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颂(颂)Róng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音“容”。《汉书·儒林传》: “鲁徐生善为 ‘颂’。” 颂与容同,谓善为礼容也,其子孙以为氏。 一音sòng,为现行姓氏。 颂 颂颂为宗庙祭歌,古今学者对此认识相同,分歧主要在对颂字本义及颂诗命名之由的理解不同,如: 1.颂为颂美。《毛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2.颂为舞容。阮元《研经室一集·释颂》:“颂之训为美盛德者余也。颂之训为形容者本义也。且颂字即容字也。容、养、羕,一声之转,古籍每多通借。所谓《周颂》、《鲁颂》、《商颂》者,若曰周之样子、鲁之样子、商之样子而已,无深义也。何以三《颂》有样,而《风》、《雅》无样也?《风》、《雅》但弦歌笙间,宾主及歌者,皆不必因此而为舞容。惟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 ‘颂’。若元以后戏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作也。” 3.颂为声缓之乐。王国维《乐诗考略·说周颂》: “风、雅、颂之别,当于声求之。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虽不可得而知,今就其著者言之,则颂之声较风、雅为缓也。”并从 “颂多无韵”、“不分章、不叠句”、篇幅短小以及“肆夏一诗,不过八句,而自始奏,以至乐阕,所容礼文之繁如此”四个方面证明颂为声缓之乐。 4.颂为乐器。张西堂继承何楷《诗经世本古义》 引陆俨山 《诗微说》,释颂为“镛钟”,并列举了四条证据: 颂、镛古字通用; 告于神明者所奏有镛; 镛即大钟,古歌舞用钟乐; 宗教仪式多用钟为乐器(参见《诗经六论》)。 5.颂为原始宗教诵辞。刘毓庆《颂诗新说》:“ ‘颂’即 ‘诵’之借字,《颂》诗由宗教诵辞而得名。广义的诵就是诗歌,狭义的诵,则是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祈福之辞曰祝辞,告于神明之辞曰诵辞。大概《风》《雅》大多是配乐演唱的,因此有重叠,有反复,节奏感、音乐感都比较强。《周颂》当如欧洲的神父在教堂内代表上帝向教徒训话一样,一边拉长调子训话,一边有希疏的钟声 (没有钟之前当是用鼓》作节。或正因如此,所以 《周颂》不必分章,用韵也较随便,就像铜器铭文和诸子散文中的用韵一样,可有可无,不必讲究。古今学者,认此作乐歌,这实在是错误的。” 今人一般以为颂为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 雅 大雅小雅 ☛ 颂读音r·ong(ˊ),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余封切,平,钟韵。 ❶通“容”,容貌。段玉裁注:“颂……容貌。” ❷通“容”,宽容。颜师古注:“颂,……宽容。” ❸公;直。 上一条: 訟 下一条: 頌
颂读音s·ong(ˋ),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似用切,去,用韵。 ❶歌颂;颂扬。 ❷祝颂。 ❸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 上一条: 訟 下一条: 頌 颂sёüng242[sφyŋ]穿(衣) ⊳~羊毛 (穿毛衣) |~裙 (穿裙子)。 颂頌{}四4963①动穿;着。⑴赣语。福建泰宁〖 〗。⑵客话。福建明溪〖 〗。⑶闽语。福建福州〖 〗、邵武〖 〗、建阳〖 〗。福安〖 〗、三明〖 〗、厦门〖 〗。~衫‖~鞋。◇ 1922年《福建通志》:「着服曰~。似用切。古文~为庸。《说文》:『庸,用也。又服用也。』《汉书・儒林传》:『儒生善为~。』今着服为~,当亦饰容之意。」②动凹凸形物相接合。闽语。福建厦门〖 〗。肖食~密合地衔接‖~落榫榫卯相接。③名衣着。闽语。福建厦门〖 〗。粗~日常便服。   颂頌sòng❶歌颂;赞扬 △ 赞~|传~|~扬。 ❷以颂扬为主题的诗文、歌曲等 △ 《欢乐~》。 ❸姓。 颂❶赞扬:~词︱~扬︱称~︱歌~丨赞~︱祝~︱歌功~德。 ❷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词有些收在《诗经》里。 ❸以颂扬某事物为内容的文章或诗歌:祖国~。 颂sòng❶ 周代祭祀时的舞曲,舞曲的有些配词收在《诗经》中。 ❷ 赞扬:颂扬│歌功颂德。 ❸ 一种以颂扬为主题的诗文类型:《青春颂》│《革命圣地颂歌》。 ❹ 祝愿:顺颂安康。 【提示】多用于书信结尾处。 ❺ 姓。 颂sòng通“诵”,陈述之辞。《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此处“颂”指《抽思》一文。汪瑗集解:“颂,即指此篇之文也。” 颂song颂词 颂歌 颂声 颂诗 颂扬 颂赞 称颂 传(chuan)颂歌颂 敬颂 赞颂 祝颂 颂古非今 颂扬功绩 歌功颂德 颂sòng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龜卜部 > 繇頌 > 頌 頌 sòng 古代龜卜兆象的斷辭,又稱作繇。《周禮·春官·大卜》:“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頌皆千有二百。”鄭玄注:“頌謂繇也。”其書已不傳,《史記·龜策列傳》列褚先生所取太卜雜占卦體及命兆之辭,或其遺製,可參閲。 颂 颂《诗经》 中诗的一个种类。《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诗经》中的颂是赞神的舞歌,它用典雅、铺陈的语言,配以雍容、徐缓的乐调,赞颂神明、祖宗的功烈。《诗经》 之颂有《周颂》、《商颂》、《鲁颂》三颂。 同时,“颂”又是古代的一种导源于《诗经》的文体。当把《诗经》三颂的赞美对象由神明祖宗移之于人事品物时,颂就演变为 一种文体。文体之“颂”和《诗经》之“颂”在写作方法和作品形态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颂美对象由《诗经》之颂的祖宗神明转向人事品物; 作者倾向由《诗经》之颂的“义必纯美”转向以颂美为主但也可以褒贬杂居; 语言色调由《诗经》之颂的铺张扬厉转向典懿清铄; 作品形态由《诗经》之颂的纯诗转向一般多在颂辞前加一段叙事明旨的序。最早把颂作为一种独立文体来对待的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最早对颂的发展流变和写作特点进行较全面的理论探讨的是南朝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颂赞》篇。最著名的颂有屈原的《橘颂》、李斯的《琅邪台刻石》、蔡邕的《京兆樊惠渠颂》等。 ☚ 赞 记 ☛ 谤、诋、诽、毁;颂、誉、赞○谤bàng(动)〈书〉诽谤:~议|~毁|~说|~书|诽~|毁~。 ○诋dǐ(动)〈书〉说坏话;骂:~毁| 恶言~人|为人共嗤~|巧言丑 ○诽fěi(动)毁谤:~谤|~议|~言|腹~|圣人不求誉,不辟~。 ○毁huǐ(动)毁谤;说坏话:~誉|诋~|无意~伤|造谣~谤|~誉参半|痛~极诋|面誉背~。 ●颂sòng(动)颂扬:~扬|~赞|~词|~歌|称~|赞~|歌~|祖国~|致~词|~古非今|歌功~德|交口称~|额手称~。 ●誉yù(动)称赞;说好话:赞~|过~|~不绝口 |交口称~|她被~为排球最佳攻击手。 ●赞zàn(动)称赞:~许|~扬|~誉|~语|~颂|~美|称~|盛~|英雄~|~不绝口。 颂 颂文体名。用于歌颂、赞美的韵文。颂体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中的《商颂》五篇开了颂歌的先河。但这是“歌”,不是“文”。《梦辞》中的《橘颂》继起,这是“辞赋”,也不是“文”。作为“文”的颂体出现在汉代,代表作是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扬雄《赵充国颂》。此后历代都有名篇。如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鲍照《河清颂》、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等等。颂的内容是褒扬功德,显述仪容,要求语言典雅纯美,明白清晰。颂的铺张排比与赋相似,但不像赋那样华丽侈靡。颂的庄敬慎重与铭相似,但不像铭那样用于规劝告诫。颂是完全的韵文(有的颂前有散体的序),押韵较自由。早期的颂句式参差,后来渐趋整齐,多为四字句。 ☚ 四六 赞 ☛ 颂sòng〖动词〗 祝颂,颂扬,歌颂(1)。《晋献文子成室》:君子谓之善颂善祷。——君子说他们善于祝颂善于祷告。
颂sòng〖名词〗 《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祭祀所用的乐歌,部分是舞曲。分《商颂》、《周颂》、和《鲁颂》(4)。《季札观周乐》:为之歌《颂》。——给他歌唱《颂》。《祭公谏征犬戌》: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因此周文公的《颂》诗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梅圣俞诗集序》: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写作像《雅》、《颂》那样的乐章,来歌颂大宋的功德。 二、文体之一,用以歌功颂德或敬谢神圣(1)。《箕子碑》: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我欣赏先生独独能够在《易经》的卦象中列名,就作了这篇颂。 颂sòng❶ 歌颂,颂扬。《荀子·天论》:“从天而~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❷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之一,即《周颂》《鲁颂》《商颂》中的诗。《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各得其所。” ❸ 古代一种文体。《文心雕龙·颂赞》:“原夫~惟典雅,辞必清铄。”萧统《文选序》:“~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 ❹ 通“诵”。诵读。《孟子·万章下》:“~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另见527页róng。
颂róng❶ 仪容。后来写作“容”。《汉书·王式传》:“抠衣登堂,~礼甚严。”又《儒林传·毛公》:“徐生以~为礼官大夫。” ❷ 收容。《汉书·吴王濞传》:“它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共禁不与。” ❸ 宽容。《汉书·刑法志》:“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系之。” 另见622页sòng。 颂 颂祝颂。沈雁冰《与白华》:“我们只能告诉您这一些。~健康。” ☚ 肃叩 此颂 ☛ 颂*頌CBCC (一)song❶颂扬:这首歌曲歌~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❷《诗经》的“六义”之一:风雅~/周~。 ❸古代文体之一,内容以称赞功德为主。 ❹姓。 (二)rong<文>仪容。后作“容”:徐鲁生善为~(《汉书》)。 书信语 书信语近好 近佳 近安 肃谢 敬谢 旧时书信中所用敬辞:锦(~念) 对收信者语:启 收 对尊长:钧启 对祖父母、父母:安启 对平辈:收启 大启 对小辈:收启 收拆 手拆 手启 对政界:勋启 对丧家:礼启 素启 书信中代称对方:音容(~去后) 寄信者语:缄 寄 对尊长:谨缄 敬缄 对带信者语:面交 带交 烦交 托带信者语:托(拜~;亲~) 开头称谓语: 请人看信:鉴(惠~) 称亲友的长辈:尊前 尊右 尊鉴 慈鉴 赐鉴 座前 座下 侍下 侍右 称祖父母、父母:膝下 膝前(父亲大人~) 称长辈妇女:懿鉴 懿座 妆前 称亲友的平辈:足下 惠鉴 大鉴 台鉴台右 执事 同志 称平辈妇女:妆阁 妆次 绣次 称同学:研右 砚席 称平辈的年幼者:如面 如见 如晤 如握 青览 青盼 用于小辈:知悉 见悉 阅悉 亲阅 收阅 收览 亲览 入览 入目 用于老师:吾师 函丈 用于教育家:讲席 座右 尘次 用于文官:勋鉴 钧鉴 钧座 用于军官:麾下 麾鉴 用于作家:史席 著席 撰席 书信中的问候语:动止 书信中祝人安适之词:纳宜 纳福 书信结尾习用语:书不尽意 结尾问候语:顺候 道安 时绥 撰祺 祈请语:顺请 祝福语:颂(顺颂;祝颂) 时祉 书简表奏结尾用语,表示致敬:顿首(顿首再拜) 稽首再拜 署名后用语: 对祖父母、父母:叩(~上;~禀) 对尊长:谨上 谨禀 拜启 敬启 肃白 对平辈:启上 谨启 手奏 手泐 对至友不具名:雨知 雨隐 名心印 名心肃 知恕具 对小辈:字 写 白 谕 ☚ 恭维话 婉辞 ☛
接受 接受受(登受;被受;诞受) 膺 纳(纳受;采纳;允纳;接纳;包纳;俞纳) 领(领受;领纳;领承;领略) 应(诞应) 承(承受;承接;承纳;秉承) 闻 禀 授 衔 吸收 接取 请佃 请奠 敬请对方接受:敬受 接受别人馈赠、邀请等时说的客气话:却之不恭 接受部下拥护:得士死力 听从,接受:听(听受) 应付,接受:应接 可以接受:可取 容纳接受:容(容受) 颂 收纳接受:收受 预先接受:预奉 顺从地接受:顺受 表面上接受:貌受 理应接受:义不容辞 义不得辞 义不容隐 义不容却 义弗克辞 义无所辞 道理上不容推辞:义不劳辞 谊不容辞 谊不敢辞 情面上不能推却:情不可却 无功而接受:虚受 凡是来的都不拒绝:来者不拒 来者勿拒来而不拒 (收取给予的东西:接受)
另见:接收 接纳 收取 收回 收录 ☚ 接受 接受的方面 ☛
各种用途的诗 各种用途的诗迎春的诗:请春词 咏雪的诗:雪诗 唱和的诗:诗递 和答他人诗作的诗:和诗 赠答唱和的诗:诗鸿 用于祝颂的诗歌:颂歌 颂扬功德的诗歌:诗颂 周代祭祀用的诗歌:颂 基督教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赞美诗 赞美歌 描写爱情的诗:情诗 艳体 绮诗 表达爱情的诗:恋诗 促成婚姻的诗:诗媒 纤婉言情的词:绮语 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艳诗 桑间之咏 艳情的诗歌:艳歌 哀悼的诗:挽诗 挽章 哀悼死者的诗、文、歌、词等:挽词 ☚ 各种诗 好诗 ☛
仪容 仪容容(姿容) 颂 仪宇 仪形 仪望 风度,仪容:风仪 标领 风采、仪容:风容 外表仪容:符采 姿态仪容:姿表 资制 丰姿仪容:资望 敬称他人的仪容:光容 光曜 光耀 光耀 光仪 对皇帝仪容的敬称:贞模圣表 尊称他人的仪容:范容 仪容庄重:威容 仪容威重:盛容 仪容整洁端庄:清整 仪容清癯、轩昂:松形鹤骨 仪容美好端庄的样子:穆穆(天子~) (仪表:仪容)
另见:容貌 姿态 容态 仪态 ☚ 仪容 各种仪容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词句 词句文章的词句形式:文辞 戏曲、曲艺中唱的词句:唱词 佛经中的唱颂词:偈(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佛偈) 颂(颂子;颂偈) 表示祈祷或感叹的唱词:阿弥陀佛 清丽的唱词:丽唱 诗文中所引用的古书中的词句或故事:典(典故) 美好的典故:丽典 以事物内容编成的押韵易记的词句:诀(口诀;歌诀) 道士神巫等的口诀:咒(咒文;咒语) 对偶的词句:丽辞 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口头禅 说话时经常不自觉说出来的词句:口头语 写得不好的词句:败笔 多余的词句:赘句 气势雄壮的词句:雄词 华丽清新的词句:清词妙句 清辞妙句 清词丽句 丽句清词 丽句清辞 清辞丽句 优美的词句:妍词 妍辞 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诗文词句:贺囊佳思 繁杂累赘的词句:芜音累句 芜音累气 (词和句子:词句) ☚ 文句 诗句 ☛
各种用途的文章 各种用途的文章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颂 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论文 记事的文章:记(笔~;日~;游~;案~) 略(史~;事~) 注(起居~) 录 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铭诔 记载典制的文章:典志 评论的文章:评(书~;社~;影~;漫~;竖~)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策论 论策 批评、议论的文章:评论 简短的评论:短论 诘难批驳的文章:难驳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说明文 考试所写的文章:试文 科举考试时作为示范的文章:程文 科举考试时考场上写的诗文:闱艺 规劝告诫的文章:诫(女~) 劝人行善好施的文章:阴骘文 古代一种告诫性的文章:诰 悼念死者的文章:诔 ☚ 各种文章 各种程度的文章 ☛
歌颂 歌颂歌(歌唱;歌谣;歌讴;歌诵;歌咏;讴歌;颂歌;登歌) 咏(乐咏;诵咏)讼 颂 调讴 歌颂仁德:咏仁 歌颂高尚的品德:咏德 歌颂功德:颂德 歌颂功业:乐勋 歌颂官吏德政:歌袴 歌颂太平的典故:忘帝力 歌颂盛世:鸣盛 吟咏歌颂:咏歌 临终前的咏歌:负手之歌 论赞歌颂:论歌 称扬歌颂:称歌 赞美歌颂:赞颂 因喜悦而歌颂:歌悦 被全国人民普遍歌颂:氓獠户歌 痛恨当时社会现状,带讽刺地歌颂世风习俗:嫉世呕俗 (用诗歌颂扬:歌颂) ☚ 称颂 传颂 ☛ 颂古代文体之一种。唐代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之一,列入“杂文”之内。参见“杂文”。 颂 281 颂亦称“三颂”。是《诗经》中“周颂”、“鲁颂”、“商颂”的合称。共40篇。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作品。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多为祭祀所用的乐歌。据后代研究,其中部分是舞曲。 ☚ 雅 离骚 ☛ 颂见“风雅颂”。 颂sòng❶赞扬。如:歌颂,颂扬。 ❷祝颂。如:敬颂编安。 ❸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 ❹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如:颂歌,颂词。 颂 颂文体名。刘勰《文心雕龙》:“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颂之名,郑玄、孔颖达认为源于《诗经》中“风、雅、颂”之“颂”,为歌颂功业、褒扬盛德之文章。故其体必典雅,其义必纯美。铺张扬厉,以繁缛为贵。“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刘勰《文心雕龙》)如班固《北征颂》,陆机《功臣颂》。颂文一般为字句整齐的四字句,三句一韵。后世亦有用散体者。哀颂则为颂之别体。西晋刘伶的《酒德颂》则为颂之变体。 ☚ 颂箴碑铭 赞 ☛ 颂(頌)sònɡⅠ ❶ (颂扬) praise; extol; eulogize; laud: 歌功 ~ 德 eulogize sb.'s virtues and achievements; sing the praises of sb. ❷ (祝颂) express good wishes: 敬 ~ 大安 with my best regards Ⅱ ❶ (颂歌) song; ode; paean; eulogy: 《黄河 ~》 Ode to the Huanghe River; 《祖国 ~》 Ode to Our Motherland ❷ (《诗经》 中的祭祀歌词) a sec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consisting of sacrificial songs ❸ (姓氏) a surname: ~ 阳 Song Yang ◆颂词 complimentary address; panegyric; congratu ̄ latory speech; eulogy; 颂歌 song; ode; 颂古非今 eulogize the pas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esent; admire everything ancient and belittle present-day achievements; denounce the present and extol the past; extol the past to negate the present; praise the ancient and attack the present; praise the past and deplore the present; 颂古诽今 praise the past to condemn the present; denounce the present and extol the past; 颂扬 praise; laud; extol; eulogize; chant the praise of 颂song【文学】one of the three sections of The Book of Songs 《颂》songEulogies,one of the three sections of Classic of Poetry 颂❶praise; extol; acclaim; laud ❷express good wishes ❸ode; paean;panegyric;eulogy 歌~sing the praises of/受到大家的称~win praises from everyone;be highly praised by all 颂sòng❶ 颂德咏功
❸ 歌功颂德|讴功颂德 颂頌sòng(10画)
  【提示】公,4画,位于字左时,第二笔的捺改点。 *颂(頌)sòng10画 页部 (1) 赞扬: ~扬|歌~。 (2) 祝愿(多用于书信): 敬~安好。 (3) 以颂扬为内容的诗文: 《红旗~》。 颂頌sòng西周中期以来的形声字。从页(夏,指头、脑袋),公声。声母演变如公松讼例。《说文》所载籀文从容声。实即容的本字,本读róng。指仪容。《汉书》又有宽容义和公,直义。约东周以后,有歌颂义,读sòng。指颂扬、赞扬别人的好处。组词如:颂扬|歌颂。又为祝颂。如:敬颂时绥。组词如:祝颂。又转为名词,指古代祭祀时用的舞曲。如:商颂|周颂|鲁颂(均见《诗经》)。引申又指以颂扬为内容的文章或诗歌。如:橘颂(屈原所作)。 颂頌★繁◎常★常
頌,形声,从頁,公声,本义读rónɡ,容貌、仪容;又读sònɡ,假借为用言辞或诗歌等赞扬,由此引申为祝愿、一种文体(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颂”。 【辨析】 颂/诵 见389页“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