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驼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驼铃1936—

祖籍福建晋江,生于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华人小说家。现任马来西亚马华作协理事兼翻译部主任等职。著有小说集《家福》、《可可园里的黄昏》、《无弦琴及其它》,诗集《吉打的人家》等。
原名:彭龙飞
笔名:驼铃、老龙、看山、胡笳、李菲、皮阳秋

驼铃

驼铃

中篇小说。佳峻著。载《民族文学》1982年第9期。张家口的张金锁和苏尼特草原牧民扎木苏是好朋友。张金锁把女儿张心慧送给扎木苏养育,扎木苏待她比自己的女儿还亲。“文化大革命”中,张心慧又下乡来到苏尼特草原,仍住在扎木苏家,扎木苏教会她放牧骆驼,又帮助她到骆背商店工作。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帮张心慧办好了回城手续。但张心慧觉得她是一棵小草,要永远生长在草原上。小说歌颂了汉蒙人民的友谊,赞扬了汉族青年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相见时难 ☛

《驼铃》

《驼铃》

王亚凡



每次晚上工作回来,

都已是夜深人静;

躺在温暖的窑洞里,

听惯山下叮咚的驼铃……



不是我们睡得晚,

运盐队总是不明起程;

他们放声高唱信天游之歌,

像要唤醒河山和他同唱黎明。



歌声、铃声、流水声,

伴奏着塞外的风声;

每晚我都被驼铃带走,

重温三边道上青山万重。



三边道上青山万重,

运盐队总是摇响驼铃;

驼铃送走几回黄昏,

又迎来多少次欢乐的黎明。



在那荒无人烟的山脚下,

这些经济战线上的英雄,

点起露营的野火,

晚上,星天就是帐篷。



我问队长需要多大的毅力,

才能走完这漫长的路程;

他笑着说,你只管听驼铃:

“当年我就这样跟老刘东征!”*



三边道上青山万重,

运盐队总是摇响驼铃;

无数个山野的日夜,

边区的驼铃不停地叮咚叮咚……



【注释】 老刘: 指刘志丹。

【赏析】 在描写解放区军民战斗生活的诗歌中,王亚凡的《驼铃》是别具特色的一首。诗人选取了边区生活的一个独特视角,着力描绘边区运盐队的驼铃声,歌颂了边区人民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夜深人静,山下传来叮咚的驼铃,“不是我们睡得晚,运盐队总是不明起程”,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把我们带入了诗人描绘的境界,展示出了边区人民战斗的生活风采。“他们放声高唱信天游之歌,像要唤醒河山和他同唱黎明。”明朗乐观的音调真实准确地道出了边区人民对待生活的积极精神。这激动人心的驼铃声把诗人的思绪带走,跟随着驼铃一同去“重温三边道上青山万重。”驼铃叮咚,叩动诗人与人民息息相通的心弦,他尽情地用自己的诗笔赞颂边区经济战线上的英雄,他们用驼铃送走的黄昏那样迷人,用驼铃唤醒的黎明充满欢乐和希望。运盐队员坚实的脚印留在荒无人烟的小路上。“我问队长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走完这漫长的路程,他笑着说: 你只管听驼铃: ‘当年我就这样跟老刘东征!’”诗人在这里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这山间不停摇响的叮咚的驼铃声就像战场上的枪声一样,这是在为人民的自由解放战斗、拼杀。诗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满怀激情地歌颂充溢着欢乐,在黎明时分预示着光明的驼铃声的。

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描写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是摆在当时文艺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在当时浩如烟海的这类诗作之中艺术水准较高的并不多见,而《驼铃》一诗则是一个例外。在新格律诗与解放区的新生活结合方面,《驼铃》一诗确有过人之处。全诗共七节,严格按照现代格律诗的一般规范写成,节奏鲜明,韵脚齐整,一唱三叹,诗情盎然。前后呼应之中让人感到全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驼铃

驼铃

双月刊。甘肃省群众艺术馆主办, 1979年7月创刊。原名 《群众文化》, 双月刊, 1980年7月改名 《陇苗》, 1981年改为月刊,1987年改名 《驼铃》,1989年改为双月刊。16开本,主要栏目有时代的报告、陇上物华、西部传奇、文学园地、文艺辅导、甘肃风光、民族风情以及文化馆站之窗、艺海拾贝、漫画之页等。1983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表彰, 1990年荣获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国大众文学事业贡献奖。

☚ 飞天   阳关 ☛
000040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