飑线biaoxiansquall line一种突然发生的风向急变,风速猛增的强风天气现象(见风),也是呈带状排列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飑线过境时气温骤降,气压陡升,并常伴有雷暴、阵雨或冰雹等现象。因其具有冷锋过境的天气特征, 曾称之为伪冷锋、阵风前沿线、风向切变线、气压涌升线、不连续线、不稳定线等, 又叫飑锋。但它比冷锋天气更为剧烈。例如1974年6月17日强飑线经过南京,测得最大风速达38.9米/秒,气压在45分钟内陡升约8百帕,气温在15分钟内下降约11℃。飑线是中尺度天气系统,长度一般为二、三百公里,生命期为几到十几小时,过境时的猛烈天气为时短暂,各项气象要素几小时后基本恢复到过境前的状态。 飑线与中尺度的雷暴高压紧密相连(见雷暴)。雷暴高压呈扁长的高压带,可有一个或几个高压中心,它的前缘就是飑线,(见图)。雷暴高压强时飑线也强。雷暴高压的后方有时伴有中尺度低压,叫尾流低压,飑线的前方有时伴有中尺度低压,叫飑线前低压。雷暴高压和飑线都是雷暴群活动的产物,一旦形成,就抬升前方的暖空气,成为触发新雷暴的有动力作用的天气系统。飑线也借此加强和维持它们强度并向前传播。一次飑线活动可经过几百或千公里以上的路程。 

飑 线 飑线squall line风向突变、风速剧增的十分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常发生在春、夏季急行冷锋的前方和台风的边缘。飑线过境时气温骤降,气压陡升,并常伴有雷暴、阵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飑线和冷锋类似,但有区别。飑线为中尺度天气系统,范围较小(长度一般为150~300 km,宽度为0.5~6 km),生命史较短(一般为4~10 h,短者仅几十分钟),各项气象要素几小时后基本恢复到过境前的状态。 飑线排列成带状的雷暴群。宽度从不足1~10 km到最宽几十公里;长度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维持时间1~72 h。风速最大可超过25 m/s;雨量可达40~60 mm/h。严重时可出现冰雹和龙卷。主要发生在冷锋前100~500 km的暖区内,移动速度一般为30~40 km/h,快者为80~90 km/h。 飑线具有强烈对流,风向、风速剧烈变化的天气变化带。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成线,彼此可以不互相干扰。常发生在春、夏季快行冷锋的前方和台风的边缘。飑线过境时,风向急转,风速剧增,气压迅速上升,温度陡然下降,常伴有雷暴、阵雨、冰雹、龙卷等剧烈天气现象。飑线一般持续几小时甚至10几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