颗纯净敏感的心灵的大地之精华。她应有能力仰望天空,同时又谛听大地 “巨大元素” 的召唤,将精神高蹈与沉思默祷凝而为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