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元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元义?—184东汉末黄巾起义军骨干、太平道大方首领。在张角领导下,长期从事农民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活动于京师洛阳与荆州、扬州一带。起义预计于甲子(公元184年,汉灵帝光和七年)三月五日在各地同时发动。元义先在洛阳发展信徒约千余人,同时收买宦官封谞(xu)与徐奉等人作内应,并准备调动荆、扬二州教徒数万人集中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待命进击洛阳,于各地大起义时一齐发动,内外配合,一举攻占洛阳。起义前一月,由于叛徒唐周告密,东汉政府在洛阳大肆搜捕,元义被捕,遭车裂,太平道信徒一千余人同时被害。 马元义?—184东汉末黄巾起义组织者之一。任太平道大方首领。长期在首都洛阳活动,从事起义组织工作。中平元年(184年),调集荆、扬数万徒众,拟于指定日期会合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同时在京师收买宦官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定于三月初五日内外配合,同时起义。后因叛徒唐周告密,他被逮捕,于洛阳遭车裂。 马元义?—184东汉末黄巾起义的组织者之一。本为太平道大方首领,长期在洛阳组织起义。中平元年(184年),调荆、扬两州信徒数万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并收买某些宦官为内应,准备在大起义时,里应外合,占领洛阳。因叛徒唐周告密,被东汉统治者车裂于洛阳,徒众千余人同时遇害。 马元义?~184东汉末黄巾起义军领袖。任太平道大方首领,长期在首都洛阳活动,从事起义组织工作。中平元年(184年)调集荆、扬数万徒众会合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同时在京师收买宦官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在全国大起义时一举占据洛阳。后因叛徒唐周告密,他被逮捕,于洛阳遭车裂,太平道1000众亦同时遇害。 马元义?—184东汉末年人。初从张角奉事黄老道,位居一大方。中平元年(184),其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事未及发,为一弟子上书告之,于是被车裂于洛阳。 马元义?—184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本为太平道大方渠帅,在京师洛阳组织起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准备调动荆、扬二州的徒众数万人集中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并联合宦官作内应,在全国大起义时,一举占据洛阳。后为叛徒唐周告密被俘,车裂于洛阳,太平道徒众一千多人也同时被害。 马元义?—184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组织者之一。太平道大方“渠帅”(将领)。太平道首领张角拟于灵帝中平元年(184)农历三月五日全面发动起义,他受命来往于京师洛阳,刺探虚实,策动内应,并调集流亡于邺城(河南临漳西南)一带的荆、扬二州信徒,准备起义。因叛徒唐周告密,他被捕牺牲。因此遇害者达千余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