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麋脂 麋脂 mízhī 亦稱“宫脂”。鹿科動物麋鹿之脂肪。主治風寒濕痹,惡瘡癰腫,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經·麋脂》:“一名宫脂。”唐·蘇敬等《新修本草·獸禽部·麋脂》:“畏大黄。” 麋脂mí zhī《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麋(11)。药名。 【基原】为鹿科动物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的脂肪。原动物详“麋茸”条。 【别名】官脂(《本经》),麋膏(《周礼》郑玄注)。 【性味】 ❶《本经》:“味辛,温。” ❷《别录》:“无毒。” 【功用主治】通血脉,润皮肤。治风寒湿痹,恶疮痈肿。 ❶《本经》:“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 ❷《别录》:“柔皮肤。” ❸《饮膳正要》:“通血脉,润泽皮肤。” ❹《医学入门》:“面生疱疮,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