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茂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茂元1918—1989

安徽桐城人
先后任教于南京市师范学校、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著有《楚辞选》、《古诗十九首探索》、《唐诗选》等。
号:懋园

马茂元

我心目中的马茂元先生
马茂元(1918— )
赵昌平
张德龙主编
文学遗产1990年3期
上海高等教育系统教授录第82页
马茂元

马茂元1918—1990

字懋园。安徽桐城人。祖父马其昶是晚清著名学者。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立专修学校后,任教于安徽桐城中学,省立中学等,解放后在上海师范学院等院校任副教授、教授。
马茂元在古诗方面的论著有:
《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是建国后较为流行的《楚辞》注本,被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所选的篇目有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招魂》,难以确定其作者的《卜居》、《渔父》,以及宋玉的《九辩》,贾谊的《吊屈原赋》和淮南王刘安的《招隐士》。其注释“一是解决文字上的声音训诂问题,扫除阅读的障碍;二是阐明作品的内涵,它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是通过词的用法,句的结构的分析,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到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注释之外,每篇前有解题,后有“综论全篇内容及形式”的说明。(以上引文见《序言》)在采取时人或前人成说时,一般以一说为主,对有些流传广,影响大,而作者认为不妥的说法,则加以辨证。有时对所采用的成说作大量的阐发和论证,使这一说法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而在这些过程中,作者有时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楚辞》与民间文学的关系等。因为此书的对象是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所以注释比较详细,注文尤重文义的阐发和文气的贯通,对含义较复杂的文句,还作适当的串讲,篇幅较长的作品,分段解说,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分析入微。这些都构成了《楚辞选》明显的特点。
《楚辞选》序言共分六个部分,全面论述了作者对《楚辞》的看法,如《楚辞》与民间文学的关系问题,屈原的思想特征,屈原以后的《楚辞》和“拟楚辞”的作家和作品;“比兴”手法在《楚辞》中的运用和发展等。
马茂元的另一部著作是《古诗十九首初探》(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时名为《古诗十九首探索》)。它是作者“1956年春用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写出来的”一部《古诗十九首》的注解本。关于本书的体例,作者在《前言》中谈到四点:一,结合上下文来注解字词;二,对句子的解释是先释词,后释句,并对词的变化和性质,句的结构与组织,以及它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都作了必要的阐述;三,解释典故的性质和出处;四.对一些问题加以必要的考证。另外,在每一首诗的注释后还附有说明,主要是对“诗的思想和形象的分析,以及一些是资参考的资料”,“它是注释的综合和引申”。在《前言》中,马茂元全面论述了《古诗十九首》的特征,它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以及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马茂元认为,和乐府诗相比较,《古诗十九首》具有三个特征:即,抒情性,文人创作和篇幅长短相近。在分析了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的种种说法之后,马茂元指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仕途失意的不知名姓的学人士子。所产生的时代大约为建安以前东汉末期。马茂元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它标志着中国诗歌由民间文学向文人创作的过渡;第二,标志着抒情诗的独立和发展,开始了“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文学的前奏;第三,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预示着五言诗黄金时代的建安文学的到来。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马茂元批评了传统上的“比兴说”,指出它的内容不外乎“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而且,“思妇之辞”不过是游子的虚拟。《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三: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二,高度的形象性;三,高度的语言技巧。
除上述两部书外,马茂元还主编了大型丛书《楚辞研究集成》,广泛搜集国内外《楚辞》研究资料,给《楚辞》研究者提供了大量信息,这也是马茂元的一大贡献。

☚ 陆侃如   杨公骥 ☛

马茂元

1918年生,字懋园,安徽桐城县人。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为上海师大中文系教授。有关唐诗论著有《唐诗选》、《唐诗三百首新编》(合著)、《晚照楼论文集》等。
马茂元的唐诗研究领域甚广。他除了编选唐诗之外,还从思想上和艺术上对唐代诗人进行了精深的研究。他认为杜甫之所以伟大,“在于创造性地继承了《诗经》以来优良的诗歌传统,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创作经验,扩大和加深了诗歌的内涵,把诗歌和现实的关系联系得更为密切。”(《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在艺术形式上“最能见出杜诗独创性的,应该是他的律诗,特别是七言律诗。”“唐代的七言律诗,到了杜甫,境界始大,感慨始深,而在杜甫来说,入蜀以后,才是他七律的全盛时期。”(《论杜甫和唐代的七言律诗》)马茂元对李商隐的政治诗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认为:“把政治上的感触和生活上的抒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通过日常生活的歌咏而表现出自己对现实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肯定或批判,这是李商隐的大量政治诗的主要内容。”另外,他诗歌中还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感伤情绪。”(《李商隐和他的政治诗》)他对李商隐诗用典的艺术也极为赞赏,认为“商隐诗中的用典,在组织结构的严密性上是突过前人的。”“这些典故经诗人恰当安排,立刻系统化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我们看到的不是片断拼凑的七宝楼台,而是思维织成的天机云锦。”(《玉溪生诗中的用典》)他的《唐诗选·前言》是一篇简要而较为系统的唐诗总论,文中总结了唐诗繁荣的原因及盛唐诗人的艺术风格,对唐代主要的诗人及其作品也有所评价,如他论元白诗风的异同:“元白长于叙事,词意详赡,引人入胜。元稹有时喜欢从峭折中见情致,但往往不免意晦而音碎;白居易则一味平坦顺肆,声律婉和,最能感染读者,但有时不免失之于繁,失之于易。”而对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则将他们放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分析他们对前代文学的师承关系,论述颇为精彩。

马茂元

马茂元1918~1989

又名懋园。马其昶子。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安徽省中小学教材编审会编审,桐城师范、南京市立师范、上海同济中学、华东速成实验学校、上海师专、上海第一师院教员,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副主编。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为著名楚辞、唐诗研究专家。主要论著有《楚辞选》、 《晚照楼论文集》、《唐诗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合编)、《唐诗三百首新编》等。

☚ 马厚文   岳西县 ☛
000062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