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架子ma3 jia2 zi3(名)❶一种活动躺椅。腿交叉,上面绷竹片或帆布等,可以调节靠背高低,可以收拢。川东有的地区叫*凉椅。 ❷重庆一带也指一种坐具。用两个木框交叉,上绷麻布等做成,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马架子一0486①名可折叠的躺椅。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自贡〖 〗、仁寿〖 〗。⑵客话。四川西昌〖 〗。◇ 谭力《车么妹和龙灯尾巴》:「他坐在~上猛抽(烟)。」②名一种折叠小凳。⑴中原官话。新疆鄯善〖 〗。⑵西南官话。四川重庆。③名小窝棚。东北官话。东北〖 〗。   马架子解放前鄂温克族居住的一种房屋。构造简陋,类似北方汉族的草房,惟稍低矮。以柱子将三或五根檩木支起,房顶呈“人”字形,以草坯(俗称 “草垡子”)或在柳笆上抹泥为墙。门朝南,屋内西、北两面是用石、泥砌成的炕灶。多以桦皮做炕席。锅灶设于东北角。 马架子一种简陋住房。以外形呈马鞍形得名。本为北方汉族旧时流行的一种茅舍,鄂温克、赫哲等族在由住※撮罗子采用今式民房前部分民户也曾住过。赫哲人称※卓。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在19世纪中叶前后以其作为住屋,构造和样式为:以上端有叉头的柱子支起3至5根檩子,房顶呈“ʌ”字形,用垡子(草坯)或柳条涂泥为墙。山墙北南向,门开在南山墙。比今草房低二三尺。屋内北、西两面挖沟作炕灶,上盖石板,涂泥成炕。20世纪30年代前,多以桦树皮为炕席。灶设东北角。赫哲族筑法与上稍异,详见“卓”(13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