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赫

马赫1838-1916Mahe,Ernst Mach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物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生于奥地利,死于德国。186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过数学教授、物理学教授、布拉格大学校长、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和奥地利贵族院议员。马赫在哲学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物体、世界不过是色、声、味等感觉“要素”的复合,这种“要素”是一种既不属于物理的,也不属于心理的“中立的东西”,并以此来克服所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建立超越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上的“经验批判主义”。实际上这种“要素说”不过是英国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翻版。马赫主义哲学曾是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用来掩盖、调和阶级矛盾,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曾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此外,马赫在力学、声学和光学上都曾取得过很大的成就。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感觉的分析》、《认识与谬误》、《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等。

☚ 哲学笔记   阿芬那留斯 ☛

马赫1838—1916Ernst Mach

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在物理学上,曾致力于声学、力学和物理史方面的研究,首次摄得超声子弹引起的压缩激震波锥面的照片,并推得锥角和超声速倍数的关系,提出了用以计量气流的“马赫数”。哲学上,首先关心的是科学方法论问题。强调科学是依据“经济原则”对感觉经验加以整理的结果,凡是不能化为感觉经验对象的物理理论都应被看作形而上学而加以抛弃。提出“世界要素论”,断言世界是由感觉和要素所构成,而感觉和要素是“中立的”。主张把“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完全平行的原理”作为感觉分析的指导原理,并试图用“数学函数”概念取代“原因”概念,以解决因果性与目的论之间的对立。其物理学思想对爱因斯坦和海森堡等人多有启发,而他的哲学则成了维也纳学派的直接渊源之一。主要著作有《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念》、《感觉的分析》、《认识和谬误》。

马赫

马赫1838—1916

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主义创始人。出生于捷克,对数学、物理学有重要贡献,曾任维也纳大学数学教授、物理学教授,哲学教授和校长。主张经验批判主义的主观唯心论哲学,要对经验进行批判或清洗,获得纯粹的经验,即不带唯物或唯心主义倾向的“中立” 的经验,这就是色、声、压力、时空等的感觉或“要素”。物是感觉或要素的复合,要素分为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但归根结底是主观感觉,不能看作是不依赖感觉而独立存在的东西。提出 “思维经济原理”,认为物理学中的概念只是简便的假说或符号工具。主要哲学著作有《感觉的分析》、《认识和谬误》等。

☚ 狄尔泰   柯亨 ☛
马赫

马赫1838—1916Mach,Ernst

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主义的创始人。出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斯洛伐克)。早年就学于维也纳大学,22岁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864年任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曾兼任该校校长。1895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主持“归纳科学的历史与理论”讲座。1901年任奥地利贵族院议员。1913年迁居德国。
马赫在哲学上继承了英国哲学家贝克莱、休谟的主观经验主义和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试图克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物对立的“二元论”,主张宇宙统一于中性的感觉要素。他认为客观规律是人们心理的产物,只是对人们生活有用的假设;科学应该是遵循“思维经济原则”,对感觉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描述。这些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曾受到列宁的严厉批判。
马赫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在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有卓越贡献。他是最早对牛顿的古典物理学提出异议的科学家之一,对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有过积极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1883)、 《感觉的分析》 (1886)、 《认识与谬误》(1905)。

☚ 马赫主义   阿芬那留斯 ☛
马赫

马赫1838—1916Ernst Mach

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心理学家,知觉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思想的奠基者。生于摩拉维亚的切里茨-图拉斯。1860年获维也纳大学物理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864—1867年任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1895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1880年任校长。1910年退休。在机械学、热学、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就。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 (1) 认为感觉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2) 知觉心理学研究,内容包括视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身体旋转知觉。1868年经实验发现在明度对比情境下会产生一种错觉现象,即马赫带。主要著作有《感觉的分析》(1886年)、《认识与谬误》(1905年)、《物理光学原理》(1912年)。

☚ 龙勃罗梭   布伦坦诺 ☛
000008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