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鸣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鸣镝míng dí

响箭。李昂《从军行》: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卢纶《学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

鸣镝

鸣镝ming di

响箭。魏·曹植《名都篇》:“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 ">   鸣条 ☛
鸣镝

mínɡdī

━┃ 汉时匈奴人发明的一种响箭。指战斗中发出总进攻的信号。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又《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毛泽东《满江红》词:“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 鸣弦   征轮 ☛
鸣镝

鸣镝

响箭。又称“嚆矢”,“箭”。《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集解》:“矢镝飞则鸣。”《资治通鉴·汉纪》:“冒顿乃作鸣镝。”胡三省《注》引:“应邵曰:‘箭也。’韦昭曰:‘矢镝飞则鸣。余见今军中亦有鸣镝,于近笴之处开小窍,矢飞急则凌飞而鸣。’”

☚ 哨箭   金箭 ☛

鸣笛;鸣镝

◉ 鸣笛mínɡdí  为让人引起注意而拉汽笛、按汽车喇叭等。〈例〉~致意/ 禁止车辆~。
◉ 鸣镝mínɡdí  古代一种射出时带响声的箭。〈例〉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 揽弓捷~,长驱上南山。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抛射器 > 鳴鏑
鳴鏑  míngdí

亦稱“鳴箭”、“髐箭”。帶聲之箭。其鏃鋌部通爲骨製,並有小孔,故能作響。内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出土之遼代鳴鏑長十·八厘米,鏃端鐵製,鋌部骨製葫蘆形,有三小孔。《史記·匈奴列傳》:“冒頓乃作爲鳴鏑,習勒其騎射。”裴骃集解引《漢書音義》曰:“鏑,箭也,如今鳴箭也。”《漢書·匈奴傳》顔師古注引應劭曰:“〔鳴鏑〕,髐箭也。”

鸣镝

响箭。《史记·匈奴传》:“冒顿乃作为~,习勒其骑射。”丘迟《与陈伯之书》:“闻~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

战乱

战乱

风尘 风埃 烟氛 烟埃 烽尘 烽燧 烽警 烽驿 刀火 兵难 兵燧 甲兵 氛埃 氛秽 氛雾 鸣镝 浊烟尘
战乱,战火:风烟
兵灾战乱:渔阳鼙鼓 鼙鼓渔阳 渔阳鼓鼙
战争,战乱:兵火 兵戎 兵烬
战乱之际:风尘之会
战争造成的骚乱和灾害:兵乱
战争的灾乱:风尘之变
边境战乱:边甲
突然发生的战乱:急兵
战乱不断:戎马生郊 烽鼓不息
到处发生战乱:烽火四起
战乱频繁:兵革互兴
战乱平息:烟清
(战争时期的混乱状况:战乱)

☚ 变乱   动乱 ☛

军令

军令

将帅的命令:将令 阃令
指挥战斗的命令:号令 号角 鼓角
进军的号令:鸣鼓
军中发布有关告戒、约束将士的号令:
撤军的号令:鸣金 鸣镝
警戒的命令:戒令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军令如山 军令重如山
军事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不能延误:军令如山倒
军令严肃,不容更改:号令如山
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不得抗令:威尊命贱
(军事命令:军令)

☚ 各种用途的命令   指示2 ☛

各种箭

各种箭

系着丝绳的箭:
系有生丝绳以射飞鸟的箭:
一种杆上带绳的箭:
箭、镞的一种:錍 鈚 凿子箭
一种箭杆较细而箭头异常尖锐的箭:铁丝箭
一种轻疾而锋利的箭:镞矢
箭头较薄而阔、箭杆较长的一种箭:鈚(鈚箭;鈚子箭)
用楛木做杆的箭:楛矢
黑色的箭:卢矢
短的箭:矰 短箭
系有生丝绳以射飞鸟的短箭:矰弋
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矰缴
以雕羽为箭羽的箭:雕翎箭
作为号令的箭:嚆(嚆矢) 骹 髇(髇矢;髇箭;鸣髇) 敲矢 响箭 铃箭 鸣箭 鸣镝
带箭翎的箭:翎箭
带火的箭:火箭 火矢 熛矢
射猎用的箭:田矢
神射手的箭:蒲弋
暗中射出的箭:暗箭
乘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冷箭
飞驰的箭:飞矢 飞箭 飞羽
疾飞的箭:飞镝 流镝 逸镞 激矢 激箭 突羽
急速连射的箭:迸射
好的箭:美箭 良箭 夏箭 珍羽 驺矢
锋利的箭:利箭 利矢 锋矢 趋发 锻矢 飞弧
锐利的箭:霜镝
没有确定目标的箭:乱箭 飞箭 遗箭 流箭 流羽 流矢 游矢
如雨的箭:雨矢
带毒的箭:毒箭 毒矢

☚ 箭   箭的各部 ☛

鸣镝míng dí

响箭。曹植《名都篇》:“揽弓捷~~,长驱上南山。”

鸣镝

响箭。又称嚆矢、箭。嚆矢始见于战国时。鸣镝则为秦汉之际匈奴头曼单于子冒顿所做。用于练习骑射,矢飞有声。他对其部众下令,鸣镝所射目标而不跟随射者,斩之。他先后用鸣镝射鸟兽、自己之良马、爱妻乃至其父之骏马,凡未跟着射者均杀之。后冒顿随其父头曼单于出猎,他乘机用鸣镝射头曼,其左右皆随鸣镝而射杀头曼单于。之后,冒顿又杀其后母、弟弟及不听命之大臣,自立为单于。

鸣镝

鸣镝

匈奴使用的一种箭镞。 铁质, 多为三角形的三叶镞,镞叶穿孔,镞的下方附有钻孔的骨质球体,射出时遇风发响。常用于指挥战斗,鸣镝所射即为攻击目标。

☚ 䖟矢   转射 ☛
鸣镝

053 鸣镝

箭上系铃的响箭。周代称为 “嚆矢”。《汉书·匈奴传上》: “冒顿乃作鸣镝”; 曹植《名都篇》:“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等有关记载,说明此种射法盛行于汉魏时期。

☚ 弋射   胡服骑射 ☛

鸣镝

响箭。又称“嚆矢”、“箭”。始见于战国。秦汉之际匈奴头曼单于子冒顿所做鸣镝用于练习骑射,矢飞有声。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出土之辽代鸣镝长10.8厘米,镞端铁制,铤部骨制葫芦形,有三个小孔。 《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

鸣镝

匈奴等使用的一种兵器。《汉书音义》:“镝,箭也,如今鸣箭也。”《史记》集解引韦昭语:“矢镝飞则鸣”。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冒顿单于曾以其射杀其父头曼单于,自立。

鸣镝

射出后能发出响声的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