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司隶歌东汉民歌。据《汉书·鲍宣传》记载,鲍宣,字子都,西汉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好学明经,刚直不阿,汉哀帝刘欣在位时由大司空何武荐为谏大夫,迁豫州(辖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牧,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切中时弊。新王莽时被迫自杀。又据《后汉书·鲍永鲍昱传》记载,鲍宣之子鲍永,字君长,为人有勇略,尚节操,东汉初官拜鲁郡(治所在今山东曲阜)太守,平暴安民,政绩显著。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征为司隶校尉,严于执法,虽王公贵戚亦按律处置,“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鲍永之子鲍昱,字文泉,“少传文学”,谋略胆识,乃如父祖。曾任地方官,“政化仁爱,境内清静”,由是光武帝建武中之元年(56)亦拜为司隶校尉。鲍氏祖孙三代,任同一官职而皆有令誉。所以魏晋时人作《列异传》中记载说鲍氏“三世皆为司隶,而乘一骢马”,京城洛阳百姓歌唱道:“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歌虽简短,但十分生动地表达出当时人们对鲍氏祖孙风范的称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