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古赋
辞赋名篇。北宋邹浩作。《四库全书》、《历代赋汇》见载。其自序云:“余读《离骚》,见屈平以忠不容而卒葬于鱼龙之腹也,愤然伤之,故为此赋”。文章以感叹领起,直吊屈原怀忠受谤、迁谪江南的不幸,径发愤古之幽情。继而叙写屈原形容枯槁、沉吟江畔,上下四方求索而不通君侧,终至自沉的情形,抒发了“人孰不有一死兮,或重逾泰山,或轻愧鸿毛”的感慨,对屈原的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极大的同情。最后,借历史史实,申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君臣相孚,必致成功;而其关键,全在人君的贤明与否。并以“戒百炼之钢化而绕指兮,虽至陋也,愿初终乎所操”,表明了自己的襟怀抱负。文章有感于屈原的遭遇,抒发了一腔悲愤之情,肯定了屈原的人格气节,提出了君臣相孚如一人的政治理想,表现出作者高峻的气格节操。通篇以抒情、议论为主,感情充沛,议论严正,自存一股浩然之气;观点鲜明,见解深刻,发人深省。立意构思,皆追仿汉代贾谊《吊屈原赋》,而豁朗峻切,似又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