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革命根据地工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革命根据地工业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经济委员会,领导边区的经济建设。1938年组建建设厅,着手创办公营工业。当年办起了纺织厂、造纸厂、被服厂、农具厂和八路军制药厂。1940年2月,边区政府提出了“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加快了根据地工业发展步伐。到1942年底,边区共有各类工厂74个,工人4036名。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重要报告,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与财政工作总方针,总结了公营工业发展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号召加强统一领导,增加资金周转,实行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1943年3~4月间,边区政府召开了直属工厂会议,着重讨论了公营企业的性质、任务,企业内部行政、工会与党支部的工作、经济核算、工资制度,以及领导体制等问题。决定:实行工厂管理一元化;实行经济核算制,实现企业化;精简机构,减少非生产人员;改革工资制度,实行计件制、分红制或计件奖励制度;开展厂内和厂际劳动竞赛;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奖励创造发明。与此同时,合作工厂和私营工厂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经过8年多的艰苦努力,边区工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据1944年统计,全边区共有公营工厂104个,私营工厂50个,另有合作工厂和盐坊、纸坊若干个;从业职工1.5万余人。革命根据地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不但解决了军需,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而且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