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頓(顿)Dù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甘肃之酒泉,黑龙江之嫩江县,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湖南之芷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子爵,顿子牂之国也。今陈州南顿,即其地。定十四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魏志·华陀传》 有督邮顿子献; 汉有顿肃,为邵阳长。望出魏郡。宋世登科有顿起、顿韪,皆蔡州人。” 又,明代有顿钦,洪武举人; 又有顿锐,正德进士。 頓dùn❶以頭或腳叩地。傅毅《舞賦》:“擊不致筴,蹈不頓趾。”又見“頓首”。 ❷暫停。揚雄《太玄賦》:“忽萬里而一頓兮,過列仙以託宿。” ❸挫傷,困厄。見“頓顇”。 ❹通“鈍”,不鋒利。《史記》賈誼《弔屈原賦》:“莫邪爲頓兮鉛刀爲銛。”《漢書》作“鈍”。 ❺仆,掀翻,掀倒。《文選》班固《西都賦》:“頓象羆,超洞壑。” 頓“顿”的繁体字。 上一条: 顿 下一条: 囤
頓“顿”的繁体字。 上一条: 顿 下一条: 窀
頓“顿”的繁体字。 上一条: 顿 下一条: 𤟩 顿頓ㄉㄨㄣˋdùn四4753①动放置;存放。⑴江淮官话。江苏盐城〖 〗。你把面盆~下来息息。江苏阜宁:那盆汤要~在高的地方,不要让小孩扒翻了‖那个胖翻译,看不见脖子,一个大头~在肩膀上。江苏东台〖 〗、淮阴〖 〗。把碗~在桌上。湖北东部。⑵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吃的东西~不住。四川成都〖 〗。把锅先~在地下。广西桂林〖 〗。把扫把~在门背后。云南昆明〖 〗、曲靖〖 〗、蒙自〖 〗、大理〖 〗、昭通〖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置物地上也。俗以顿为之。」⑶闽语。福建厦门〖 〗。鼎~佇桌顶锅放在桌子上。②动把东西使劲地扔在地上。常与摔连用。江淮官话。江苏扬州、泰兴。◇ 《词林摘艳・刘庭信〈新水令・枕痕一线印香腮〉》:「来时节吃我一会闲~摔,我可便不比其他性格。」③动搥;打。闽语。福建厦门〖 〗。~印打印‖~胸搥胸。④动较量。闽语。福建厦门〖 〗。敢甲伊~敢同他较量。⑤动待;呆;住。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李劼人《暴风雨前》:「筋强力壮的男人家,~在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有啥好处?」⑵吴语。上海〖 〗。浙江绍兴。越剧《三摆渡》:「新娘子勿~在屋里厢,到处满天飞,就是人家勿来笑话,我姆妈也勿会答应个。」江苏苏州。◇ 《官场现形记》:「这人从前在大营里~过。」《活地狱》第十五回:「他妹子道,现在第一要打听他犯的什么事情,要紧不要紧,人提了去,~在那里,吃苦不吃苦。」⑥动炖;蒸;热(菜、饭)。⑴江淮官话。江苏南京。⑵吴语。上海〖 〗。冷小菜~~热再吃‖咸鱼~蛋味道邪气崭。上海崇明。清光绪七年《崇明县志》:「热物曰~。」江苏苏州。清道光四年《苏州府志》:「热物谓之~。」◈ 《儒林外史》:「将这些东西拿到下处,烧起一炉火来,取个罐子,把他~在上面,看成些什么东西。」⑦动蓄积(东西)。⑴吴语。江苏昆山。清乾隆十五年《昆山新阳合志》:「积物曰~。」江苏太仓。1919年《太仓州志》:「积物曰~。」⑵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蓄积曰~。顿者贮声之变。《说文》:『贮,积也。』」⑧动竖。⑴湘语。湖南衡阳〖 〗、湘乡。萧继宗《湘乡方言・状辞》:「湘乡谓令物直立为~。」⑵赣语。江西宜春〖 〗、新余〖 〗。把木~起来。⑨动使衣服等伸直、平贴。⑴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之。』杨注:『~,挈也。』今昭人振衣被使不舒者平贴曰~,音如邓。」⑵吴语。浙江宁波〖 〗。⑩动颠簸。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车吓农很会~。⑪动停止脚步。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停步曰~。」⑫动犹豫;愣。吴语。江苏苏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小可单只一身,并无妻小。』美娘~了一~,便道:『你今日去了,他日还来么?』」弹词《多多》第三回:「不知怎么被她想得出来的!要把多多留下来当女儿‖王堃荣心里一~!」⑬动拉;拽。江淮官话。《红楼梦》第七十回:「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了一~,果然风紧力大。」清王念孙《广雅疏证》:「汉褚少孙《续滑稽传》云:『当道掣~人车马。』~与掣同义,故皆训为引。今江淮间犹谓引绳曰~。」⑭动用手来估计轻量。吴语。上海崇明〖 〗。⑮动把书籍理整齐。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整齐书籍曰~。~者,等之声变。《说文》:『等,齐简也。』今书籍错乱参差,整而齐之谓之~。」⑯动(刀、棍)直刺。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直刺曰~。顿当为剟。《史记・张耳、陈馀传》:『吏治榜笞数千,刺剟。』《索隐》曰:『剟,亦刺也。』今谓刀棍直刺皆曰~。」⑰动草木刺伤。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草木刺伤曰~。」⑱动身体因碰、撞受到震动。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李劼人《大波》第二卷:「你这背时鬼,~了我这一下!争一点儿把肠子都给我~断了!」⑲动堆土。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昭人谓积土曰~。」⑳形瘸;跛。江淮官话。江苏东台〖 〗。这个鸡跑路~啊~的,怕的腿有病。㉑形陡。⑴吴语。浙江嵊县太平。⑵湘语。湖南湘乡。萧继宗《湘乡方言・状辞》:「物形或地形直下者,亦称之为~,亦取直立义。曾疑顿为陡峻二字合音,不知然否也。」㉒名截。湘语。湖南长沙〖 〗。抈做两~折成两截儿。㉓量座。吴语。江苏溧阳:一~桥。㉔量顶。吴语。江苏溧阳:一~帐子。   頓EE44 (一) dun“顿”的繁体。 (二)du“顿”的繁体。 頓dùnD166 “顿”的繁体。 〖頓〗 粵 deon6〔鈍〕普 dùn ❶ 叩頭。許慎《說文解字》:「〜,下首也。」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羣臣皆〜首上尊號曰孝文皇帝。」 ❷ 踏,跺。杜甫《兵車行》:「牽衣〜足攔道哭。」 ❸ 整頓。白居易《琵琶行》:「整〜衣裳起斂容。」 ❹ 停頓。郭璞《遊仙詩》(其四):「六龍安可〜,運流有代謝。」(六龍:替日神拉車的六條龍。) ❺ 倒下。班固《漢書.游俠傳》:「〜仆坐上。」(仆:向前跌倒。坐:座位。) ❻ 困頓。韓非《韓非子.初見秦》:「兵甲〜,士民病,蓄積索,田疇荒,囷倉虛。」(索:用盡。) ❼ 副詞,頓時,馬上,有成語「茅塞~開」。司馬光《訓儉示康》:「家人習奢已久,不能〜儉。」
頓顿, 篆dùn[屯(頓本字,聲意符) + 頁(頭,意符)→ 頓(《説文》:“頓,下首也。從頁,屯聲。”頓:疲勞過度暫時睡著〈困頓、勞頓 〉。困頓是一下工夫的事,引申爲稍停〈他頓了一下〉。困倦時打頓,往往頭向下一顛一顛的,引申爲磕頭〈頓首〉,足叩地〈頓足〉。引申爲放置,安排〈安頓、整頓〉。很短暫的時間〈頓時、頓然、頓悟〉。停頓轉折〈陰陽頓挫〉。讀到這里稍停一下的標點〈頓號〉。量詞〈一頓飯、一頓説〉。通“鈍”。姓。)] 《詩經·衛風·氓》:“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送你過淇水,一直到頓丘。)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一個回身,把船頭頓了兩頓。” 頓 ☚ 頊 頡 ☛ 000027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