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颌骨骨折口外固定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颌骨骨折口外固定法 颌骨骨折口外固定法颌骨骨折口外固定法,下颌骨骨折采用口外金属支架固定法,上颌骨骨折采用颅颌固定法。颅颌固定应先根据需要,制作石膏帽及口内牙弓夹板。
骨钉及自凝塑胶口外固定法 此法只需数根骨钉或不锈钢制的螺丝钉,而后借不锈钢丝联接和塑胶物固位。置钉部位及方法同上。手法复位后,即用直径约1mm的金属丝,缠绕两端的骨钉或骨螺丝钉,使呈网架状。然后调拌自凝塑胶呈干糊状,涂布于钢丝网架上、并厚厚地包绕两端骨钉,俟其凝固后借块状塑胶物而联结固位。为了避免在操作中力量不足发生咬合错位,在联结前可以先暂作颌间金属丝固位,而后再用自凝塑胶固位,俟塑胶凝固后再拆除颌间金属丝。此法因力量不足,不宜作骨质缺损间隙保持。 上颌骨骨折口外固定法 多采用颅颌固定,任何高位或低位水平横断的上颌骨骨折,均可采用口外牵引复位及颅颌固定。上颌骨骨折如有明显地向后或向侧方移位,或上颌骨骨折发生嵌入性移位,不易用手法复位时,可作口外牵引复位固定术。 此法常需借助于石膏帽,石膏帽的制备是先在病人头部套一弹性袜套,下端应在眶上缘以下约4cm处。用绒垫衬垫枕、额、乳突等粗隆部位,并用胶布固定,避免石膏绷带压迫。然后开始围头缠绕石膏绷带,其下应包括额突、乳突及枕骨隆突在内。当石膏绷带缠至3~4层厚时,在其上放置预先弯制好的粗金属丝牵引支架,而后继续缠绕石膏绷带,使支架固定在帽内。最后将袜套的上下边缘翻转至石膏绷带上,再绕一薄层石膏绷带,并将表面涂抹光滑。缠石膏绷带时,应注意不能过松过紧,石膏帽的耳廓边缘部分要修剪,避免压伤。 牙弓夹板或带须状杆牙弓夹板及托盘夹板的制备 用成品夹板或1.5mm直径的不锈钢丝弯制与上颌牙弓弧度一致的牙弓夹板,而后用直径0.25~0.5mm的不锈钢丝,将牙弓夹板结扎固位于上颌牙列上。在相当于两侧双尖牙部位的牙弓夹板上,各栓一根约20cm长的0.5mm直径的不锈钢丝,将其在夹板上扭结后的两端,自颧骨根下的前庭沟部位,穿出于皮肤表面。另外同上法准备成品夹板,但在相当于每侧双尖牙区,各焊接一条较粗的金属杆,此杆由口角处弯向口外,在金属杆的口外部分,可焊接若干小挂钩,以便作悬吊用。带须状杆牙弓夹板制妥后,同上法将其固位于上颌牙列上。对无牙的病例,可选择合适的上颌托盘,然后在两侧各焊一根弯出口外的金属杆,制成带须状杆托盘夹板。 口外牵引复位固定法 在局部麻醉下,先用手法复位。然后将连接于牙弓夹板上的并穿过两侧颧颊皮肤外的不锈钢丝,向上提拉固定于石膏帽支架上(图2)。亦可采用粗橡皮条,一端连接于伸出在两侧口角外的带须状杆上,另一端栓于石膏帽的支架上固定,通过持续性的牵拉使上颌骨复位固定(图3)。若上颌骨发生向后嵌入、不易获得复位时,可同时在牙弓夹板正中部栓上一对不锈钢丝,此钢丝与石膏帽前方的金属丝架上的橡皮条连结,借持续性向外牵拉的力量,使后缩的上颌骨得以逐渐地复位。在上颌无牙的病例,可在硬腭牙槽部或鼻棘部钻孔,穿入钢丝作口外牵引,再用带须状杆托盘夹板作颅颌固定。
☚ 颌骨骨折口内固定法 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