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频数分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指变量值按大小分组后,各个组段内变量值个数(频数)的分布。如测得1982年某市120名12岁男孩身高(cm),将身高值分组后,归纳各个组段的个数,即得频数分布表。据此可以了解频数分布的规律。可以利用频数分布表,以加权法或简捷法计算均数及标准差,并可制作频数分布图。

频数分布

[参]频数表

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亦称“次数分布”。对原始数据资料按一定标志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同时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按工人的产量分组(件)50|7070|9090|110110|120合计
组中值6080100115 
工人人数(频数)100540300601000
各组工人比重(%)(频率)1054306100
编制频率分布,一般是先将原始数据资料按其标志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成序列,然后将序列资料进行归类分组,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各组的单位数称为频数或次数; 用百分数表示的相对频数叫频率。下表为某工厂工人生产某种产品日产量的频率分布。频数分布可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情况。可用图形来表示。常用的频数分布图有频数直方图和频数多边形图。直方图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构成。各长方形的底代表各组的组距,画在横轴上;各长方形的高代表各组的频数,用纵轴上单位数表示。将直方图中各长方形上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折线图形,称为频数多边形。图形两端应引至外侧组中点与横轴基线相接。如果所考察的随机变量为连续随机变量,那么按此做出的图就是频率曲线。常见的频率分布有: 对称分布、V形分布 (又称反众数分布) 和J形分布。

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见“统计分布”。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

对一个随机事件作重复观察,其中某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频数; 将各变量值及其相应的频数列表为频数分布表,简称频数表,如表1。若将变量值分组,则某组段包含的变量值个数称频数,将各组段及其相应的频数列表为频数表,如表2第(1)、(3)栏。由频数表可绘制频数分布图。表1“每家患者数”属离散变量,故绘条图,见图1;表2“身高”属连续变量,故绘直方图,见图2。

表1 每家某病患者数


每家患者数家庭数
0
1
2
3
4
5
20
80
40
50
10
10


图1 每家某病患者数分布
1. 编制频数表的步骤如下:
(1) 找出最大、最小值,计算极差。
(2) 定组段数。根据研究目的及观察例数确定组段数。一般100例上下,可分10组左右,例数多,可分细些,即组段数多些,反之粗些,即组段数少些。为计算用,组段数可适当增多,以减少计算误差;为显示分布特征,则组段数不宜太多或太少。
(3)定组距。相邻两组段下限值之差称组距。各组段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相等组距可用“极差/组数”估计。为便于分组,组距常取整数。

表2 某市12岁男童120人的身高(cm)分布




图2 某市12岁男童120人的身高分布


(4)定组段。各组段的最小值称下限,相邻较大组段的下限即本组段的上限。第一组段应包括最小观察值,末组段应包括最大观察值。
(5) 计频数。用分卡法或划记法,得出各组段的频数。例 某市12岁男童120人的身高(cm)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42.3
134.5
145.2
151.1
141.2
143.5
134.7
150.8
125.9
160.9
134.7
129.4
132.1
143.6
142.4
156.6
148.8
141.8
144.0
141.5
139.2
147.3
144.5
132.7
154.2
138.5
142.5
145.9
150.0
148.9
142.7
134.4
146.8
145.4
148.8
144.7
138.1
137.1
152.9
137.9
138.9
141.2
146.7
143.3
146.7
145.7
148.8
135.1
146.2
140.1
139.3
140.2
147.1
147.9
139.9
137.7
148.9
144.0
146.5
139.2
138.2
137.9
150.3
143.3
150.6
141.9
137.4
142.9
141.8
149.7
138.5
154.0
135.5
149.0
139.6
141.6
151.3
133.1
156.3
139.5
147.8
145.1
134.9
141.4
147.5
139.6
147.7
144.4
142.1
142.4
142.5
140.8
142.7
141.9
146.4
140.5
145.8
143.6
140.9
136.9
143.5
152.3
143.4
140.2
138.7
130.5
149.8
143.9
140.7
143.8
138.9
147.9
142.3
141.4
148.1
142.9
146.6
137.4
145.4
139.9

最大值为160.9,最小值为125.9,极差=160.9-125.9=35.0。取10组左右,组距=35.0/10=3.5,取4cm。组段、划记、计频数的结果见表2第(1)~(3)栏。
2. 频数分布的用途:
(1)提供分组数据,以便进一步计算与分析。
(2)揭示观察值的分布类型,以便选择适当统计方法,
进行计算与分析。Karl Pearson曾提出13种频数分布型的方程及其特征。医学科研中最常见的频数分布型有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等。正态分布型如儿童身高值、成人红细胞数、成人血清总蛋白量等。表2和图2显示近似正态分布,其高峰在“140~”cm组段,可按正态分布原理作统计处理。正偏态分布型如正常成人血铅含量及食物中毒潜伏时间等。表1、图1是以每家1例患者为高峰的正偏态分布。偏态分布资料可用非参数法作统计处理,有的可用变量变换,使其正态化后,再按正态分布处理。
(3)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必要时经检验后舍弃。
(4)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如表2第(4)栏系第(3)栏各组段频数除以总频数的商,称频率或相对频数。用以估计该市12岁男童身高为各组段数值的概率,各组段频率之和应等于1。将各组段频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累加,得累计频率,如表2第(5)、(6)栏,用以估计身高小于各组段上限(或大于各组段下限)的概率。
☚ 可疑值的取舍   统计表 ☛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

又称次数分布。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标志对所研究的舆论现象进行分组,然后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就形成了总体中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频数分布。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频数,也称做次数。各组的频数与总次数的比率称为成数,也叫频率。把总体中各分组与其频数顺序编排而成的数列,就是频数分布数列,简称分布数列。分布数列具有重要的认识作用,通过编制频数分布数列,可以观察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状况、比例关系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它还是进一步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

☚ 频数   催回 ☛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

又称次数分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各个体按组归类整理所形成的个体数量在各组间的分布情况。

☚ 统计分组   频数 ☛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亦称“次数分布”。对原始数据资料按一定标志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同时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编制频数分布,一般是先将原始数据资料按其标志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成序列(array),然后将序列资料进行归类分组,列出各组的总体位数。各组的单位数称为频数或次数;用百分数表示的相对频数叫做频率。下表为某工厂工人生产某种产品日产量的频数分布。

按工人日产量
分组(件)
组中值工人人数
(频数)
各组工人
比重(%)
(频率)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合计
55
65
75
85
95
105
115
40
60
240
300
220
80
60
1000
4
6
24
30
22
8
6
100

频数分布可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频数分布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常用的频数分布图有频数直方图(frequency histogram)和频数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直方图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构成。各长方形的底代表各组的组距,画在横轴上;各长方形的高代表各组的频数,用纵轴上单位数表示。将直方图中各长方形上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折线图形,称为频数多边形图。图形两端应引至外侧的组中点与横轴基线相接。
根据上述频数分布资料,可绘制频数直方图和频数多边形图如下:


频数分布图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反映数据资料的分布情况。
☚ 抽样调查   集中量数 ☛
000024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