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鲜于璜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165),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1—83厘米。碑额刻有阳文篆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10字,碑阳和碑阴均为汉隶书。碑阳16行,每行35字; 碑阴15行,每行25字,计827字,其中损7字。此碑于1973年5月在天津武清出土,现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鲜于璜碑》由于出土较晚,在历史文献和金石书籍中未曾著录。它结字宽博古厚,茂密严整,用笔方折,气势雄健。尤其是碑阴,在严整中更见奇纵恣肆,生动有致,与其它汉碑相比,此碑更具有汉代书法艺术的古拙气势美。
 一、点画方硬别致。点画有圆与方、曲与直等形式。圆曲的如《石门颂》、《封龙山碑》、《乙瑛碑》、《曹全碑》等,方直的有《衡方碑》《张迁碑》、《郙阁颂》等。《鲜于璜碑》属于后一种,但更有自己的特点。
 方折: 《衡方碑》、《张迁碑》等虽是方笔一派,但还寓有较多的圆意,而在此碑中却显得特别的方折,比较一下四个“君”字便可看出。《石门颂》似篆书笔意,宛转自如,《衡山碑》、《张迁碑》笔方势圆,故产生外方内圆的效果,而《鲜于璜碑》起笔、收笔都是方笔,折角也较方。
 平直: 在撇末、捺脚、顿挫上,《鲜于璜碑》比其它碑来得干脆、平淡,没有左右开张的笔致。这不但反映在上面四个“君”字中,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如“子”、“者”、“督”等字中表露出来。
 此外,尚有少数笔法与《石门颂》、《华山碑》等相似,波磔较长,象是对该碑的点缀,然而,却仍不失它的方笔特征。
 二、结构率真笃实。结构欹侧的有《石门颂》、《武梁祠画像题字》,平正的有《衡方碑》、《张迁碑》、《华山碑》、《郙阁颂》等,而《鲜于璜碑》的结构则将平正与欹侧溶合在一块,这也是很具特色的。
 结体多变。一般隶书多取横势,因此,扁平的字形是其主要特征。也有偏方的,如《衡方碑 》 、《郙阁颂》。《鲜于璜碑》的字扁、方、圆都有,一任自然。
 长形的,在笔画较多的上下部首组成的字中较多,如“虞”、“黾”、“书”、“康”、“弃”、“星”等。
 扁形的,比其它汉碑更扁,与长形的字形成对比,如“和”、“人”、“世”、“公”、“九”、“也”、“中”等。
 字形偏于方整结构的,此碑大多不作装饰处理,只是如实写出,如“关”、“典”,“用”、“月”、“宽”、“鲁”等,都显得特别的方整。这与《衡方碑》的“府”、《张迁碑》的“闱”字的方中带圆的特点也是绝不相类的。
 拙中寓巧: 在《鲜于璜碑》还有两个特点,一为结构较疏放,打破了汉碑严谨的结构,如“泣”、“渴” 、“灌”、“掺”、“弘”等字两边分得较开。有的字结体较巧,打破隶书的平衡模式,带有奇纵的感觉,如“誉”、“雁”、“雄”、“咏”、“移”等字。
 中宫内收,外围不伸。在严谨的汉碑中,《鲜于璜碑》结体更加茂密、紧敛,外围也不作外伸,所以波磔较少,不论是方形的、长形的、扁形的,还是疏放的、欹侧的间架,都是方正、匀称,有一种内敛的势,仿佛信手拈来,稳当得体。


 三、章法错落多变。章法是通过点画、结构的组织安排,具有美学效果的形式。它或疏放或严密,风格多样。疏放的有《石门颂》、《武梁祠画像题字》等,严密的有《衡方碑》《张迁碑》、《郙阁颂》等,《鲜于璜碑》于严密中见疏放。
 粗细结合:汉碑有的是粗笔,如《张迁碑》; 有的是细笔,如《石门颂》。《鲜于璜碑》则粗细结合,有的横画粗,竖画细,有的则反之,丝毫不拘泥一点一画,如“宽”、“景”、“黾”、“邮”。
 大小相间:风格近似《石门颂》、《武梁祠画像题字》,由于此碑结字方长、圆扁皆有,大小各异,大的有“典”、“见”、“讳”、“君”、“驾”等,小的如“旧”、“七”、“廿”等,互相参差,错落有致。
 倾斜取势: 汉碑的特点在于平整,此碑在平整中略带倾斜之势,以增加字的动态,但又趋于平衡。
 密中见疏: 整体上,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斜有正,在茂密中尤见疏朗,这是其它汉碑所没有的。
 《鲜于璜碑 》在艺术的处理上,尤其是碑阴,在众多的汉碑中独树一帜,突出地代表了汉代的美学风格。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章法,皆是欹中有正,平中见欹,任意写出,不拘形式。整幅的线条,方硬雄健,又有几笔波磔。总之,《鲜于璜碑》粗重笨拙,表现着一种开阔的、无畏的、拙朴的、野性的美。假如我们把它与《熹平石经》作个比较,便可悟出其中的道理。《熹平石经》所以在艺术上的成就较低,问题就在于写得太熟,一味求得方整,中规入矩,结果缺乏生气。

鲜于璜碑

全文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1973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高村乡,历代金石书中未见著录。原碑现藏天津市博物馆。该碑上尖下方,呈圭形,高2.42米,宽0.81至0.83米,厚0.12米,碑首有穿。碑首阴刻青龙、白虎,阳刻小篆“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文隶书。碑阳及碑阴合计827字,为现存汉碑中文字较多,保存较完整者。碑文记述了鲜于璜的生平,碑阴又记死者世系,同其他汉碑记述捐资人名姓者不同。不但书法古朴秀丽,且对研究东汉碑刻及民族关系均有参考价值。全文为:“君讳璜,字伯谦,其先祖出于殷箕子之苗裔,汉胶东相之□而谒者,君之曾孝廉,君之□从事,君之无嗣也。君天资明达,彻□有□在母不瘽(漫漶七字),常治《礼》、《小戴》,闺于孝友,温故知机,辉光笃实,升而上闻。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中,迁度辽右部司马。慰缓朔狄,边宇艾安,迁赣榆令。经国帅下,政以礼成。民诵其德,吏怀其威。丧父去官,服终礼□,复应三公之诏,辟大尉府,除西曹属,箴谟屡献,使事曰咅;三人嘉德,台司侧席,养尔荤育,万邦作冦,冀土荒馑,道殣相望,帝咨君谋。以延平中拜安边节使,命二州,受□秉□,弹贬贪枉,清风流射,有邵伯述职之□,圣上珍操,玺持追假。永初元年,拜雁门太守。持节清行,恭俭束修,政崇无为,声教禁化,猷风之屮,时依郡乌桓,狂狡畔戾,君执以威,权以其后。 伏永初之□,有功于汉室,令德高誉,遗爱日新,内和九亲,外睦远邻。 □浣息□,为□其□。 周无振匮,亦古晏之次矣。当遂功祚,究爵永年,意乎不造,早世而终。以延光四年六月壬戍卒于家。盖铭勒之云: 所以彰洪,列乃祖,继旧先□夫盛德聪,可己□於□君之孙舫仓九□。乃相于刊山取石,表谥定号,垂之僮载,以示昆苗。其颂曰:於铄我祖,膺是懿德,永惟孝思,亦在弘业。昭哉孝嗣,光流万国。□秩其威,□□厥额,此宜□鼎,善在令王。如何威陨,丁此咎殃。国无人兮王庭空,□□宗兮□□丧,□机怅兮嘉谋荒,旌洪德兮表元功,阐君灵兮示后萌,神有识兮营坛场。延嘉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造。”碑阴文字,则以方正为特点,全文为:“惟□行掺,体□则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颜,烝烝慄慄,可移于官。郡□□□,宿卫极关。出典边戎,民用永安。遂迁宰国,五教在仁。□民□□,家用平康。 父君不豫,弃官奉,擘踊哭泣,见星而行。子无随殁,圣人折中。 五五之月,令丞觧。 州辟典部,人领治中。万里同风,艾用照明。大尉聘取,上辅机衡。遂□汉室,出司边方。单于□畏,四夷稽颡。皇上颂德,群□慕□。英书追下,银龟□符。到官视事。七年有余。民殷和睦,朝无顾忧。 绩著闻,百辽詠虞。 以病去官,廿有余年。踰九九永,归幽庐皇。上□慄痛,□□□生。民之本□,不遭诸□。乌乎哀哉,奈何悲夫。君囝,大子讳宽,字颜公,举有道,辟大尉府掾。中子讳□,字景公,郡五官掾、功曹、守令、幽州别驾。小子讳晏,字鲁公,举孝廉、谒者、雁门长史、九原令。胶东君讳弘,字元誉。中子讳掺,字仲经,郡孝□谒者。子讳琦,字玮公,举孝廉。子讳式,字子仪,故督邮,早卒。督邮子讳雄,字文山,州从事。子即君是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