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鲍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鲍照约414—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治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出身贫贱。曾先后任临川王刘义庆与始兴王刘濬之国侍郎。孝建初年(454年)任海虞令,继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后出任秣陵令、永嘉令。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u)参军,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466年)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子顼举兵响应,兵败,照在荆州为乱兵所杀。照才高人微,处于森严的门阀等级制度下,倍受压抑,一生不得志。擅长乐府,尤工于七言歌行,其诗骨气刚健,笔力遒劲,辞藻华丽,语言精炼。他既着意选字炼句与节拍之和谐,且能摆脱纤弱颓靡之影响,音节激昂铿锵,感情强烈奔放,杜甫誉为“俊逸鲍参军”,可当之无愧。代表作品有《代东门行》、《代放歌行》、《代东武赋》、《代出自蓟北行》、等。对我国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其风格与形式对李白、岑参等人都有很大影响。在南朝宋一代诗人中最为突出。亦能赋,所作《芜城赋》系当时著名之抒情小赋,极力对比刻写了广陵昔日之繁荣与今日之荒凉,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屠城暴行,风格新颖。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

鲍照414?—466

南朝宋杰出诗人。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出身寒微。因献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中书舍人。终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后死于乱军之中。工诗,长于乐府,尤善七言。今存诗二百余首,乐府诗几居其半,代表作有《拟行路难》、《代放歌行》、《代出自蓟北门行》、《代东武吟》、《拟古》等,或抨击门阀制度,抒其失志不平;或揭露官府贪暴,同情百姓不幸;或反映边塞生活,悯恤士卒辛苦;或抒发豪情壮志,宣扬爱国精神。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形象飞动,笔力遒健,句式错落有致,音节高亢铿锵,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对七言歌行体的形成发展贡献甚大,在后代诗人尤其是唐代诗人中颇多影响。亦善辞赋散文,《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是其名篇。前者写广陵战后荒凉,虽极夸张渲染,却无雕琢堆砌之弊;后者写景记游,瑰奇生动,历来被人称颂。有《鲍参军集》。

☚ 袁淑   汤惠休 ☛
鲍照

鲍照414? —466

字明远,其先世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移籍东海(郡治在今山东郯城),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家世贫贱,十五岁左右,废耕学文,有才思。约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以诗谒见江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被任用为临川王国侍郎。元嘉十七年,刘义庆改南兖州刺史,随任东还广陵。元嘉二十一年,解职归田。元嘉二十四年,扬州刺史始兴王刘濬引为侍郎。元嘉二十六年,刘濬为南徐、兖二州刺史,从至京口。元嘉三十年,刘濬作乱被杀,受其牵连,一度遭软禁。孝武帝孝建元年(454),起用为海虞令。孝建三年,入为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不久,出为秣陵令。大明二年(458),改永嘉令。大明五年,为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前军行参军、刑狱参军。明帝泰始二年(466)正月,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刘子顼举兵响应;八月,子勋兵败,子顼伏诛,荆州治中宋景等乘机掠城,照死于乱兵中,时约五十三岁。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所作诗、赋、骈文皆有名篇脍炙人口。其乐府诗艺术成就最高,能够兼取乐府民歌与汉魏古诗之长而别创新意,善于运用比兴和刻画,慷慨任气,磊落使才,抒写坎坷遭遇,抨击门阀制度,大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些乐府诗总的风格是刚健清新,加以在形式上也有开创性,如以七言为主而杂用五言,隔句用韵,一诗之中多次换韵等,它们对有唐一代诗风形成,特别是歌行体产生,均有着明显、广泛之影响。鲍照的其他五言诗也写得朴茂深秀,有异于六朝的绮靡纤巧,故历代诗评家赞誉有加,如梁钟嵘《诗品》称其“总四家(张协、张华、谢混、颜延之)而擅美,跨两代(晋、宋)而孤出”(卷中);唐杜甫《春日忆李白》以李白取法鲍照、庾信,有句云“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元陈绎曾《诗谱》则谓“六朝文气衰缓,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李、杜筋取此”。鲍照在南北朝诗人中,以其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确实高出同辈人一头地。有《鲍参军集》。事见南齐虞炎《鲍照集序》,《宋书》卷五一、《南史》卷一三《临川王刘道规传》附传。

☚ 刘义恭   鲍令晖 ☛

鲍照约414—466

唐人避武后嫌名,改为鲍昭,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南朝宋诗人。“元嘉体”的主要作家之一。与汤惠休并称“休鲍”。与南朝梁诗人江淹并称“江鲍”、与沈约并称“沈鲍”。与谢灵运并称“鲍谢”。家世贫贱,早年仕履不详。后献诗临川王刘义庆,擢为国侍郎。义庆卒,为始兴王刘濬侍郎。孝武帝初,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又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任照为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泰始元年晋安王举兵,反叛宋明帝,子顼响应。翌年兵败,照为乱兵所杀。原有文集十卷,文多散佚,后人辑有《鲍参军集》十卷,存诗二百多首、文三十余篇。
索引:鲍照、鲍昭,明远,参军。

鲍照

鲍照?—466

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初拜谒临川王刘义庆,未见知遇。后欲贡诗言志,人或止之,鲍照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默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刘义庆见而奇之,寻擢为国侍郎,甚为赏爱。当时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致,鲍照与袁淑、陆展、何长瑜等皆在其幕,并为文章之美。后迁秣陵令。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鲍照作《河清颂》美之,其序甚工。宋孝武帝以为中书舍人。孝武帝好为文章,自以为人莫能及。鲍照悟之,所作文章多鄙言累句,以取悦于帝。时人感谓鲍照才尽,实缘于此。大明元年(462),临海王刘子顼为荆州刺史,鲍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或杀前废帝自立,刘子顼与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反,子顼兵败被赐死,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出身寒素,“身地孤贱”没有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尽管才华出众,却不得重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其志。但他文学成就卓越,生前享有盛名,死后影响又大。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都以诗著称,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创作以乐府诗见长,主要抨击门阀士族制度,发抒深受压抑的愤懑,具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意义。《拟行路难》十八首是其代表作。诗歌语言质朴,感情强烈而奔放,辞藻华美,呈现出“遒丽”的风格。形式上颇多独创,往往五言、七言间杂而下,有时甚至夹杂九言,文气充沛贯注,音节抑扬顿挫,光气煜耀,活泼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南齐书·文学传论》说他“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庶几可以概括其艺术风格。钟嵘《诗品》把他列为中品,说他“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淑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评价甚高。但也批评他“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鲍照确有过于发露的毛病。
南朝齐永明年间,诗人虞言奉文惠太子之命编纂《鲍照文集》十卷。明人张溥辑有《鲍参军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较通行的有今人钱仲联的《鲍参军集注》。

☚ 谢庄   鲍令晖 ☛

鲍参军集/鲍参军集/鲍氏集/鲍照集校补/鲍参军集注/鲍参军集注

☚ 颜延年集   鲍参军集 ☛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诗人。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寒门,终生不得志。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行参军、前军刑狱参军等职,故世称“鲍参军”。有《鲍参军集》。
鲍照

鲍照?—466

南朝宋重要辞赋家、诗人。《宋书》、《南史》有传。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人。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424—453)中,黄河济水变清,当时以为美瑞,鲍照作《河清颂》。始谒刘义庆未被知用,欲献诗言志,有人劝止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勃然怒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南史》本传)于是献诗,刘义庆见而奇之,赐帛二十匹,任为国侍郎。宋孝武帝时,为秣陵令,迁中书舍人。孝武帝爱好文章,自谓人莫能及。鲍照悟其旨,为文章故意多鄙言累句,人皆谓鲍照才尽,实不然也。临海王子顼任荆州刺史,鲍照随往任前军参军,掌书记。子顼败,被乱兵所杀。他不仅是很为重要的辞赋家,又是著名的诗人。今存辞赋10篇,主要是抒情和咏物两类。抒情赋有《芜城赋》、《游思赋》、《伤逝赋》、《观漏赋》。《芜城赋》是他的代表作。其抒情沉郁慷慨,充满着对兴衰不定、人生无常的哀叹。咏物赋有《芙蓉赋》、《园葵赋》、《舞鹤赋》、《野鹅赋》。写物则多寓“才秀人微”的不幸身世。如写芙蓉的“徒爱存而赏没”、舞鹤的“掩云罗而见羁”等,正是鲍照仕途失意的写照。他的辞赋讲求骈偶、用典,对南朝骈文的成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鲍照今存有诗近230首,乐府诗、尤其是《拟行路难》18首最为知名,极大地推动了七言古诗的发展。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鲍参军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鲍参军集注》行世。

☚ 锜华   廉品 ☛
鲍照

鲍照?—466

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临川王卒,为始兴王刘浚侍郎。在刘浚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或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或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胸怀大志颇有才能,但在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他备受压抑,终不得用。然而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他善于运用乐府民歌抒发心中愤懑不平之气,故其诗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与流俗迥异的风貌。《拟行路难》18首是其杰出的代表作。除这一组诗外,其《代放歌行》、《代出自蓟北门行》、《代东武吟》、《拟古·束薪幽篁里》等也较著名。鲍照擅长乐府,尤工七言歌行,其诗气势雄肆奔放,感情充沛,语言遒劲,音节激越,风格俊逸挺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旧时称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为“元嘉三大家”。其实,鲍照的成就远远超过颜谢。他是南北朝时代最杰出的诗人,是七言诗酝酿时期的唯一大家,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他的诗,对李白、高适、岑参等有很大影响。
在南朝赋坛上,鲍照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自晋宋之际而至齐梁,他是辞赋发展史上的一个过渡人物。他的抒情赋往往于深沉的惆怅之中流荡着一股慷慨之气,如《观漏赋》、《游思赋》、《伤逝赋》等都是如此。代表作《芜城赋》不但在艺术技巧方面算是一篇杰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在六朝抒情小赋中也是很突出的。

☚ 谢惠连   谢庄 ☛

鲍照

南朝文学家。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人。约414年生,466年卒。现存诗200多首,其中乐府诗80多首。擅长乐府和七言诗。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此外,尚有辞赋和文30多篇。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

048 鲍照414? —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人。出身寒微。曾为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琐前军参军,子琐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其诗反映了庶族地主对当时士族专权政治现状的不满。长于乐府,尤善于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也擅赋及骈文。所作乐府《拟行路难》十九首(一作十八首)以及《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都较有名,有《鲍参军集》。

☚ 谢灵运   沈约 ☛
鲍照

鲍照?—466BaoZhao

南朝文学家。字明远。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人。出身寒微,20多岁时谒见临川王刘义庆,以诗获赏识,被任为国侍郎。此后又任过秣陵令、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等小官。因子顼谋反,鲍照为乱兵所害。
诗歌成就较高。尤以“文甚遒丽”的古乐府著称,代表作是《拟行路难》18首。这组诗并非一时一地所作,内容丰富。如第4首(“泻水置平地”)和第6首(“对案不能食”),抒发了寒士在仕途上受人压抑的悲愤,表现出他孤直耿介的性格,感情强烈,激动人心。还有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等内容的诗。在形式上采用七言、杂言诗体,用韵富于变化,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五言乐府诗也有名作。《代出自蓟北门行》抒发边塞将士“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的英雄气概,并勾画出“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的边塞战场景色,用字奇险,为后人模仿。《代东武吟》以写实手法,代老兵倾诉穷老还家的苦况,继承了汉魏乐府诗的传统。
其《芜城赋》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借描写广陵的昔盛今衰,感慨世事的变迁。运用夸张的辞藻,刻画铺写广陵城残破景象,颇具艺术功力。《登大雷岸与妹书》以写景见长,辞藻绚丽,是脍炙人口的骈文佳作。
明张溥辑有《鲍参军集》,今人钱仲联有《鲍参军集注》。

☚ 谢灵运   沈约 ☛
鲍照

鲍照414?—466

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南朝宋文学家。他出身寒微,胸怀壮志,但受到门阀制度的限制,一生很不得意。曾任秣陵令、永嘉令、中书舍人、参军等小官。他擅长写作七言诗,能吸收民歌的菁华,形象鲜明,情感充沛,语言劲健。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有八十多首为乐府诗。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思想内容丰富深刻,感情强烈奔放,音节激昂顿挫,富于变化。鲍照在诗歌形式上大胆采用七言、杂言诗体,用韵富于变化,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榜样,开拓了宽广的道路。自他以后,七言体就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明张溥辑有《鲍参军集》。

☚ 谢灵运   沈约 ☛
鲍照

鲍照?—466Baozhao

南朝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久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家世寒素。他曾献诗谒见临川王刘义庆,被任用为国侍郎。后又出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孝武帝大明五年,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鲍照为其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刘子顼起兵反对宋明帝刘或杀前废帝自立,兵败,鲍照死于乱军之中。鲍照是一个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学家,诗歌成就尤为突出。其诗以乐府诗为最多、最有特色,《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18首等为代表作。这些诗不作于一时,内容较为广泛。有的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和徭役逼迫下的痛苦生活,有的抒发了自己报效国家的热烈愿望和壮志;有的表现了对世族门阀制度的无情揭露与愤怒抗议,充满着愤世嫉俗和怀才不遇之情。当然,也有及时行乐、消极感伤之情的流露。鲍照的诗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而又有发展。内容广泛,极富现实性和斗争性;感情慷慨奔放,音调激昂顿挫,语言新奇警策,风格豪迈俊逸。从形式上,其五言诗多有佳作,而其七言诗更有特色。其七言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五言句,并且一变前人七言诗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诗发展的基本格局,对中国七言诗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鲍照在辞赋和骈文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其赋作以《芜城赋》最负盛名,是南朝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精彩的景物描绘,鲜明的今昔对比,感情强烈,辞藻华美,向为人们称道。其骈体文也颇多佳作,《登大雷岸与妹书》、《瓜步山楬文》等广为传诵。明张溥辑有《鲍参军集》。今人钱仲联有《鲍参军集注》,可供参阅。

☚ 诸葛亮   江淹 ☛
鲍照

鲍照约414~466

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人,南朝宋文学家。
鲍照出身寒微,生活贫困。因为诗写得好,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提拔为国侍郎,后升为秣陵令。宋文帝喜好文学,鲍照经常写些投其所好的文章,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来又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世人称为鲍参军。子顼谋反失败,鲍照被乱兵杀死。
鲍照因为出身寒微,经历了很多生活上的磨难,对社会的认识比他同时期的其他文人深刻,因此,在诗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其他作家。他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乐府歌辞,词藻华美,格调高昂,笔力遒劲,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拟行路难》、《咏史》、《代放歌行》等。另外,《芜城赋》和《登大雷岸与妹书》是两篇有名的抒情小赋,语言奇警有力,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切充沛,广为后人传诵。现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妹妹鲍令晖也很会写诗,《玉台新咏》中选录了她的作品。

☚ 谢灵运   颜之推 ☛

鲍照约414—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人。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子顼谋反赐死,照为乱兵所害。他出身寒微,受士族压抑,诗多反映对政治现状的不满与愤懑。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拟行路难》19首(一作18首)较有名。骈文《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亦为名篇。有《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鲍参军集注

☚ 刘子集校   鲍参军集 ☛

鲍照

鲍照?——466

南朝文学家。字明远。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人。出身寒微。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为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逝世,他随之失职。后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等职,入临海王刘子顼幕,任刑狱参军,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一生沉沦下僚而不得志,但他的诗文俱佳,在当时即颇负盛名。其诗风格俊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的文基本上属于骈体范畴,但在声律方面不象后来的骈文那样严格,文中又时有抒情、议论的散句,如《登大雷岸与妹书》,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骈、散之长,堪称佳构。著有《鲍参军集》。

☚ 王微   谢庄 ☛

河清献颂/为文自晦

☚ 文比张华   河清献颂 ☛
鲍照

鲍照约414~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出身寒微,曾以献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擢为国侍郎。后任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等职。因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起兵反宋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所作多散佚,今存诗200余首,乐府居多。后世以其与谢灵运合称“鲍谢”。《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作,内容或写仕途坎坷,或写征人艰辛,或写弃妇愁怨,对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深沉的愤激。鲍照的这些七言诗,语言刚劲,音节激越,具有奔放俊逸的风格,标志着文人七言诗的新水平,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李白、高适、岑参等人都受其影响。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也历来为人称道。

☚ 谢灵运   沈约 ☛
鲍照

鲍照421—465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唐人避武后讳,改照为昭。苍山县南人。出身寒微,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卓著。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谢、颜、鲍。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人称其为鲍参军。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其诗反映了庶族地主对当时士族专权的政治现状的不满情绪。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杜甫有诗云:“俊逸鲍参军。”他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大诗人李白、岑参等均受其影响。除诗歌创作外,还擅赋及骈文。所作乐府《拟行路难》19首以及《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具有“文其遒丽”的特点,气势恢宏,文辞华丽,精于炼词造意。沈德潜《古诗源》称其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照著诗赋杂文10卷传于世,有《鲍参军集》。鲍照集的注释,开始于清人钱振伦,近人黄节又在钱注的基础上作了补注,称为《鲍参军诗注》。今人钱钟联有《鲍参军集注》,附《鲍照年表》。

☚ 蜉蝣   鲍令晖 ☛

鲍照about 414~466Bao Zhao

man of letters of So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orks:Rhapsody of Wu City,Letter to My Sister When Landing Dalei,etc.

鲍照约414—466

南朝宋杰出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寒微。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他在荆州被乱军所杀。工诗,长于乐府,辞藻华美,骨力强劲。《拟行路难》十八首,抒发贫士愤激,风格清俊飘逸, 奇特瑰丽、音节错综,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则纯用比兴。七言乐府,对唐诗人李白、岑参颇有影响。文、赋如《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 皆为名篇。著有《鲍参军集》。

鲍照约414—466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原籍上党(治今山西长治东北),流寓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家世寒微。历官王国侍郎、秣陵令、中书通事舍人、临海王记室参军等。在宋皇族内乱中被杀。现存诗作二百余首,擅长乐府,继承了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反映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对人民的苦难表示同情。其七言诗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今有《鲍参军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