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食用菌制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食用菌制种preparation of mushroom spawn分离培养和扩大食用菌菌种的技术与工艺过程。包括纯种分离培养,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制作等步骤。 图1 孢子收集器 组织分离法 利用子实体内部组织获得纯菌种的一种简便的分离方法,是野外采种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子实体小、薄及胶质的种类不太适用。根据分离材料的不同,组织分离可分为三类,即子实体组织分离(图2);菌核组织分离:菌索分离。子实体组织分离法的操作步骤(以香菇为例)为:选取香菇优良品系中的优良个体,选朵大盖厚,柄粗而短,八九分成熟的子实体作为种菇。切去菇柄基部,将种菇进行表面消毒。在菌柄与菌盖交界处挑取一小块组织,移接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置25℃左右处培养。经3~5天即可看到组织块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并在培养基上生长,经过一次转管纯化即得香菇菌种。 图2 子实体组织分离示意图 基内菌丝分离法 利用长入基质的菇类的菌丝获得菌种的一种分离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污染机会较多。能用孢子分离与组织分离得到菌种的菇类一般不用这种方法,仅适用某些特殊菌类如银耳,因为只有银耳菌丝与伴生菌的菌丝同时存在才能形成具有商品价值的银耳子实体。根据食用菌生长基质的种类,基内菌丝分离法又分菇(耳)木分离法及土内菌丝分离法。后者因杂菌污染多,分离难度大,很少采用。菇(耳)木分离法是利用菇(耳)木中的菌丝直接培养出菌种的一种方法。操作步骤(以银耳为例):选出耳整齐、朵大色白、无杂菌的新段木为材料。在长有子实体的部位,横断面锯下1厘米的薄片,带入无菌室,按前述方法用升汞溶液消毒后,切去树皮,再将木片切成火柴梗粗细的小木块,将小木块放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每管一根,于23~25℃中培养,3~5天后,小木块上出现纤细的,由白色转浅灰色的银耳伴生菌菌丝——“香灰菌丝”,再经过7~10天,小木块上出现白色短绒状的银耳菌丝,挑取菌丝转管,进行扩大培养。10天左右,选取生长好的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上鉴定,从中选取菌丝生长发育均匀,子实体原基大,且呈水晶状的作菌种。香菇、木耳等菌的菇(耳)木分离较简单,在分离的小木块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即为该菌菌种。 菌种制作步骤 主要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 母种的制作 常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和玉米粉蔗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4%、蔗糖1%、琼脂2%)。培养基配制好后,装入试管,121℃下灭菌30分钟。灭菌结束后,趁热摆成斜面,冷后每管接入一小块菌丝体,置适宜温度下培养,至菌丝体布满斜面。 原种的制作 常用的培养基有木屑米糠(或麦麸)培养基(阔叶树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蔗糖1%、石膏1%、含水量58~62%),用于木材腐生菌如香菇、木耳,金针菇等。麦草培养基(长3厘米的麦草80%、麦麸或米糠19%、石膏1%、含水量65%),用于草腐菌,如草菇、银丝菇等。粪草培养基(畜粪49%、禾草49%、石膏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用于腐殖质腐生菌,如蘑菇、双环蘑菇等。谷粒培养基(谷粒98.3%、碳酸钙0.4%、石膏1.3%),谷粒选用小麦、高粱、谷子等均可,筛选去杂,加水浸泡后煮熟,与辅料拌匀。此培养基适用于各种食用菌。培养料配好后装瓶,于1.5~2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5~2小时,冷却后每瓶接种1平方厘米大小的母种一块,置适宜温度下培养30~45天。 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的培养基同原种。配料、装瓶,灭菌、冷却后,每瓶接入适量原种(一瓶原种可接栽培种50瓶左右),置适宜温度下培养,至菌丝体布满全瓶。香菇、木耳段木栽培也可用木块种。将适宜树种的枝条切成小木块,加适量水,与木屑、米糠、蔗糖、石膏等辅料拌匀,装瓶、灭菌后接入原种,培养至菌丝长满木块,即得木块栽培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