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这是高适在客中送朋友远去的赠别诗。诗中有浓烈的感情,也有时代特有的昂扬的男儿气概。

诗一开始就把行人与送别人的境况写明了。李侍御要远赴安西,即将跨马出行,足可为一“行子”。然而为李侍御送行的高适,却乃是客中送客。王勃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用来说明此处送别,也是极为精当的,但这已是被公认的写法,不能重复了。高适则用“飞蓬”比喻自己,恰切地表明了分手时的双方处境。高适在此虽然是客中送客,但他比起赴安西的朋友,毕竟还是近客送远客,而他的“金鞭指铁骢”,正显示了李侍御的此次远行特点。他要到西北前线去觅取功名,那里不是安乐温柔的处所,只要看看朋友所骑的身披铁甲的战马,就可以想象未来的情景了。高适有在边塞生活的具体经历,他对于李侍御此去安西,心中想了很多,如象那里地域辽远,景物荒凉,征战艰险,归来不易,等等,但是这些话题,在此时此刻,双方都不愿触及,虽然彼此心中都是非常明白的。所以饯别席上的一对朋友,尽管都积极地谈着功名的追求,但是连连对饮的杯中,却不知盛装着多少未言的心事,高适特别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每劝朋友更尽一杯酒的时候,他就感到是在表露着一分心事。王维送别元二使安西,在客舍中是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语言相劝多饮,那是深情有声地送别对饮;这里把未有明言的心事注入杯中,深情而无声地对饮,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的悲欢离合皆莫能免,有作为的人总是审时度势,正确积极地对待这些情况。在此写诗送别的高适,他显示了深情却不颓然的态度,抒发了进取有为的英雄襟抱。所以高适对于朋友的远去虽然非常惜别,也有很多未有说出的话,但他能以报国精神振作别情,一扫惆怅情调,而变得昂扬挺拔,给人以鼓舞之志。“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这里功名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并不是利己的出路,而是远去为国家之干城,阻塞敌寇的进犯,所以此别虽然是一去遥远的燕支山外,一在太白山东的长安,但也不必为此伤情,他提醒朋友:腰中的宝刀满系着壮心远志,日后要看它有多少雄风威力了。唐人送别诗中写歧路分手时悲不胜悲者很多,写难舍难分者很多,写别后不忘者很多,写后会有期者很多,写嘱语旷达者很多,并且多有名篇名句,但写“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者,唯高适一人而已!


精品唐诗之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草惆怅,看取宝刀雄。

高适今存诗四十余首,其十之七八为送别之作,而这首送别诗却写得别具一格,于壮词之中含寓别离惆怅苍凉之意,在他的五言律诗之中可算精品,被誉之为“盛唐五言律第一”。

作者所送的李侍御,生平不详;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境内; “虏障”,敌军的堡垒; “燕支”,山名,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这里代指安西; “秦城”,指长安; “太白”,秦岭最高峰。首联二句紧扣题意,写明李侍御即将跨马远行。颔联接前联送别之意,鼓励友人万里求取功名而又流露出惜别依依的心情: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一开一阖,极富抑扬顿挫之妙。这一联是全诗的核心所在,其他后二联均由此二句展开,因而极受历代名家好评,遂成为千古送别名句。周珽说这二句诗“不事刻画,精悍奇特”,“一篇大旨,全在此二语”。“五六句顶‘功名万里外’言,末联顶‘心事一杯中一言,见赴远志气,不可以离别自阻其雄焉。”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黄叔灿则说: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读之令人魂断。”他赞扬这首诗“有豪气” (《唐诗笺注》。胡应麟将此二句与李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相提并论,说二者“甚类”,并认为李句“超逸入神”,而高句却“浑厚易到”(《诗薮》)。综观全诗,作者以意驱象,既有“行子”、“飞蓬’、“金鞭”、“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燕支” (安西)、“秦城” (长安)的广袤万里的空间展示,豪壮之情流贯于字里行间,读之给人以神采飞动,如长空击鼓之感,令人感奋,使人鼓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