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香薷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香薷散清热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香薷30克、黄芩45克、黄连30克、甘草15克、当归30克、连翘30克、天花粉30克、栀子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加蜂蜜适量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50~350克;猪、羊30~60克。功能清热解署。主治伤暑。证见身热,喜阴凉,精神倦怠,行立如痴,卧多立少, 口色鲜红,脉象洪数者可用本方。方中香薷辛温发散,兼能利湿,乃暑月解表要药,为主药;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清热于里,为辅药;热盛心肺壅极,上扰神明,故用当归和血以治风;热盛伤津,故用花粉清热生津:甘草清热和中。诸药合用,清热解署。 香薷散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又名香薷饮、三物香薷饮。炒扁豆、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半斤,香薷一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酒一分,水煎去滓,水中浸冷进二剂,不拘时服。功能解表散寒,化湿和中。治暑季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身热恶寒,头重头疼,无汗胸闷,或腹痛吐泻。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兼能祛暑化湿为君药;厚朴行气宽中化湿为臣药;扁豆健脾和中,兼能利湿消暑为佐药; 酒能温血脉,有利于散寒为使药。 香薷散powder of herba elsholtziae seu moslae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元亨疗马集》。由香薷、黄苓、黄连、甘草、柴胡、当归、连翘、天花粉、栀子组成的散剂。功效清热、解暑。主治马、牛伤暑。症见发热气促,精神倦怠,四肢无力,眼闭不睁,舌红,脉数等。 香薷散 《和剂局方》卷二【组方药物】 白扁豆(微炒)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250克 香薷500克 香薷散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组方药物】 厚朴60克(去粗皮) 香薷45克(穗) 黄连60克(后2味,入生姜120克同杵,炒令紫色) 香薷散xiāngrúsǎn又名香薷饮、三物香薷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扁豆、厚朴各半斤, 香薷一斤。为粗末, 每服三钱,酒、水煎服。功能祛暑解表, 化湿和中。治暑季乘凉饮冷, 外感于寒, 内伤于湿, 症见身热恶寒、头重头痛、无汗胸闷, 或腹痛吐泻。 香薷散 香薷散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又名香薷饮、三物香薷饮。方由香薷(去土)一斤,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组成。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浸冷,连进服二剂,不拘时。功能解表祛暑,和中化湿。主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无汗,胸闷不舒,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濡者。本方所治证属暑月外感风寒暑湿,治宜祛暑解表,和中化湿。方中香薷为君药,发表散寒,祛暑化湿; 配以厚朴为臣药,化湿行滞,宽中理气; 佐以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且加酒煎,以温通经脉,活血通阳,使药力通行全身,则邪除而正复。故本方有解表透邪,散寒祛暑,化湿泄浊,畅中理脾的作用,用以治疗夏日感寒吐利者。现临床上亦用于急性胃肠炎见上述症状者。本方性偏辛燥渗泄,故对表虚自汗,或气阴不足,及烦热燥渴等病证不宜用。 ☚ 九味羌活汤 葱豉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