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香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香椿xiāngchūn落叶乔木,花白色,果实为蒴果。嫩叶也叫香椿,又叫椿芽,有香味,可以做蔬菜。 香椿Chinese toon楝科(Meliaceae)楝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的栽培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学名Toona sinensis(A.Juss.) Roem.,古名杶、櫄,别名椿芽。每100克鲜嫩茎叶中含水分约84克、蛋白质9.8克左右、维生素C58毫克及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并具芳香气味。可炒食、凉拌、油炸、干制和腌渍。树皮、根皮和种子均可入药。中国是唯一用香椿作蔬菜的国家,山东、安徽、河南和陕西等地广泛栽培。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四川等地栽培也较多。香椿染色体数2n=2x=56。 香椿的嫩枝和小花 分类和品种 根据香椿初出芽苞和幼叶的颜色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类。紫香椿:树冠开阔,树皮灰褐色。芽苞紫褐色,初出幼芽绛红色,有光泽,香味浓郁,纤维少,含油脂多,品质佳。主要品种有黑油椿和红油椿。绿香椿:树冠直立,树皮青灰或绿褐色,叶香味稍淡,含油脂较少,品质稍差,有青油椿等。在长期的栽培驯化过程中已选育出一些无性系,如山东、河北等省北部的抗冻香椿。 栽培技术 香椿喜温,适宜在年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抗寒力随树龄的增加而提高,在寒冷干旱的地区早春幼树易枯枝。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10℃左右可能受冻。喜光,较耐湿,多生长于河边、道旁或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沙壤土中,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8.0,抗污染能力差。 用种子和根蘖繁殖。春季10厘米地温在5℃时播种。种子外皮有一层蜡质,吸水困难,播前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温暖处催芽(或混以湿沙),胚根露出后播种育苗。行距20~30厘米,覆土3~4厘米,每亩苗床用种量为3~4公斤。10~15天齐苗,苗高10~15厘米时间苗,保持株距15~20厘米,当年可长到1米以上。华北地区冬季可设风障或培土。寒冷地区,当树苗落叶停止生长后,起出苗木,在窖中假植越冬。根蘖繁殖时,早春萌芽前10天左右挖取萌蘖栽植。也可将一二年生树根切段埋土中,萌芽后待苗高10厘米时留一壮芽。苗木于翌春定植,根据栽培目的亩栽60株到1 000株,稀植者行间可间作其他作物。栽后第二年开始采收。最初一二年内每年收一次,主要摘主干枝的顶芽;顶芽采收后,上位侧芽又萌发形成产品。三年后每年可收2~3次。中国江南地区将6月中下旬第三次采收的叶作香料。 种子从壮年树上采收,果实变褐未开裂前为适采期。但每年采摘嫩芽的树,开花结实不多或无花。 每年春天穴施有机肥,返青后剪枯枝。采摘结束后浇水,6~7月间对当年生新梢进行修剪促再发侧枝,提高产量。夏秋季浇水施肥,恢复树势并促枝芽充实饱满,减少冻害。冬前浇水。 香椿的温室栽培是一种假植方式。11月将已通过休眠的二三年生苗木假植于温室内,在一定的温、湿度下利用苗木体内贮藏的养分抽生短枝,经35~40天分次或一次采食嫩叶。每100公斤苗木可收16~20公斤香椿芽。苗木养分耗尽后弃之,或采收时留4~5个叶,使其逐渐恢复生机,于夏秋季培养后冬季再用。 虫害有香椿毛虫和云斑天牛等。病害有叶锈病、白粉病。可在展叶前喷0.3~0.5度石硫合剂或0.5~1%的波尔多液,15天一次。冬季烧毁枯枝落叶。 香椿Chinese toonaToona sinensis,别名椿芽树,古名櫄、杶、槆。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染色体数2n=52。为中国特产,至少已有2300年的栽培历史。《山海经》中记载有“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尚书·禹贡》载“荆州贡杶”,宋代《图经本草》记有“椿木实,而叶香,可噉”。高达30m, 胸径达1.5m。树皮暗褐色,条状剥落,小枝粗壮。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cm,小叶14~22,对生,矩圆形至披针状矩圆形,长8~15cm。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两性,白色,有香气,花期6月。蒴果窄椭圆形,5瓣裂,10~11月果熟。栽培类型有紫香椿、绿香椿、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等,多为食用;‘斑叶’香椿(cv.Variegata),供观赏,产台湾。 香椿产中国中部,栽培范围广泛,除黑龙江、吉林外各地均有分布。喜光,喜温暖气候,北方地区栽培幼苗易受冻害。喜深厚、肥沃、湿润的砂壤土。适应性较强,能适应城市碴土。较耐贫瘠干旱,不耐涝。深根性,萌芽、萌蘖力均强。以播种繁殖为主,当年苗高达1.5m左右,4~5年生可用于绿化种植。也可用分蘖、扦插或埋根法繁殖。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叶绣病及斑衣蜡蝉、刺蛾、云斑天牛等。 香椿树干通直,树冠开阔、枝叶茂密,宜于庭前、草坪、道旁及水畔种植,也可作行道树。嫩芽、嫩叶气味清香,可作蔬菜食用。 同属植物见于栽培的还有:红椿(T.sureni)和小果香椿(T.microcarpa)。 香椿Chinese toonToona sinensis(A.Juss.)Roem.,又称红椿、椿花、椿芽、椿甜树。楝科,楝属。落叶乔木。树高20 m,胸径70 cm。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类。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和陕西等省区。作蔬菜栽培的香椿,因年年采摘新梢而呈灌木状。羽状复叶,幼叶绛红色。花序圆锥状顶生,两性花、钟形、白色。蒴果,种子粒小、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适于年均温8~10℃的地区栽培,一年生幼苗不耐-10℃,但随树龄增长而逐渐提高耐寒力、适于肥沃湿润的砂壤土栽培,喜光。种子或根蘖繁殖,也可用根或茎扦插繁殖。可利用温室进行促成栽培,即选茎粗2 cm左右、经低温处理通过休眠的幼苗假植于温室,提前萌发幼芽供食。香椿芽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和钙、磷等,具芬香味,可炒食、凉拌、油炸、干制或腌渍。树皮、根皮、种子均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农具、家具等用材。 香椿的嫩叶和果实 香椿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香椿属约有15种,中国4种。树高可达30 m,胸径达70 c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100 cm,小叶8~10对,长9~15 cm,宽2.5~4 cm。花两性,长4~5 mm。萼杯状,具5钝齿或浅波状。能育和退化雄蕊各5枚。蒴果狭椭圆形,长2~3.3 cm。花期6~8月,果熟期10~11月。种子含油率38.5%。中国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等省、自治区,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500 m以下,最高可达海拔2500 m。适宜生长于年平均温度8.7~23.4℃,年降水量600 ~2200 mm的地区。香椿材质好,家具用材。嫩叶蔬菜,根皮药用。果壳星状开裂,染色后可作干花材料。 香椿 香椿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产文县、成县、武都、康县、舟曲、天水,平凉、定西、兰州、庆阳一带有栽培。耐旱、耐寒性较差。喜深厚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木材红褐色,纹理直而美观,富弹性,干后不变形,耐水湿、腐朽,供建筑、船舶、车辆、家具、农具、三弦琴腹板等用。幼芽嫩叶有香味,可作蔬菜,树皮及果入药。 ☚ 臭椿 刺槐 ☛ 香椿xiang chunChinese toon 香椿Chinese to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