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波fēng bō比喻屈折、纠纷。元稹《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不辞狂复醉,人世有风波。 风波 风波短篇小说。鲁迅著。发表于1920年《新青年》8卷1号。作品以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描写它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风波。船工七斤因在辛亥革命时被剪掉了辫子,当听到张勋复辟消息,皇帝又要坐龙廷,没有辫子要杀头后,引起七斤一家的不安、忧虑。封建遗老赵七爷乘机猖狂活动,到七斤家威胁、恐吓,声称“没有辫子,该当何罪”,更使七斤夫妇感到绝望。不久,张勋复辟过去,村中一切风平浪静。小说揭示了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缺乏革命的觉悟,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贫困落后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并通过赵七爷这个反面形象的勾画,揭露了封建势力不甘失败、伺机复辟的反动本质,告诉人们:反动派的复辟活动尽管嚣张一时,但终究只是短暂的丑剧。小说以辫子问题为线索,展现各阶层人物性格;语言个性化,并采用讽刺手法成功地刻画反面形象。 ☚ 庄鸿的姐姐 茶寮小史 ☛ 风波 风波fēnɡbō━━ 风浪。比喻纠纷或乱子。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另见1032页“风波”条。 ☚ 长夜 风浪 ☛ 风波 风波fēnɡbō━━ 风浪。喻纷乱。唐·鲍溶《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明·高启《南山有鸟》诗:“南山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另见974页“风波”条。 ☚ 风尘 风烟 ☛ 风波;风云fēnɡbō fēnɡyún【同】 都是名词;都有比喻动荡不定的事件的意思。 风波fēngbō比喻纠纷、事故 风波fēngbō〈名〉比喻纠纷或乱子:政治风波│风波再起。 风波fēng bō风浪。《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风波fēng bō《庄子·天地》:“我之谓风波之民。”成玄英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后用“风坡” 风波fēng bō名词。比喻乱子或纠纷,用于贬义。 风波fēng bō风浪,也比喻人事纠纷,这里意义双关:鸳鸯道,“凑成‘铁锁练条舟’。”宝钗道,“处处~处处愁。”(四十·927) 风波fēng bō比喻事端,乱子:我想他一尘不染,是保的住的了,岂知~顿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一一三·1431)谁料~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孰与话轻柔? (八九·1153)头里在这里吃饭的倒别先问去,找不成,再惹出些~来,更不好了。(九四·1213) 风波❶ 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容。” 风波 风波动荡不定的局势。章太炎《与汤国梨》:“俟~稍定,观其利害,再定北行之计。” ☚ 遘乱 风尘 ☛ 风浪 风浪风涛 风波 风沫 ☚ 风 风雨2 ☛ 潮流 潮流潮(风潮;浪~;思~) 流 浪头(赶~) 风波 另见:思想 趋势 运动 随波逐流 ☚ 潮流 流行 ☛ 纠纷 纠纷娄子 乱子 事端 风波 吵子纷争 纷纠 斗纷 另见:事件 争执 矛盾 ☚ 纠纷 纠葛 ☛ 动荡不安 动荡不安版荡 板荡 云扰 云摇 风波 飘摇 波荡 反仄 动荡不定 ☚ 动荡2 变乱 ☛ 风波 风波意为周遭的环境在动荡之中,很不平静。 ☚ 颠连 风尘 ☛ 风波fēng bō❶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风波風波fēng bō比喻辛苦,辛劳。《诊家要诀》:“常赤者,主有血分燥热,又主劳碌风波。” 风波feng bowind and waves—disturbance 风波disturbance;rumpus;troub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