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果breadfruit桑科木菠萝属, 常绿乔木。又名面包树。学名 Artocarpus atilis Fosberg(Sitodium atile Parkinson; A. communis Forst;A. incisa L. F.)。 原产于南太平洋的玻利尼西亚, 后传至西印度群岛, 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海南和台湾有少量栽种。面包果(见图)树高20~30米, 具白色乳汁, 枝条粗大,开张。叶片大, 长40~60厘米, 宽达28厘米,深裂, 革质。头状花序在小枝叶腋长出, 棒状。果实椭球形或球形, 果径20~30厘米(在海南较小), 果肉淡黄色。面包果为典型的热带树种, 冬季绝对温度低于5℃的地区不宜种植。优良品种无籽或少籽,野生种有籽。种子称面包栗。 多用圈枝或根蘖繁殖, 插条则选直径1厘米、长30~35厘米的枝条为宜,用0.1%吲哚丁酸处理可促进生根。果实富含淀粉、糖和钙, 也是维生素A和B的良好来源。在西印度群岛多作粮食用。未成熟果去皮切片,烤、烘或油煎后味如面包或烤马铃薯。熟果味甜, 可鲜食。种子煮食味如栗。其叶大美观, 是具热带特色的观赏绿化树种。中国可在海南、台湾南部、广东湛江等地试种发展。 
面包果 1. 果枝; 2. 果实纵剖面 面包果breadfruitArtocarpus altilis Fosberg,桑科,木菠萝属。常绿乔木。2n=54,56,81。原产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热带各地有栽培,中国广东和台湾省有引种。高达20 m。叶片革质,羽状深裂,裂片末端尖。雄花序棒状,雌花密生成长圆形至圆形的穗状花序。果实为有刺头聚花果,圆形或长圆形,长10~20 cm,重约4 kg,成熟果实黄色;果肉纤维状,白色至浅黄色。栽培品种分有核和无核两类。果肉富含淀粉及蛋白质,切片烘烤可食,犹如面包。枝叶繁茂,树姿优美,可供观赏。 
面包果 |