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远游》作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远游》作者

《远游》作者

关于《远游》作者,从汉代至明代,没有异议,如王逸、刘勰、朱熹、晁补之、王应麟、汪瑗、胡应麟、陆时雍、张溥等人,均认为屈原作。至清代出现两大阵营对垒,王夫之、刘献庭、王邦采、蒋骥、胡文英、夏大霖仍认为屈原作,但胡濬源《楚辞新注求确·凡例》提出疑问:“屈子一书,虽及周流四荒,乘云上天,皆设想寓言,并无一句说神仙事。”“《远游》一篇,杂引王乔、赤松且及秦始皇时之方士韩众,则明系汉人所作。可知旧列为原作,非是。”后有吴汝纶壮其说,其《〈古文辞类纂〉评点》云:“此篇殆后人仿《大人赋》托为之,其文体格平缓,不类屈子”,“若夫神仙修炼之说、服丹度世之恉,起于燕齐方士,而盛于汉武之代。屈子何由预闻之?”近代学者廖平《楚词讲义》认为,《远游》与司马相如《大人赋》如出一手,大同小异。其弟子胡适《读〈楚辞〉》进一步提出:“《远游》是模仿《离骚》做的”,“《远游》全是晚出的仿作”,从而认为《远游》的作者为汉人(《胡适文存》)。胡氏之说,又有两位学者申说支持。陆侃如在《读〈读《楚辞》〉》中说:“胡适之定《大招》、《远游》为后人伪托,是与我不约而同的。”(1922年第四期《努力周报》)又在《屈原评传》中强调,《远游》大约是一个无名氏伪托的,理由是:1.所举人名大都为屈原时所无,如韩众;2.表现的思想与别篇不一致,屈原是悲观的,《远游》是乐观的;屈原是入世的,《远游》是出世的;3.《远游》有抄袭《大人赋》之处,如结构、词句。另一位是胡小石,作《<远游>疏证》,认为《远游》十之五、六皆离合《离骚》文句而成,“其余则或采之《九歌》、《天问》、《九章》、《大人赋》、《七谏》、《哀时命》、《山海经》及老、庄、淮南诸书。又其词旨诙诡,多涉神仙。疑伪托当出汉武之世。”(《金陵光》十五卷一期)由于胡适、陆侃如之说受到学界的反对,有人替屈原伸冤,但又有两位著名楚辞专家声援胡、陆之说。游国恩《楚辞概论》认为《远游》为西汉人伪托,理由是:1.《远游》抄袭《离骚》、《大人赋》的辞句很多;2.《远游》所表现的虚静、无为、得一、自然、无为之先、此德之门、载营魄等黄老之学到汉代才大盛起来,屈原在那时决不会有此思想”(需要说明的是,游氏在其后来所写的《屈原》、《屈原作品介绍》等著作中已改从屈作说)。郭沫若《屈原研究》又发挥陆侃如、游国恩说而提出:“《远游》整抄《离骚》和司马相如《大人赋》的地方太多,而结构与《大人赋》亦相同”,所以“疑心就是《大人赋》的初稿”。由于胡濬源、吴汝纶、廖平、胡适、陆侃如、胡小石、游国恩、郭沫若等学者对《远游》作者的一系列怀疑、否定,一下子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热点。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仍坚持“屈作说”,对“非屈作说”予以全面驳斥,并从多方面完善“屈原所作说”。梁启超首先矫枉过正,不仅定为屈作,而且认为是“屈原宇宙观人生观的全部表现。”(《屈原研究》)而坚决维护屈作说又有理有节的是姜亮夫、陈子展、汤炳正三位楚辞专家。姜亮夫早在《屈原赋校注》中就对非屈作说逐条驳斥,并讥之为“浅妄之说”,后有其女姜昆武夫妇所撰《远游真伪辨——屈赋思想、语言与远游》,通过推敲《远游》产生的社会思想,剖析《远游》的思想内涵及表现手法,比较《远游》与屈赋的文风相同以及语法音韵使用的内在规律,断定《远游》为屈原所作。姜亮夫亲加按语,认为此文将“世人轻率的理论彻底推翻”,“此案可定”(1981年第三期《文学遗产》)。姜亮夫还在《楚辞今绎讲录》中提出:“《离骚》和《远游》是从同一个思想根源发生的两个不同的支流”,“《离骚》,我们应把它看成是《远游》的初形,而《远游》则成了《离骚》的极则。”除此而外,姜氏还在其《屈原赋今译》、《屈原与楚辞》、《楚辞通故》中反复阐说,不惮辞费。陈子展《楚辞<远游>试解》力驳郭沫若等否定说,认为《远游》“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之“高阳”与《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之“高阳”为同一口吻,这是《远游》确为屈原所作的一个坚强内证;而两汉楚辞作家如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王逸等仿作的“楚辞”几乎无一不曾受到《远游》的影响,则为《远游》确系屈原所作的旁证(1962年第六期《文史哲》)。陈子展还在《楚辞直解》中收录此篇,并推演其说。汤炳正《论〈史记〉屈、贾合传》充分论述屈原具有儒、法、道、名四家的思想特征,从学派思想与《远游》之传授渊源论定《远游》为屈原所作;其《〈楚辞〉成书之探索》又从古本篇次、《楚辞》纂辑过程考定《远游》为屈原所 (见《屈赋新探》)。其《楚辞类稿》又论定司马相如《大人赋》、《淮南子》因袭《远游》,乃时代风尚;《远游》“羡韩众之得一”之“韩众”宜为《列仙传》所叙古代仙人“韩终”,“众”、“终”音同而误。此外,维护“屈作说”尚有多人,而较有影响的为郝志达,写有系列论文三篇:《论屈原〈远游〉的出世思想》(1985年第二期《天津师专学报》)、《谈〈楚辞·远游〉论争中的几个问题》(1987年第四期《河北大学学报》)、《〈远游〉与〈大人赋〉之比较》(见《楚辞研究》),共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追本溯源、梳理分类、推求实质、微观比较、引庄释屈、整体品味。他认为,《远游》深受庄学中的神仙思想影响,但屈原只是把道家那种纯属玄理的探求化为抒发自身情怨的“因子”,所以又带有诗人灵魂深处思想交战的个性特色;《远游》的出世思想乃是屈原愤世的折光反映,是屈子“上下求索”心灵痛苦斗争的必然。

☚ 【七画】   《旱云赋》主旨 ☛
000041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