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鳖 鳖biē甲鱼。《小雅·六月》六章:“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毛 《传》:“御,进也。”郑《笺》:“御,侍也。”炰,烹煮。《大雅·韩奕》三章:“其肴维何,炰鳖鲜鱼。”郑《笺》:“炰鳖,以火熟之也。鲜鱼,中脍者也。”《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鳖,甲虫也。水居陆生,穹脊连胁,与龟同类。四缘有肉裙,故曰龟,甲里肉; 鳖,肉里甲。无耳,以目为听。” ☚ 麕 蘩 ☛ 鳖读音b·ie(-),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必列切,入,薛韵。 上一条: 鷩 下一条: 鱉 鳖biě义同“瘪”。低劣,不好。例:这人老实,~得很,光受人欺负! 鳖凉州称“蚌”为“鳖”。“鳖”又是辱骂之词。俗语:“涝坝大了,鳖也大了?” (涝坝喻长辈,鳖喻晚辈) 鳖piɛ24❶即王八。比喻有事不敢出头,遇事缩头缩脑: 看他那个~样子。俗语: “人是人,~是~,喇叭是铜锅是铁。” 鳖〔bie〕 dab jib. ![]() ![]() ![]() ![]() ![]() ![]() 鳖鱉*鼈biē爬行动物,像龟,背甲没有花纹,四周有橄榄色肉质软边,生活在淡水中。俗称王八,也说甲鱼、团鱼。 鳖biē鳖𪔀爬行动物,形状像龟。也叫“甲鱼”、“团鱼”。肉可食。甲可供药用:~甲丨~裙丨瓮(weng)中之~丨瓮中捉~。 鳖biē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动物,形状像龟,也叫甲鱼或团鱼。 鳖biē两栖类动物,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体呈椭圆形,背面中央凸起,边缘凹入。头尖。吻突出,吻端有一对鼻孔。眼小,瞳孔圆形,眼间距窄,略小于眼径。上颌长于下颌,有发达的肉质唇。颈粗长,颈部皮肤松软无鳞,颈基部没有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进甲内。腹背均有甲。背甲卵圆形,有脊棱,覆以柔软的革质皮肤。四肢扁平,蹼极发达。头、颈、体背面常为橄榄色,少数背面为土黄色。肉可食用。《诗经·小雅·六月》载:“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说明鳖在先秦时期为宴饮之美味。据《山海经》、《尔雅》及《本草纲目》载,鳖的甲壳可入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招魂》:“胹鳖炮羔。” 鳖biē鳖biē甲鱼,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动物,外形像龟:岂知用~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八三·1076)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鼈 鼈 biē 亦稱“天鼈”。星宿名。共十四星,屬斗宿。《晉書·天文志上》:“鼈十四星,在南斗南。鼈爲水蟲,歸太陰。”《宋史·天文志三》:“鼈十四星,在南斗南,主水族。”一説,有十五星。《星經》:“天鼈十五星,在斗南,主太陰水蟲。”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爬行部 > 鱉黿 > 鱉 鱉 biē 亦作“鼈”,亦稱“甲魚”、“跛足從事”。形態與龜略同,體扁圓,背部隆起,背腹皆有甲,甲外有軟皮。肉鮮美,營養豐富。生活在淡水湖泊中。《玉篇·魚部》:“鱉,俗鼈字。”《詩·小雅·六月》:“飲御諸友,炰鱉膾鯉。”《荀子·修身》:“故蹞步而不休,跛鼈千里。”《事物異名録·水族部·鼈》:“《事物原始》:鼈,一名甲魚。王十朋賦云:鼇稱跛足從事。”《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脱楊生》:“吩咐道人,宰雞殺鵝,烹魚炮鱉,登時辦起盛席來。” 鳖 鳖植物名。亦称“鳖菜”。蕨菜的别名。《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三国·吴·陆玑疏:“蕨,鳖山,山菜也。周秦曰蕨,齐鲁曰鳖。”以其初生时似鳖脚,故名。 ☚ 鱼腥草 垂水 ☛ 鳖【同义】总目录 鳖守神神守甲鱼甲折翁团鱼河伯从事脚鱼跛足从事 蕨【同义】总目录 蕨鳖 鳖biē〖名词〗 鳖鼈biē甲鱼。《墨子·公输》:“江汉之鱼~鼋鼍为天下富。” 鳖*鱉;△鼈bieB1EE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乌龟:龟(陆~;水~;海~;花~;象~;革~;蠵~;神~;灵~;金钱~;大头~;闭壳~;绿毛~;棱皮~) 王八 玉虚 金介 玄武 元武 元伫 元绪 玄夫 神蔡 时君 偻句 昭兆 藏六 玄介卿 先知君 玄衣督邮 缁衣丈夫 通幽博士 另见:蛇 爬 ☚ 软体动物 蛇 ☛ 鳖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俗名甲鱼。鳖科有6属,20多种。体长一般20多cm,宽10多cm。变温动物。5~6龄性成熟,一个生殖季节产卵2~3次。卵直径1.5~2cm,重3~5 g,适宜发育温度22~36 ℃,相对湿度81%~82%。鳖在低于15 ℃时开始停食,10 ℃以下处于冬眠状态。 鳖 鳖又名甲鱼、团鱼、脚鱼、水鱼、元鱼、山瑞,产于张家港。 ☚ 阳澄湖大蟹(金爪蟹) 常熟绿毛龟 ☛ 鳖 鳖bieTrionyx sinen-sis脊椎动物,爬行纲,鳖科。俗称“王八”、“甲鱼”或“团鱼”。吻突尖长,体表无角板。被覆柔软革质皮肤。头部淡青灰色,散有黑点。喉部色淡,或有蠕虫状条纹,或呈暗色而有黄点。背甲通常呈橄榄色,长达24厘米,宽达16厘米,边缘有厚实的裙边;腹面乳白色。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内侧3指,趾具有爪。生活于河湖、池沼中,以食鱼、虾、螺等为食。我国除西藏、青海、宁夏尚未发现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卵、肉可食用,鳖甲可入药。 图302 鳖 ☚ 乌龟 海龟 ☛ 鳖龞biē也叫“甲鱼”、“团鱼”,俗称“王八”。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和构造都像龟,背甲无纹,边缘柔软。卵和肉都可供食用, 甲可入药。 鳖1biē《本草纲目》介部第45卷鳖(48)。药名。详见“鳖甲”条。 鳖2biē《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苋(18)。药名。为蕨的别名,参见“蕨”条。 鳖(鱉);[鼈]biēⅠ ❶{动}(似龟的爬行动物) soft-shelled turtle 鳖见“鄨”(2593页)。 鳖鱼名。秦汉时肉食品之一。鳖行蹩躄,故名。俗名团鱼。又名神守。《尔雅》释: 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引之而飞,若纳鳖守之则免,故名神守。鳖为秦汉时美味佳肴。《吕氏春秋·本味》认为: 鱼之美者,名曰朱鳖。《淮南子·万毕术》记: 传说因鳖鼋同类,“烧鼋致鳖”。 鳖biē
鳖*鱉;鼈biē(19画) *鳖(鱉)〔鼈〕biē19画 鱼部 鳖鱉龞biē上古作鼈,形声字,从黾(黽),敝声。 中古作鳖(鱉),形声字,形旁换作鱼。现规范作鳖,见《总表》《异体字表》《常用字表》等。《说文》说是“甲虫”,与今天所说“甲虫”不同,包括现在鱼类、爬虫动物等。所以鳖现代也叫“甲鱼”、“团鱼”,俗称“王八”。爬行动物,形状像龟,背甲无纹,边缘柔软。肉供食用,甲可人药。 鳖鱉★繁◎常;鼈★异◎异★常biē鼈,形声,从黽,敝(bì)声,一种爬行动物,也叫甲鱼。俗字作“鱉”,意符改为魚。《异体字表》以“鼈”为异体字。《简化字表》把“鱉”类推简作“鳖”。 鳖〈动〉(1)用强制手段弄到(钱物);勒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