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埽工黄河上一种在护岸、堵口、截流筑坝等工程中常用的水工建筑物。用梢芟分层匀铺,压上土及碎石,推卷成埽捆或埽个,简称“埽”,小体积的埽又称“埽由”或“由”。若干个埽捆累积连接起来,修筑成护岸等工程即为埽工。秦朝时期黄河上已有类似埽的建筑,北宋中期黄河自河南孟津以下两岸建有大规模埽工四五十处。卷埽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据不同的用途卷制出种类众多的埽捆。以形状分有磨盘埽、月牙埽、鱼鳞埽、扇面埽等;以作用分有藏头埽、护尾埽、裹头埽等;按使用位置分为旱埽、面埽、肚埽、套埽、门帘埽等。 
磨盘、月牙、鱼鳞、雁翅、扇面、耳子埽示意图
埽工是黄河传统河工的一项重要发明创造。它就地取材、制作较快,便于急用。而且埽草等软料可以缓溜留淤,能多方面使用。但其体轻易浮,又易腐朽,需要经常修理更换,维护费用多。虽然现代埽工已逐渐由土石工和混凝土工取代,但黄河埽工在抢险、堵决等施工中仍在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