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叔嗣1501—1537明诗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山西左参政,善断疑狱。迁至湖广按察使,卒于任所,年仅三十七。他虽受到同邑李梦阳的赏识,但并不实行其复古理论,为诗清新婉约,很受时人赞赏。有人认为他的诗有韦应物的冲淡,张九龄的沉雄,王维、孟浩然的清适,高适、岑参的悲壮。甚至有人推崇他的诗为“本朝第一”。有《苏门集》。 高叔嗣 高叔嗣1501—1537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嘉靖进士,授工部营缮主事,改吏部稽勋,历员外郎中,告归。三年,仍起前官,出为山西参攻,升湖广按察使。少受知于李梦阳,而诗风迥别。不事摹拟,以清新婉约为宗。极为王世贞、钱谦益推重。有《苏门集》。 ☚ 黄峨 李开先 ☛ 高叔嗣 高叔嗣1501—1537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有才华,年十六作《申情赋》几万言,见者惊异。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谢病归。再出为山西左参政,迁湖广按察使。卒年仅三十七岁。其诗主要为自己高材遭忌、身染多病、客居他乡、友朋贬谪而嗟叹悲歌。诗中感慨“世情堪叹息,身计任蹉跎”(《简子阳廷评》);抱憾“俱为轩冕误”,“忧馀有多言”(《简袁永之狱中》)。因其多病,其抒写的情怀就更为凄楚。叔嗣常年在外,每有沦落之感,如:“我生岂断梗,逐年任飘沦”(《量移湖南用文谷韵》)。对友朋贬谪,也多发悲叹之辞。总之,其诗多悲吟、哀歌。但风格淡雅清旷。其风格形成,有一个过程。其少时受知于李梦阳,但并未宗主其诗风。他认为“本非所长,而强力慕之,度必取讪于众”(《读书园稿自叙》)。他既是一位抒发主观情思的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上睹日月之易迈,下悼齿发之将衰”(《考功稿》)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情思的方式,这是他要走与李梦阳相异道路的内在因素。其诗中较好作品,能做到表面淡雅,中自丰腴,情韵也较深长。当时论者称其诗为“本朝第一”,未免过誉。但其所表达的悲叹情思往往是封建社会许多知识官僚所会遭遇到的,因而能引起共鸣,受到推崇。著有《苏门集》八卷。其生平见《明史》卷二八七、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 文嘉 袁袠 ☛ 高叔嗣1501—1537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明代诗人。嘉靖二年进士,历吏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使。著有《苏门集》八卷。 索引:高叔嗣,子业,苏门山人。 高叔嗣1501~1537Gao Shusi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 高叔嗣1501—1537明诗人。字子业。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嘉靖进士。历吏部主事。累官湖南按察使。初学李梦阳,与马理、王道为友。诗清新婉约。著有《苏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