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儿皇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儿皇帝

比喻傀儡政权的首脑。柳亚子《感事》诗之二: “头衔早赐儿皇帝,末路难为楚大夫。”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 “晋高祖每遣使聘问,奉表称臣,岁输绢三十万匹,其余宝玉珍异,下至中国饮食诸物,使者相属于道,无虚日。德光(耶律德光)约高祖不称臣,更表为书,称 ‘儿皇帝’ ,如家人礼。” 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以投靠契丹而得帝位,为取悦契丹,每年奉献珍宝绸帛无数,并称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

儿皇帝érhuángdì

称新君为“儿皇帝”是五代时契丹族的风俗。但同时的后晋高祖石敬瑭开了属国君主自称“儿皇帝”的先河。
石敬瑭本是后唐河东节度使,后依附契丹君主耶律德光借契丹势力做了皇帝。为了讨好耶律德光,石敬瑭称其为父亲,据契丹风俗向契丹自称“儿皇帝”。中原封建政权重君臣之礼,满足于属国称臣。北方氏族政权重父子之礼,则满足于属国称儿,令属国称儿是少数民族政权初期建立时的习俗。后来,金灭北宋,在山东建立伪齐政权,册封叛臣刘豫为大齐皇帝,今其“世修子礼”。刘豫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儿皇帝。
因为儿皇帝是由外力操纵而存在的,所以就逐渐演化为傀儡统治者的代称。

儿皇帝

五代后晋石敬瑭的自称,后喻指傀儡政权的统治者。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载,五代契丹制度,国君死,在其墓旁盖屋,叫明殿,置学士。遇有大庆节,学士用死亡君主的名义作诏书,称新君为儿皇帝。后晋石敬瑭为谄媚契丹统治者耶律德光,尊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

儿皇帝érhuángdì

五代时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泛指卖身投靠外国,在外国势力支持下取得统治地位的人。刘绍棠《渔火》:“‘~!’姚六合提高了嗓音骂道。”|邓友梅《那五》:“宣统在东北当了~,听说北京有的贵胄皇族又往那儿凑。”

儿皇帝

五代时,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来泛指投靠外国,取得统治地位的卖国贼。

儿皇帝er huang di

puppet emperor

儿皇帝

puppet emperor

儿皇帝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皇帝自践称呼。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后唐,受后唐末帝李从珂大兵讨伐,乃遣使向契丹“赍表乞师,愿为臣子”。※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入雁门援石,寻册晋高祖为大晋皇帝,“约为父子之国”。会同元年(938),灭后唐后,德光要晋高祖“来往缄题止用家人礼,但云儿皇帝。”(《旧五代史》卷137)石虽比德光年长9岁,但“谓契丹主为父皇帝”,时“每契丹使至,帝于别殿拜受诏敕。岁输金帛30万之外,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乃至应天太后、元帅太子、伟王、南、北二王、韩延徽、赵延寿等诸大臣皆有赂;小不如意,辄来责让,帝常卑辞谢之。晋使者至契丹,契丹骄倨,多不逊语。使者还,以闻,朝野咸以为耻,“而帝事之曾无倦意”(《资治通鉴》卷281)。会同五年(942)六月,石敬瑭死,子重贵立,遣人使契丹,“书称‘孙’,不称‘臣’。”责问之,晋权臣景延广答曰:“先帝则圣朝所立,今主则我国自册,为邻为孙则可,奉表称臣则不可。”(《辽史》卷四)德光南伐,未几灭晋。

儿皇帝érhuángdì

〔偏正〕 卖国求荣,完全依仗外国势力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一切都听从外国主子指挥的卖国贼。语出《旧五代史》卷137:“思温为南京留守,既而德光请晋高祖不称臣,不上表,来往缄题止用家人礼,但云‘儿皇帝’,晋祖厚赍金帛以谢之。”《新五代史》卷72:“德光约高祖不称臣,更表为书,称~,如家人礼。”
△ 贬义。用于描写卖国求荣的当权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