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 Cuvieret Valenciennes,硬骨鱼纲,鲱形目,鳀科。长约14~22 cm。体延长,很侧扁。头小。口大,上颌骨狭长,下缘有细锯齿。腹部具棱鳞。背鳍1个,臀鳍基底很长,胸鳍上部第一鳍条延长成丝状。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带黄色。常栖息泥沙底质的浅海区。食浮游甲壳类,箭虫,水母等。1龄鱼开始性成熟。春夏产卵。分布于孟加拉湾、澳大利亚北部、中国、朝鲜半岛、日本沿岸。为次要经济鱼类。中国年产7万~9万t,是围网和底拖网渔业的兼捕对象。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近缘种大的黄鲫(S.taty),胸鳍丝状鳍条伸达臀鳍基底的中部,分布于印度、孟加拉、马来半岛至印度尼西亚,为当地经济鱼类之一。 
黄鲫 黄鲫俗称麻口鱼、黄雀。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 科。近海集群性小型中、下层鱼类。体侧扁且薄,银黄色,长约15 cm。头小,口大。胸鳍上部第1鳍条延长成丝状,背鳍前具一小刺、臀鳍长。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黄渤海区黄鲫的越冬场,位于济州岛以西及西南水深30m海域。3月上旬离开越冬场进行产卵洄游。洄游鱼群分3支:❶向西偏南,于3月中旬抵达吕四、长江口一带海域; ❷向西北,于3月下旬抵达海州湾至成山头沿海水域; ❸向黄海北部及渤海沿岸水域游。10月底开始陆续返回越冬场。浮性卵、球形,直径1.40~1.51 mm。以浮游生物为食。摄食主要种类有糠虾、细螯虾、箭虫、圆筛藻、舟形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