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兰

马兰

长篇小说。师陀著。写于1937年9月至1940年3月。1948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 叶圣陶文集   望八里家 ☛

马兰mǎ l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披针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粗锯齿。花紫蓝色,形似菊花。嫩草可食,又可作猪的饲料。也称马兰头、鸡儿肠。《楚辞》中比喻奸佞小人。《七谏·怨世》:“马兰踸踔而日加。”王逸注:“马兰,恶草也。踸踔,暴长貌也。加,盛也。言蓬蒿萧艾入御房中,则马兰之草踸踔暴长而茂盛也。以言佞谄见亲近,则邪伪之徒踊跃而欣喜也。”洪兴祖补注:“《本草》云:马兰,生泽旁,气臭,花似菊而紫。《楚词》以恶草喻恶人。”

马兰;马蓝

◉ 马兰mǎl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外缘紫色,中间黄色,状如菊花。全草入药。
◉ 马蓝mǎlán  常绿草本植物,呈灌木状,叶子有柄,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暗绿色,有光泽,花紫色。茎叶可制蓝靛染料,根和叶子可入药。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馬蘭
馬蘭  mǎlán

亦稱“紫菊”。菊科,多年生草本。葉互生,長橢圓形,邊緣有鋸齒,主脈三條基出。秋季開花,頭狀排列。外圍舌狀花,淡紫色;中央為多數管狀花,黄色。瘦果倒卵形,甚扁,褐色。嫩苗可食,全草入藥。生長於我國各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馬蘭》:“〔釋名〕紫菊。時珍曰:其葉似蘭而大,其花似菊而紫,故名。俗稱物之大者為馬也。〔集解〕時珍曰: 馬蘭,湖澤卑溼處甚多,二月生苗,赤莖白根,長葉有刻齒狀,似澤蘭,但不香爾……入夏高二三尺,開紫花,花罷有子。”

马兰Indian kalimeria

菊科(Composi-tae)马兰属中以嫩叶供食用的野生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Kalimeris indica(L.)Sch-Bip.,别名马兰头、鸡儿肠。嫩茎叶清香,多凉拌或作汤。全株入药,有消食除湿之功效。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中国以安徽、江苏等省采食较普遍。茎高30~70厘米,叶互生,倒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厘米,无叶柄,全缘。头状花序,总苞2~3层,舌状花1层,筒状花多数,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0毫米,褐色,冠毛长0.1~3.0毫米。多生于山坡、路旁。


马 兰

马兰

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路边菊、鱼鳅串、鸡儿肠。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的全草或根。分布我国各地。辛、苦,凉。入肝胃、肺经。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❶治咯血,吐血,衄血,崩漏,肠炎,痢疾,黄疸,水肿,小便淋痛,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煎服:15~30g。
❷治外伤出血,疮疖肿毒,乳腺炎、蛇咬伤。捣敷。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乙酸龙脑酯、二戊烯、辛酸及萜类等。马兰提取液可镇咳、抗惊厥、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等。

马兰Indian kalimeris

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又称鸡儿肠、马兰头。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生长于沟边、湿地和路旁。分布中国各地,也见于亚洲南部和东部。具根状茎和匍枝。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主脉3条,基出。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缘花舌状,1层,花冠浅紫色;盘花管状,多数,花冠黄色。瘦果扁,被腺毛及短柔毛,冠毛不等长,易脱落。花果期6~10月。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尿之功效。幼嫩茎叶可作蔬食。

马兰

马兰

见“碱地马兰”。

马兰mǎ lán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马兰(24)。药名。
【基原】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 Schulz-Bip.的全草及根。
【别名】紫菊(《本草拾遗》),阶前菊(《履巉岩本草》),鸡儿肠、马兰头(《救荒本草》),竹节草(《摘元方》),马兰菊(《医林纂要》),蜞菊(《质问本草》),鱼鳅串(《草木便方》),红梗菜(《本草正义》),田边菊(《广州植物志》),田菊(《福建民间草药》),毛蜞菜(《闽南民间草药》),红马兰、马兰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路边菊、螃蜞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蓑衣莲、灯盏细辛(《云南中草药》)。
【性味】辛,凉。
❶《嘉祐本草》:“辛,平,无毒。”
❷《玉楸药解》:“味苦辛,气平。”
❸《随息居饮食谱》:“甘辛,凉。”
【归经】《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
❶《日华子本草》:“根、叶,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
❷《本经逢原》:“治妇人淋浊、痔漏。”
❸《医林纂要》:“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
❹《质问本草》:“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证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
❺《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痈,解毒。”
❻《四川中药志》:“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除湿热,利小便,退热,止咳嗽,解毒,治蛇伤。”
❼《云南中草药》:“根: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
❽《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表。治外感风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六钱(鲜者一二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马兰mǎlán

中药名。出《本草拾遗》。别名鱼鳅串、路边菊、鸡儿肠。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 (L. ) Sch. Bip. 的全草或根。分布于我国南部。辛, 凉。入肝、胃、肺经。凉血止血, 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治吐血、衄血、肠炎、痢疾、黄疸、水肿、急性咽炎、扁桃体炎, 煎服: 15 ~ 30 克。治外伤出血, 疮疖肿毒, 捣烂敷。全草含挥发油, 油中含乙酸龙脑酯、甲酸龙脑酯等。

马兰

马兰

马兰,又名鱼鳅串、田边菊、马兰头、鸡儿肠、蓑衣莲。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紫菊。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 的全草或根。分布于我国各省区。
本品味辛、苦,性凉。归肝、胃、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吐血、衄血、尿血、感冒身热、咽喉肿痛、黄疽、泻痢、疳积、淋浊、痔疾、疮疖肿毒、乳腺炎,痄腮、蛇咬伤等证。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尿血,常配白茅根、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药合用。本品治风热引起之感冒身热、咽喉肿痛,与桑叶、菊花、薄荷、板蓝根等祛风清热解毒药同用。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山栀配用; 湿热泻痢,配伍铁苋菜、平地木等药同用; 小便淋浊,因于膀胱湿热者,常合石韦、黄柏配用。以治小儿疳积,鲜品与猪肝、羊肝炒熟食。用治痔漏,鲜马兰炒食、煎服均可,或焙干研末糊丸服; 并以马兰煎水加盐少许熏洗患部。治疮疖、乳痈、痄腮、带状泡疹、蛇咬伤等外证,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煎服,10~20g; 大剂量,30~60g。
实验研究: 马兰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乙酸龙脑酯、甲酸龙脑酯、酚类、倍半萜烯、倍半萜醇、二戊烯及辛酸等。

☚ 紫草茸   螺厣草 ☛

《马兰》ma lan

Malan→师陀 (Shi Tuo)

马兰

见“木鹿城”(257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